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亿财政刺激?真的要来了?股市怎么走?
2024-11-02 16:44
中国香港
近期,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即将举行的重要会议引发市场关注。此次会议将审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的报告,外界普遍预期可能会有新一轮财政政策出台。如何通过有效的财政政策刺激内需、提升经济韧性,是决策者当前的重要任务。自9月以来,中国推出了多项经济刺激政策,包括降息、扶持资本市场、房地产支持政策等。然而,这些政策在拉动内需、稳住经济增长方面的效果尚待观察。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外部环境不确定的背景下,市场对中国财政政策的力度寄予更高期望,尤其是希望能通过“超常规”手段来稳住内需。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安排显示,决策者希望在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保持政策灵活性,以确保宏观经济稳定。同时,选择在美国大选后闭幕,或许是为避免国际局势对国内政策的干扰。市场上对“十万亿财政刺激”的呼声,反映出对经济增速下滑的担忧。然而,规模庞大的财政投入能否真正激活内需,关键在于资金的有效使用。仅依赖短期财政注入,可能无法长期有效提振经济内生动力。更重要的,当前中国面临的核心问题在于内需疲软,而内需的增长离不开居民收入的稳步提升和消费能力的增强。近年来,消费增长对经济的贡献明显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若能通过结构性财政政策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不仅有助于扩大消费需求,还能改善经济的质量和可持续性。房地产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其稳定对整体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房地产政策的设计应保持平衡,避免过度依赖房地产刺激经济。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结构性调整,必须在“稳增长”和“去杠杆”之间找到平衡点。因此,在政策实施上可能采取的措施包括:支持优质地产项目完工交付、帮助优质房地产企业脱困,同时确保杠杆水平可控。这一平衡不仅可以恢复购房者信心,也能让市场步入有序调整,避免地产泡沫的积聚。尽管近期一系列刺激措施提振了市场信心,但要实现中国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仍需依赖于经济基本面的改善。股市的持续增长不仅需要短期政策的推动,更需要扎实的经济结构支撑。中国股市的长期稳定增长,离不开居民收入的提升和内需的有效拉动。收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从而推动消费对经济的正向循环。若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需求的增长将受到限制,进而对股市带来长期压力。因此,股市参与者需保持理性预期,不宜盲目乐观。短期刺激虽对股市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暂时的,股市健康的长期上涨趋势必须建立在稳固的经济基本面之上。本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可能会通过新的财政政策方案,但与其一味追求规模,更重要的是关注政策的长期导向。如果财政政策过分聚焦短期内需拉动,可能会带来隐性债务压力。而若能在多领域实现结构性调整,则有望为经济创造持久的内生动力。未来,财政政策的重点应聚焦在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拉动消费潜力、提升市场活力等方面,避免过度依赖传统投资和信贷扩张。同时,应当加快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社会服务的提升,增强居民对未来的信心,从而为消费创造更为有力的支持。当前,市场普遍猜测人大常委会将推出一揽子财政政策以稳住经济。但“十万亿”或许只是市场情绪的投射,而非决策者的唯一选项。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未来的政策走向可能更倾向于在“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取得平衡,逐步激活内需,通过结构性改革增强经济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