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表示,获取超额收益的基金公司耗费了投资者上千亿美元的资产。这些徒劳的行为证明大小投资者都应当坚持低成本被动投资。
2005年,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年报中指出,"从整体来看,由专业人员进行的主动投资管理,在多年的时间内 表现会落后于选择被动投资的业余人员"。
为了证明这点,巴菲特通过贝佐斯投资的Long Bets (一个管理长期赌注的非盈利组织) 正式向全美基金经理发起赌注挑战。即:10年无人管理几乎无费用 (年费0.03%) 的标普500指数基金,毫无疑问会战胜一堆投资精英管理的基金业绩 (年费2/20,即每年2%管理费,20%收益提成)。
赌约提出三年,整个华尔街静寂无人应战。
直到2007年门徒合伙基金(Protégé Partners)的投资经理泰德·赛迪斯忍无可忍,选择五支对冲基金的基金 (FOF) 接受挑战,自认囊括了全美最好的100多位卓越基金经理。
最终结果,全华尔街的顶尖优秀基金经理10年总收益36.3%,年平均复合收益率2.96%;而标普500指数十年总收益125.8%,年平均复合收益率是8.5%。
2015年初,泰德·赛迪斯计算过两只产品的业绩差异来源,发现基金成本影响了至少一半的业绩表现。
除了成本原因,巴菲特还表示,业绩导致的规模扩张反而会影响主动产品的业绩。
他指出,“三类互相关联的事实导致在主动投资的暂时成功中埋下了失败的种子。”
首先,好的业绩总能吸引大量资金;其次,大量资金无疑会拖累业绩表现,百万投资容易而数十亿资金往往就是负累;最后,出于业绩管理提成的需求,多数基金经理会追求更多资金。
当然,巴菲特也认为他的胜利有些运气。如果市场非中性,而是出现崩盘或其他形态的下跌,对冲基金会表现得更好。
巴菲特也不否认市场上仍然有少数绝顶聪明的人可以超越市场。他只是向普通大众即散户推荐大盘指数基金,而非向专业投资机构推荐。
实际上,在市场格外向好的9年里,标普500一路向上,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股价的涨幅一样也没能跑赢同期的标普500。
这场对赌还昭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投资教训:虽然市场总体上是理性的,但偶尔也会做出疯狂的事情。
巴菲特认为,在这种时候抓住机会并不需要超群的智力,不需要经济学学位,也不需要懂得Alpha值和Beta值等华尔街的术语。
投资者需要的是一种能力,不要理会那些乌合之众的恐惧或是热情,而是重点关注一些简单的基本面。
另外,愿意在一段持续的时间里给人留下无趣的印象,甚至于看起来就像是个傻子也是必不可少的。
只可惜大多投资者追求地是短期高回报,而耐不住时间的考验。
明知道股市不是为了大多数股民谋福利,但大多数股民相信自己能成为股市的2%幸运儿。
宁愿被所谓高于银行存款利率的理财产品套住,也不愿意投资大盘指数并等待十年。确实中国十年股市,巴菲特指数策略也无奈。
往期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