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欧洲汽车业裁员概况
1.1 裁员规模与影响范围
1.2 主要裁员企业与人数
博世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集团在德国裁员7000人,全球裁员5500人,主要涉及汽车供应部门、工具部门以及负责家用电器的BSH子公司。这一裁员行动是博世集团应对全球经济疲软、欧洲电动汽车市场起步缓慢以及订单不足问题的措施之一。
舍弗勒集团:德国汽车零部件巨头舍弗勒集团在欧洲裁员约4700人,其中德国裁员约2800人。舍弗勒的裁员决策主要是由于欧洲汽车业的低迷影响了其零部件的销售,导致第三季度营业利润大幅下降。
采埃孚: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采埃孚计划到2028年在德国裁员1.4万人,这一裁员计划是为了应对电动化转型和市场需求的持续疲软。
法雷奥:法国汽车零部件巨头法雷奥计划全球裁员1150人,主要针对白领员工,以提高集团在汽车电动化背景下的竞争力和效率。
大众汽车集团: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关闭至少三家德国本土工厂,并裁撤上万名员工,以应对利润下降的局面。这一计划如果实施,将是大众自成立以来首次在德国关闭工厂。
2. 裁员背后的经济因素
2.1 全球经济疲软对汽车业的影响
需求减弱: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尤其是在高通胀和利率上升的背景下,消费者更倾向于减少非必需品的支出,包括汽车。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全球汽车销量在2024年预计下降约5%,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降幅。
生产成本上升:能源价格的上涨,特别是欧洲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度较高的国家,导致制造业成本增加。汽车制造业作为能源密集型行业,其生产成本的上升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空间,迫使企业通过裁员等方式削减成本。
供应链中断:全球供应链受到疫情和政治因素的冲击,导致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不稳定,进一步影响了汽车的生产和销售。这种中断不仅影响了生产效率,也增加了库存成本,对企业的财务状况造成压力。
贸易政策变化:全球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增加了跨国汽车制造商的运营成本和市场准入难度。这种政策变化导致部分企业不得不重新评估其全球生产基地布局,进而影响就业。
2.2 欧洲电动汽车市场起步缓慢
市场渗透率低: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尽管电动汽车的销量在增长,但其在整个汽车市场中的渗透率仍然较低。2023年,欧洲电动汽车销量占新车注册量的比重仅为11%,远低于实现气候目标所需的水平。
政策支持不足:欧洲各国政府在电动汽车补贴和税收优惠方面的支持力度有所减弱,这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例如,德国在2023年取消了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导致该类型车辆的销量大幅下降。
充电基础设施不足:欧洲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未能跟上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这限制了电动汽车的普及。根据欧洲充电基础设施协会(EVI)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欧洲公共充电桩的数量为35万个,远低于满足市场需求的水平。
技术竞争加剧:欧洲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面临来自亚洲,尤其是中国和韩国的激烈竞争。这些国家的制造商在电池技术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优势,对欧洲市场构成了挑战。
经济压力:欧洲汽车行业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需要大量投资,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需求的波动使得企业在投资决策上更加谨慎,这导致了部分企业在短期内选择裁员以降低成本。
3. 裁员潮中的企业应对策略
3.1 成本削减与业务重组
成本削减措施:多家企业通过裁员直接降低人力成本。例如,博世集团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员7000人,预计每年可节省约2.9亿欧元的成本。舍弗勒集团的裁员计划预计在2025-2027年间完成,旨在每年节省约2.9亿欧元的成本。这些数据表明,企业正通过减少人力开支来改善财务状况。
业务重组:企业不仅裁员,还在进行业务架构的调整。例如,采埃孚计划到2028年在德国裁员1.4万人,并整合德国工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能。博世集团也在重新权衡旗下业务,尤其是在全自动驾驶业务上的投资,由于进展慢于预期,博世在软件和电子部门裁员约1200人。
市场调整:部分企业选择退出或减少在某些市场的操作以减少损失。例如,米其林宣布到2026年将关闭其在法国的绍莱和瓦讷工厂,这是由于欧洲乘用车、轻型卡车和卡车轮胎市场发生了深刻变革,主要来自亚洲的低成本轮胎趋势强劲,对高端市场造成了不利影响。
3.2 转型电动化与智能化
电动化转型:企业加大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以应对燃油车市场的缩减。例如,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其总销量的50%以上。宝马集团也宣布,到2030年之前,纯电动车型将占据集团全球年度交付量的50%以上。
智能化投资:企业在智能化技术上的投资也在增加。例如,宝马集团的“车路云一体化” V2X技术将于明年1月“上车”全新BMW 5系,提速高阶智驾抢占先机。同时,智能座舱持续进行本土研发,最新BMW操作系统70%由中国团队研发,专为中国消费者定制。
合作与联盟:面对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挑战,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联盟也在增加。例如,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阿维塔,以及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打造的AITO问界,这些合作有助于分摊成本压力和市场风险,同时加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政策支持:企业也在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例如,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投资约10亿欧元,在合肥成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研发、创新与采购的新公司,这表明企业在利用政策优势推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转型。
4. 裁员对行业未来的影响
4.1 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市场集中度变化:大规模裁员往往意味着企业在缩减规模和优化资源配置。这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其中规模较大、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的企业可能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而规模较小、效率较低的企业可能会被市场淘汰。例如,大众汽车集团和Stellantis集团的裁员行动,反映了这些企业在优化全球业务布局,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战略调整。
技术创新与竞争:裁员潮中,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趋势下,企业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例如,宝马集团在“车路云一体化” V2X技术上的投资,以及智能座舱的本土化研发,都是为了在新的技术竞争中保持优势。
合作与联盟趋势:面对共同的挑战,企业之间的合作和联盟成为趋势。这种合作不仅可以分摊成本压力和市场风险,还可以加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例如,长安、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阿维塔,以及赛力斯与华为合作打造的AITO问界,都是行业合作的典型案例。
新兴市场的竞争:随着全球汽车市场的发展,新兴市场成为竞争的新焦点。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调整战略,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例如,大众汽车集团在合肥成立的新公司,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和采购,体现了企业对新兴市场潜力的重视。
4.2 对就业市场与社会稳定的冲击
就业市场的冲击:大规模裁员直接导致就业市场的紧缩,增加了失业率,对劳动者的生活和社会稳定构成压力。尤其是在欧洲,汽车行业是重要的就业领域,裁员潮可能导致相关技能劳动力的过剩,增加再就业的难度。
社会稳定的挑战:裁员不仅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经济状况,还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不稳定。例如,裁员可能导致消费者信心下降,减少消费支出,进一步影响经济增长。此外,失业人员可能面临经济困难,增加对社会福利系统的压力。
政策响应与调整:面对裁员潮带来的社会影响,政府可能需要采取政策响应措施,如提供失业救济、再培训和就业服务,以减轻社会冲击。同时,政府可能需要调整产业政策,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长期社会影响:裁员潮可能对受影响地区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长期影响。例如,失业人员可能需要迁移到其他地区寻找工作,导致人口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此外,失业问题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影响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