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二十年 | 他,带着身边的人一起“发光”

企业   2024-09-24 18:26   天津  


“海油发展楷模”

鞠兆刚

他带着身边的人一起发光





“到了透平项目组,踏实学、认真干!”在海油发展装备技术公司“鞠兆刚机电运维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师傅的嘱托声中,28岁的机修钳工尹梽安即将奔赴新的岗位。


近10年来,像尹梽安一样从“鞠兆刚机电运维技能大师工作室”学成出来的机修钳工不在少数。


培养集团公司技能专家1名、集团公司所属单位技能专家3名、高级技师3名、技师4名10多人在行业、集团公司、海油发展各级别技能大赛斩获金、银、铜奖……今年52岁的鞠兆刚在站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最高领奖台的同时,还培养出一批令他引以为傲的徒弟,在中国海油各海域肩负起设备维保的重任。


种一颗匠心


鞠兆刚选徒弟有一条标准:踏实、细心。这一点令他的徒弟都斌印象深刻。


2018年,30岁出头的都斌刚刚成为装备技术公司机电中心的主修,对自己的手艺可谓信心十足。可没想到,在一次陆地注水泵大修工作中,他还是被师傅泼了冷水。


“平衡毂和泵轴间的配合间隙是多少?”站在注水泵旁,鞠兆刚问。


“0.03毫米,在标准值内。”都斌对答如流。

确定吗?你再量一下!”鞠兆刚的语气有种不由分说的坚定。


“我昨天验收时都量过了……”都斌一边说,一边不太情愿地去拿量具。


重新测量的结果令他的脸顿时红了:间隙尺寸为0.20毫米——若不是师傅及时发现,安装后的结果不堪设想。


原来,火眼金睛的鞠兆刚发现都斌的设备装配动作有些异常:原本该费点劲儿才能装到泵轴上的平衡毂,被他过于轻松地推向了泵轴。


事后,鞠兆刚的话令都斌终生难忘:“我们维保的都是海上平台关键核心设备,哪怕是一个数没量准,一颗螺丝没拧紧,都会对平台生产造成巨大影响!机修钳工的字典里,没有‘差不多’!

你确定吗?”这是鞠兆刚常对徒弟说的一句话。但凡得到的回答有一丝犹疑,都会被他要求返工重来。


“现在,我每干完一项工作,都会像师傅在身边时一样,仔细检查确定每一个环节。”多年后,已成为钳工技师、泵维修“大拿”的都斌说。


照亮他们的前路


2014年,由于一台注水泵泵壳破损久“治”不愈,机电中心综合维修班班长、徒弟张博向师傅求助。


鞠兆刚排查了所有可能的原因,却奇怪地发现,10年来,这个问题还是这类设备第一次遇到。


下班后,鞠兆刚独自留在空荡荡的车间里,一圈圈地围着泵仔细观察。终于,他发现了这台泵的不寻常之处:泵壳薄、泵体平面光滑、螺栓布局跨度大、石棉高压垫片厚……问题的原因出在设备自身的设计上!


这个结论着实把大伙吓了一跳,此前,谁都没有怀疑过设备设计有问题。鞠兆刚带领大家对设备进行了几处改造,彻底解决了问题。


从自主维修海水淡化系统能量泵,到攻克注水泵机械密封故障“顽疾”,2023年,鞠兆刚带领工作室解决海上生产难题120项,作业公司的表扬信纷至沓来。

在徒弟杨济增眼中,鞠兆刚是照亮他未来的“前路”。


“2011年,我和鞠师傅在同一间考场参加钳工技能等级考试,他考高级技师,我考技师。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是我的榜样。去年,我也评上了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杨济增说。


鞠兆刚的实际行动是徒弟们最好的教科书。

一次,他带队安装一台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上的污油泵,虽准备充分,却在试泵环节出现轴承高温,利用工装、反复对中、轴承调心……各种方法试下来,高温依然没降下来,他的牙龈却因着急上火肿起来。


深夜,鞠兆刚辗转难眠,脑海里全是对高温原因的各种设想。损坏的智齿被他咬得咯咯作响,疼痛感令他无比清醒。


第二天一早,鞠兆刚吃惊地发现,智齿居然被肿胀的牙龈顶了下来!“会不会是骨架油封和轴承摩擦带来的热量?”受此启发,困扰他的难题也有了新思路。



好时代 好奔头


鞠兆刚说,自己想做的事还有很多,工作室就是他实现梦想的平台。


鞠兆刚介绍,中国海油这几年越来越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从集团公司的“技能队伍工匠精神提升行动”到海油发展推进人才工作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都让想干事、能干事的人看到了更为清晰的目标。


“咱不能辜负这么好的环境和时代!”

在拜师之前,钳工易冬华对这份工作没有太多设想。多出海、多挣钱,是他简单而朴素的愿望。在鞠兆刚的督促和鞭策下,他克服重重障碍,成功考取钳工技师等级,获得职业生涯的新发展。


随着海上平台增多,日趋多样的设备故障给鞠兆刚和他的团队带来新难题。


对此,他制订了“技能+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帮助技术型人才加强现场实操技能,助力技能型人才提高设计、制图能力,针对徒弟特点取长补短。徒弟杨天郁、佘俊杰都逐渐成长为复合型人才,成为集团公司所属单位技能专家。


鞠兆刚带领徒弟们持续提高维修质效,让维保工作更加轻松便利,海上设备运行更加健康安全。


在中国海油这个大家庭里,只要肯干,人人都能成长成才。”鞠兆刚说。



访记 


我和鞠兆刚相识了十几年。他个儿不高、声音不大,可走起路来脚下生风,一拿起维修工具,双手灵巧如燕。


采访过程中,他反复提到自己“睡不着觉”:设备顽疾没解决,他睡不着;徒弟第二天要考试,他也睡不着。


这些年,他从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再到以他为领衔人的“鞠兆刚机电运维技能大师工作室”获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


很明显,他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人。他天生的禀性和维修工作养成的习惯,让他总能看到事物可以改进、不够完善的地方,再小的事儿都必须做到极致。


我想,这大概就是人人都会写却不能人人都做到的“匠”字。


借由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和他一道把匠心种植到每一个徒弟心中,花开四海,“匠”满枝头。

策划 / 装备技术公司

文字 / 吴倩

图片 / 姜世超 李晓丽

制图 / 张心蕊

编辑 / 田明

责任编辑 / 李晶晶

监制 / 李世铭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海油发展微讯
创新能源技术,服务美好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