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陈独秀拒赴莫斯科真相:不做替罪羊!
文摘
2024-11-12 10:47
贵州
1928年春天的一个晚上,陈独秀在屋里写书稿,忽听得有人敲门,原来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局主任周恩来和江苏省委常委、农民运动部长兼宣传部长王若飞。
“稀客,稀客。恩来,若飞,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你们了。”
周恩来、王若飞和陈延年、陈乔年早年同在法国勤工俭学,共同发起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来王若飞又和延年、乔年同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回国后,周恩来和陈延年同在广东省委工作;王若飞则在陈独秀身边工作,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大革命失败后又与乔年同在江苏省委工作。
周恩来一向十分尊重陈独秀,即使是他被撤销总书记职务后,还经常看望他,照顾他的生活。
王若飞则与陈乔年私交颇好,大革命失败后,曾经因为反对采用整人的方法对待陈独秀,受到11月会议的“警告处分”。
陈独秀看见他们两人自然心中高兴。
陈独秀
周恩来和王若飞对视了一下,说:
“根据国际的指示,中央决定6月间在莫斯科召开党的六大,检讨中央现行政策,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研究部署今后的工作。”
陈独秀说:
“是应该召开党的代表大会,认真总结一下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周恩来又道:
“国际还专门来了指示,特邀你和(张)国焘、
(蔡)
和森、
(罗)
章龙、
(邓)
中夏5人直接出席,不必经过中共中央推荐选举。”
陈独秀马上回绝道:
“莫斯科我是不会去的。”
王若飞道:
“国际现在已经意识到‘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正在纠正,说明他们同意了你对中国革命的一些看法,这对你应该是一个改善同国际关系的机会。
不如借此机会到苏联,彼此将问题讨论透,这对中国革命前途和你的个人政治前途都有好处。”
王若飞
陈独秀冷笑一声:
“我还有什么政治前途?
八七会议
把大革命失败的责任一股脑儿推到我的头上,足见早有牺牲我一个的决心。共产国际这是文过饰非,拿我当替罪羊。
大革命失败了,作为总书记,我自然有责任,可共产国际更有责任,我只是国际指示的一个忠实执行者而已。
我不会做违心的检讨,也没有万方有罪在予一人的雅量。
现在要我去苏联讨论中国问题,中国问题为什么要到外国去讨论?苏联的问题斯大林为什么不来请教中国人?我不去给他们当反面教员。
我这个人性子直,不会讲奉承话,不会说人云亦云豆腐白菜不痛不痒的话,我愿意说极正确的话,也愿意说极错误的,但绝不愿说不错又不对的话。如果到了那里争吵起来,于谁都不好。
再说,中国问题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中国革命应该由中国人来领导,我要研究中国问题,为什么要到莫斯科去研究,在中国就不能研究?”
王若飞又道:
“听说国际还考虑让你当东方部长,这说明他们对你还是有诚意的。”
陈独秀说:
“他们不要老指着我的后脊梁骂我是老右倾机会主义、骂我叛变革命就阿弥陀佛了。我现在再不愿当官,更不能当一个被人牵着鼻子走的蠢牛。
恩来你是好意,我心中有数,感激不尽。我在武汉最困难的时候是你帮助了我,我是不会忘记的。”
周恩来
他见周恩来还要说什么,又道:
“恩来,你不要说了,我心里明白,中央知道你和若飞与我私交不错,所以委托你们来劝我,秋白也来劝过我多次,无非是怕我和党的路线唱反调。
我可以告诉你们,假如六大成绩不错,我今后对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将不持反对态度。”
陈独秀屡次拒绝共产国际让他到莫斯科复命的指令,长期以来一直被史学界认为是离党越走越远的叛逆行为,岂不知陈独秀作此决定自有他的考虑和苦衷。
首先,陈独秀此时对共产国际的领导已经产生强烈的抵制情绪。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而党内却没有人怀疑、也不敢怀疑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领导。
陈独秀斗胆包天,第一个站出来对国际的瞎指挥提出了质疑。
可惜他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思想纵然迸发出闪光的火花,却找不到“中国革命应该由中国人来领导”的途径,同时他又不承认后来毛泽东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以他宁折不弯的性格,只能用不从来表示抗议。
其次,陈独秀对到莫斯科之后的下场已经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这从后来一些犯了错误的中共领导人赴苏之后的处境可以得到印证。
李立三
1930年11月,李立三遵照共产国际命令,离开上海去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检讨“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没想到一待就是15年,饱尝“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滋味。
1938年2月,苏联肃反扩大化期间,李立三被诬为“日本特务”,逮捕入狱,坐了1年牢。
出狱后,王明竟向苏共中央提出要将李立三流放西伯利亚,欲置他于死地而后快,
幸亏正在苏联疗伤的周恩来听说后,为他说话,这才留在莫斯科。
直到党的七大前,毛泽东亲自向苏共中央发电报要人,李立三才于1946年1月回到祖国。
这期间,瞿秋白、王若飞等同志也都在莫斯科遭到不同程度的迫害。
瞿秋白、杨之华和女儿
现在看来,陈独秀坚决不去莫斯科,也算是有先见之明。
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和陈独秀有着同样的机警。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后,由于毛泽东坚决反对“短促突击”、“分兵把口”等消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便提出让他到莫斯科去休养。
毛泽东自然明白李德的用意,坚决不离开苏区,宁可到条件很差的粤赣山区去养病,这才避免了李立三悲剧的重演,这才有了毛泽东的随军长征,这才有了遵义会议的扭转乾坤。
周恩来见
陈独秀
态度十分坚决,知道再劝也无益,便只好转了话题:
“独秀同志,还有一件事情本不想告诉你,考虑再三,觉得你是老革命,会挺得住,所以……”
陈独秀见周恩来说得吞吞吐吐,马上有种不祥的预感:
“怎么回事?是不是乔年出事了?他已经有3个月没来看我了。”
左起:陈延年、陈独秀、陈乔年
王若飞道:
“是的,乔年同志2月份被捕了,不过现在组织正在积极营救,你不要太着急。”
陈独秀一阵头晕:
“其他同志怎么样?
