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进宫”罪犯管某,在谢老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力量开展的攻坚转化下,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半文盲”的他,居然已有两篇文章在监狱内部报刊上发表。
罪犯宋某,在出监前充满感激地表示,没有谢老师,就没有他的幡然醒悟。出狱后的他开了一家小吃店,踏踏实实陪伴家人。
……
罪犯口中的“谢老师”,正是泉州监狱四级高级警长谢云平。自2021年,他从监狱机关调整到基层,从事入监新犯的教育改造工作以来,充分利用长期学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写了《入监队传统文化分享课程》,为新入监罪犯量身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讲授国学经典。三年来,谢云平先后为3000余名罪犯授课,成功转化100多名重点罪犯。
谢云平是一名军转干部,转业到泉州监狱工作后,长期在监狱生卫科工作。针对监狱罪犯医疗卫生工作的特殊性,他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监狱罪犯的医疗卫生、疾病防控、物资采购等各项工作,多次被监狱予以通报表扬、专项嘉奖。
在工作之余,谢云平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独到心得。他耗时三年多时间,倾注心血编写了近10万字的《入监队传统文化分享课程》,分为认罪伏法、爱国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正确的财富观、情绪与健康、经典解读、走向新生等10个子课程,获得罪犯广泛好评。他注重言传身教,常说:“监狱就是一所特殊学校,民警就是高墙内的特殊‘老师’,罪犯就是社会学校中‘没教好’的学生。”带着自己编写的课程,谢老师走上了为罪犯传道授业解惑的“高墙讲台”,名声慢慢传开。
罪犯管某,因原生家庭原因,从小四处乞讨流浪,已是“六进宫”,“我每次刑满出狱后,看到的都是别人歧视的目光,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希望……”
2022年,管某第六次入监服刑。在入监教育期间,谢云平关注到这个特殊罪犯,“在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我采用亲情帮教的形式,帮助他建立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在谢云平不断教育引导下,管某踏实改造,并与多年未见的亲人缓和关系。
在会见时,管某用谢云平教授他的心理疗法,对家人表达自己的愧疚,得到了家人的谅解。新生的希望燃起来了,可不幸的是,在其入监不久,父亲遭遇车祸去世,巨大的悲伤让他一蹶不振。这时,谢老师向他伸出温暖的双手,用传统文化中“随遇而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智慧启发他。谢老师还耐心地给他讲解“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东坡多次被流放,却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门前流水尚能西”,只要心怀希望,就一定有出路。在谢老师的开导下,管某的改造得以重回正途。
在民警的指导下,“半文盲”的他,用一笔一画认真书写人生感悟,并积极向监狱内部报刊投稿。在他的文章中有这么一段话:“这一次入监后,谢老师为我做的这一切让我重新看到了人生的希望。”管某说到做到,在之后的改造生活中,表现良好,向着“新生的大门”大步前进。
罪犯陈某,入监时一度抗拒改造,自暴自弃。“我在听完谢老师的传统文化分享课程后,明白自己的犯罪是有前因后果的。”陈某说道,自己在谢老师的影响下,先后三次向民警递交了心得体会,彻底打消自暴自弃的念头,在之后的改造中,人也变得乐观向上,积极改造。今年9月,他在即将刑满出监前,向民警郑重承诺,今后再也不会犯罪了。
类似的事例举不胜举。罪犯宋某,曾经是一名小学教师,因诈骗罪被判入狱服刑后,一度对监狱的教育改造十分排斥,“都已经来到监狱了,再讲那么多、学那么多有什么用?”周处除三害、弘一法师出家修行……在入监教育期间,他听了谢老师的传统文化分享课后,感叹道:“谢老师给我们讲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让我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来到这里。服刑改造也是人生重来的一次契机,只有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安心改造。”
在即将刑满释放前,他应谢云平的邀请,与新入监罪犯分享自己的改造体会,“明天我就要回家了,我一定会把在这里所学的人生道理带回去,陪伴自己今后的人生路,让自己做得更好。”出狱后的宋某,和家人开了一家小吃店,用勤劳的双手赚心安理得的“干净”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谢云平默默地耕耘在教育改造罪犯的特殊战线上,和广大民警们一起践行着入警初心,认真履行着监狱人民警察的职责使命。在罪犯教育改造的征途上,他和同事们分享自己的工作感悟:“传统文化教育点亮的是一盏灯,温暖的是一片心。看到管某这些人的转化、进步,我们很有成就感。心病还需心药治,监狱改造罪犯,重要的是要挽救他们的灵魂,树立正知正见,让他们彻底转变,重新做人。”
来源 |
泉州监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