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众多儿子中,鲁王朱檀的故事堪称一段荒诞而悲剧的历史。从一个在宫中表现乖巧、热爱学习的皇子,到成为荒淫无道、草菅人命的鲁王,朱檀的人生发生了什么?而他所受的“髡刑”又是什么刑?朱元璋是位传奇皇帝,早期家族的不幸,让他对于家族的传承和壮大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他生育了二十六个儿子,希望以此巩固朱家江山。然而,数量并不等于质量,朱檀便是其中最为荒淫无道的一个。朱檀,作为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在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那时,朱元璋已经基本统一全国,为了稳固朱家江山,他将儿子们分封出去。朱檀被封为鲁王,建藩国于兖州。然而,这位年轻的皇子在宫中和就藩后的表现却判若两人。
在宫中,朱檀或许受到了父兄母亲的管教,表现得乖巧有礼,深受好评。他热爱学习,是一个德智体兼优的好皇子。然而,当他十六岁那年就藩兖州后,却仿佛变了一个人。他开始胡作非为,不仅不听“居安常怀警备”的祖训,还在自己新建的园林中吃喝玩乐,用酒泡饭,昏醉在船,纵妃出宫远游孔林。朱檀的荒唐行为远不止于此。他不仅草菅人命,还开始寻仙问道,炼制长生不老药。为了获取药引,他甚至在封国中到处捉童男阉割。这些行为让鲁地百姓怨声载道,最终这些事迹被捅到了朱元璋面前。朱元璋看到儿子的所作所为,怒不可遏,下旨将朱檀和王妃汤氏押进京城。因为事情太过严重,王妃汤氏以残害儿童的罪名被朱元璋下令处死,而朱檀作为亲王,则被施以髡刑。
髡刑,这种上古五刑之一的刑罚,虽然在身体上不会对犯人造成伤害,但在心理上却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在古代封建王朝中,头发被视为身体发肤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轻易剪掉,更何况剃光。因此,髡刑对于古人来说是一种极其侮辱性的刑罚。髡刑,起源于周朝,起初作为宫刑的替代,后至秦朝成为独立刑罚。三国时期,曹操因马踩麦田,本应处死,但他割发代首,体现了髡刑在当时的严重性和对个人尊严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髡刑逐渐演变为文化符号。魏晋南北朝时,佛教徒因剃发被蔑称为“髡人”,显示了社会对佛教的排斥和髡刑的耻辱地位。近现代,尽管髡刑已废除,但其影响未消。文革时期,“阴阳头”作为一种侮辱性做法,将人头发剃半,留半,用以惩罚和侮辱所谓的“坏人”。虽然遭遇髡刑对人的打击很大,但朱檀并没有悔改。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檀带着新任王妃再次回到自己的藩地。他仍然过着荒唐的生活,痴迷于炼丹嗑药。这些丹药大多是一些元素化合物,吃了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坏处多多。最终,朱檀把自己身体给吃坏了,先是把眼睛吃瞎了,洪武二十二年(1390年),他又把自己吃死了。朱檀死时年仅二十岁,朱元璋看到自己儿子的死因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大骂“实在荒唐”。于是,朱檀便成了历史上荒唐的“鲁荒王”。
——小禾
重要提示:公众号改版后,文章推送可能会被刷掉,导致你无法看到我们的内容。为了不错过彼此,请给我们的账号加个星标★,点击下方公众号卡片→点击右上角...符号→选择第一个“设为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