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广济|大别山下“鱼头城”

政务   文化   2024-10-28 20:18   湖北  
点击上方

武穴文联

 
关注我们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文化多元,楚风徽韵,湖光山色,美丽乡愁。我们牵手,静观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

大别山下“鱼头城”


吴学书


巍巍大别山,悠悠鱼头情。

“没吃过大坝鱼头就等于没来武穴。如果不尝一尝大坝鱼头,那绝对是一件憾事。”这是四方游客的同感。

的确,行走大半生,吃过的鱼不计其数,但让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家乡的“大坝鱼头”。

我的家乡湖北黄冈市武穴市余川镇的“大坝鱼头”闻名遐迩,享誉鄂、皖、赣等地,已成为独特的识别符号。

前不久的一天,忙完工作已是12时。我饥肠辘辘的驱车来到大坝鱼头城。车刚停稳,周围空气就飘着浓厚的鱼香味。广场上人潮涌动,好不热闹。馆前游人如织、络绎不绝;馆内人头攒动、成群结队。我找了一家鱼头餐馆临窗就座,店里坐满了南来北往的客人,二十多桌座无虚席。由于客人多,我只有痴心等待。趁着这时机,我去厨房目睹了大坝鱼头的制作过程。其实做法并不复杂:师傅把活蹦乱跳的胖头鱼剔鳞、去鳃、取头,清洗干净。煮前,用猪油、姜片、大蒜煸炒,烈火烹油,待油点翻滚,立即加入库水,水油相激,放入鱼头,猛火熬煮片刻,辅以当地的野山笋、野蘑菇、野木耳和无污染、没有添加剂的农家土豆、山药、豆泡、豆腐、粉丝等天然绿色食材,盖上锅盖,在土灶上焖煮30分钟,再转为小火慢炖,当出现了汤白如乳时,一锅生态鱼头就要出炉了。让人看着口舌生津,垂涎欲滴。不一会儿,色香俱全、热气腾腾、绿色环保的鱼头就端到桌上。



我手拿小勺,急不可耐地从沸腾的火锅中舀起汤放到嘴里,只觉得满口醇香,味型独特,胃口大开,回味无穷。喝上一口,汤的味道满满的萦绕在味蕾,如在云端尝着玉露琼浆。汤一下肚,一股股暖流流遍了全身。鱼头软烂脱骨,无须咀嚼,便游入口腔,滑入喉至肠胃,再喝几口汤,全身微微地冒汗,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活跃舒展起来。我一口气吃下三大碗,还把碗底舔得干干净净……旁边的食客也在狼吞虎咽,吃得神采飞扬,不亦乐乎,一个个笑脸如靥,真有“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之感。这让我想起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席间,问起大坝鱼头为什么会有如此特殊的滋味?邻桌的朋友告诉我,主要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这里风调雨顺,无涝无旱的原因是郁郁葱葱的树木为当地“遮风挡雨”,即使下暴雨,雨水也全被山上枝繁叶茂的森林和万顷竹海的庞大根系所吸收,蓄成“地下水库”,造不成洪灾,且四面环山,形成特殊的小气候。地利,源于“一库清水”,荆竹水库是市内海拔最高的水库,位于大别山腹地。大坝鱼头城就在水库坝下。这里山清水秀、云雾缭绕、深涧溪流、碧波荡漾,四周的山峰像九天仙女一样环绕湖面。水库里的水都是周围山上大小溪流和地下深层自然水涌出汇聚而成,清澈可见,清爽甘甜。水中含有钙、镁、钠、钾、硒、锌等人体不可缺少的矿物质,具有强筋骨、益肾气、健脾胃、润皮毛、降血压、抗肿瘤、缓衰老等功效,延年益寿。水库终年山环水绕,四季山泉淙淙,小溪潺潺,方圆百里无一家工厂。人和,就是周围十多个村的村民共同护理水库,山有人管,火有人防,水有人护。对水库的鱼不喂饲料,不撒鱼肥,不用鱼药。胖头鱼靠吃水中的浮游生物,喝山泉水自然生长,经过三五年在天然“矿泉水”中的养育而成。



好山好水出好鱼。人放天养的胖头鱼以其体型的健硕圆滑、肉质鲜嫩、汤乳奶白,味道鲜美,广受各地游客的青睐。盛名邀来四方客,大坝十多家餐馆常常是门庭若市,节假日更是水泄不通,就连外国来宾也时常被大坝的风光和美味给迷得乐不思蜀,流连忘返。他们食后伸出大拇指,用生硬的中国话:“大坝鱼头,名不虚传!”

曾有人专门把大坝胖头鱼运到江西、安徽等地按原料烹炖,却始终煮不出“大坝鱼头”的本味,后来,外出推广大坝鱼头分店的经理没有办法,只好每天开车来灌荆竹水库的水做汤料,才确保这道名菜的口感风味。

一位游客讲了一件事。前不久,他和十多名村民从云南旅游回家,下高速公路后只有10公里就可到家,但车上人不顾旅游疲劳和路途颠簸,一致强烈要求把车拐到离家20多公里的大坝鱼头城,图的就是品尝慕名已久的大坝鱼头。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如今,大坝鱼头的名号越来越大,名声越来越响,不仅成为许多人一饱口福的美味佳肴,更是一缕割舍不下的悠悠乡愁。

有人总认为大坝鱼头好吃,肯定有什么“独家秘方”,其实,真正的“秘方”就是这里的地理条件、土壤特质、水质特点等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标签”,这些复杂而特殊的生态环境是无法复制的,这就 是离开荆竹水库的水就烹制不出“大坝鱼头”的鲜味的原因。感谢大自然赐给当地人的绿水青山,是大自然对家乡的眷顾。大自然的恩赐,养育了健康聪慧的武穴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将大自然的馈赠变成美食。对于这份厚重的恩惠,身处生态福地的我辈唯有精心呵护,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爱护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才能造福子孙后代,因为青山绿水是永远搬不走的“金山银山”。

特别声明:武穴文联微信公众号为武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官宣平台,每周一、三、五推出。作品系原创首发,著作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转载作品请注明出处!

作者:吴学书 

监制:雷世达

编审:陈文文 

编辑:刘小琪  邓  炜

联系我们

电话:0713-6223515
QQ:1633846741
微信:武穴市文艺家微信群
邮箱:1633846741@qq.com



 武穴文联

一起绽放 

微笑向前


长按二维码

关注武穴文联


武穴文艺
正常宣传 公益服务 黄冈市文艺精品创作扶持项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