”
“都及时转移了。”
“那就好。”陈独秀轻声说,“你们放心,乔年像他哥哥一样,宁死也不会出卖同志。”
周恩来一时也无话可劝陈独秀,默默站了一会儿,便和王若飞离去了。
相关注记
陈延年
(1898—1927),又名遐延,安徽省怀宁县在城乡(今属安庆市)人,陈独秀长子,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1927年6月26日于上海被捕入狱,7月4日(一说6月底)英勇就义,年仅29岁。
陈乔年
(1902—1928),陈独秀次子,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1928年2月16日被捕,6月6日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年仅26岁。
毛泽东亲自签发的陈延年、陈乔年烈士证书
文章来源:《陈独秀之死》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zY0NzM2Mg==&mid=2247515278&idx=1&sn=d2338f0e61555452b001973c29770849
邓木辉语文视界
语文教学与研究。目前主要方向:语用规范、教材规范、课改理论、高考攻略、高考测评、高考语文题型改革......
最新文章
王明远: 胡耀邦及“80年代”的永恒价值
温儒敏:许多关于《荷塘月色》的名师课讲得太死,用“现实世界”去套
统编教材总主编:打通隔膜,原来鲁迅这么 “好玩”
辜鸿铭:真正的中国人是被驯化了的动物
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的2首诗
千古奇文《俗话歌》全文,道尽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百态万象……
60年前那场毛刘争斗
温儒敏:很多《春》的教学讲得可能比较死,只是扣着“手法”解读,忽略了感受与想象
老舍:世界上必有那么一天,人类把忙从工作中赶出去
杨立华:孔子认为人的本质倾向是追求幸福
鲁迅:作文秘诀
《红楼梦》必背的38个名句,一句比一句经典,你读过几句
俗语“朽木不可雕也”,其实下一句骂人更毒,堪称骂人的最高境界
张静:1966年, “红八月”掀起改名潮
罗学蓬:没有牺牲在对敌斗争战场上,却死于自己人刀下一一张国焘川北苏区“肃反”纪实
莫言及其主要作品概述
温儒敏:守旧与形式主义都是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林语堂: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你知道吗?毛泽东晚年有5个“神秘小组……
胡乔木谈毛泽东发动文革:搞文革所依据的阶级斗争“理论”是捏造出来的,是无中生有的东西
茅奖得主刘亮程:一些语文老师讲解我的课文,经常会把文学讲死
温儒敏:语文老师无视课改要求,搞刷题应考老一套,是不行的
改革开放后,大寨的谎言才被彻底揭穿
赫鲁晓夫: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
陈独秀的火气、骨气和运气
丁玲、陈企霞“再批判”:“奇就奇在以革命者的姿态写反革命的文章”
原创稿在今日头条首发,有必要标示“首发”吗?
统编教材总主编:不要把“情境化教学”简单理解为预设某种情境,更不能搞成声光电表演……
陈平原:语文之美和教育之责
打砸抢杀,实在可恶!类似悲剧,不应再演!
孙绍振:情节就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朱自清:论诚意
陈小鲁:我为什么要公开道歉【下】
杨光祖:论《平凡的世界》中的创作误区与文化心态
赵志伟: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类书
20个出自《诗经》的成语,优雅且文艺
中国政坛不倒翁:连任七届中央委员 ,绝无仅有!
罗瑞卿大将一家在“文革”中的遭遇
大将张云逸的“文革”岁月
油画《开国大典》因何一改再改?
文革十年在文艺领域开展的大批判
《苦菜花》等优秀作品曾被认定为“大毒草”!
陈小鲁:我为什么要公开道歉?【上】
陈云三句话让华国锋主动辞去中共中央主席职务,叶剑英当场落泪!
林彪坠机前后的当事将领们
博古之子谈1946年“四八”空难之谜
潘汉年和董慧最后的日子:蒙冤27年的革命夫妻,劳改农场苦度余生
解读神秘的潘汉年系统
莫言:如何寻找写作灵感
莫言的“魔幻现实”是蒲松龄的还是马尔克斯的?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