1955年夏,我军在全军首次实行军衔制,为现役军人按一定等级授予军衔,。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背后发生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如徐立清将军,为正兵团级现役将领,完全符合授予上将军衔的条件,但他坚决要求把自己的军衔降低为中将,最终成为授衔名单上排名“第一”的中将。
除主动让衔的将领之外,还有个别将领因名额的限制或其它原因军衔被评的略低,却没有任何意见,无怨无悔,显示出了虚怀若谷、不争不抢的高贵品格。时任沈阳军区公安部队司令员的谭友林,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谭友林,湖北江陵人,14岁就参加了红军,小小年纪历经“反围剿”、长征等革命最艰苦的岁月,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意志坚定作战勇敢,多次在战火中受伤,为人民立下赫赫战功,19岁就当上了红2军团第5师的师政委。抗战期间,他又辗转新四军和八路军之间,先后担任新四军第6支队第3总队政委、八路军第4纵队6旅旅长、新四军第4师12旅旅长等职,始终率领部队战斗在第一线。
1945年底,谭友林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哈北军分区司令员兼任东北民主联军第359旅副旅长,率领部队进入深山剿匪,不仅消灭了林海雪原中猖獗一时的匪患,还活捉了东北著名匪首谢文东,荣获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的电报嘉奖。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谭友林出任东北野战军12纵34师政委,与师长温玉成一同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渡江战役、解放中南六省的战役,奔波数千公里,从东北一直打到西南。1950年,谭友林作为39军的副军长,又马不停蹄奔赴境外作战,直到胜利后才回国休整。
1955年授衔时,谭友林被工作组评定为少将军衔,而抗战时期同为新四军第4师旅长的刘震和滕海清,一人被评定为上将,一人被评定为中将,解放战争时期的老搭档温玉成也被评定为中将。所以,无论从资历还是战功来看,谭友林的军衔都被评定的略低。
对此,谭友林乐呵呵地欣然接受,没有提出任何意见。而当年和他一起并肩战斗过的战友,被评定为上将的王震、萧克、李达、甘泗淇、贺炳炎,及被评定为中将的余秋里、王尚荣、杨秀山等将领却鸣起了不平,联名给工作组写信,申请授予谭友林中将军衔。
将领们反映的关于谭友林的情况,引起了当时负责军衔评定工作的首长关注。一次会后,首长专门找谭友林谈话,诚恳地向他道歉,谭友林呵呵一笑说:“这算个啥,多少一起参加革命的同志早就牺牲了,我能活到今天,还被评了将军,已经得到的太多,知足了,坚决服从上级的决定!”婉言谢绝了提高军衔。
革命老战士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令人感动!此后,谭友林先后担任工程兵副司令员、地方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等职,工作中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为人民子弟兵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