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为Kawasaki
本篇分为两章,此为第一章
公元221年,蜀汉皇帝刘备一声令下,数万蜀军精锐沿江而下突入东吴境内,气势如虹,势不可挡,一度有让东吴军队有土崩瓦解之势,但是最后因为一系列因素转胜为败,刘备甚至落得“仅以身免”的凄惨下场,也让临危受命的东吴大都督陆逊一战成名,震慑蜀魏,对之后几十年的局势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便是我们今天重点关注的中国古代史著名战例之一的夷陵之战。
(一).同床异梦到同室操戈
佛门讲究因果报应,其实战争也是如此。夷陵之战不是偶发事件,而是吴蜀两国积怨已久,来到不可调和的临界点,势必会引起最后的爆炸。
以下是一些足以窥见一斑的史料:
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派遣吕蒙攻打荆州下属的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备闻讯从蜀中亲自率领五万兵马来到公安支援关羽,双方陷入对峙,最后以湘水划界解决此事,但是双方关系已经恶化;
建安二十四年(219),进位汉中王的刘备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同年七月关羽率军北上攻打襄阳和樊城,被徐晃所阻,战事胶着之际孙权选择背刺“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无疑是彻底撕破了脸皮;
蜀汉章武元年(221),镇守阆中防备曹魏的车骑将军张飞被部下范强(演义中写作“范疆”)、张达刺杀,人头被送至东吴孙权处,无疑成为了压垮刘备的最后一根稻草。
围绕战略要地荆州两家争斗不休,最初的同盟已然破碎,剩下的就只有战争一条路可走了。
(二).only for revenge?
有很多地摊文学认为,刘备以倾国之力发动夷陵之战是为了给关羽张飞报仇,这话不假,因为这两位的确是自从刘备白手起家的那一天起就追随在左右,老兵军旅一生情,现在突然死于非命,是个正常人都会伤感不已,对伤害他们的人恨之入骨,但是战争背后是诸多复杂因素的考量,绝非仅仅是主观的兄弟义气就能囊括所有的原因。
我们不妨从文学里面跳出来,从更多的角度去审视这场战争:
刘备除了是关羽和张飞的兄弟,也是蜀汉的皇帝,一位政治家,集蜀汉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人物。当他俯身看向地图,会发现关张二人尤其是关羽的死进而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老刘的发家地荆州被夺走,整个蜀汉被迫收缩防御至长江三峡一线,被死死堵在四川盆地里面,而没有向外发展的可能了。对于意图一统天下而且已经年过六旬的刘备来说,这无疑是宣告他的死刑,所以需要夷陵之战的放手一搏。更重要的是,在诸葛亮为刘备献上的《隆中对》中也充分指明了荆州的重要性,要求刘备地跨荆益两州,利用荆州江汉平原和蜀中成都平原两大富饶农业区的自然条件壮大实力,最后两线出击夺取中原。先不谈该战略的合理性,但是荆州的丢失对于蜀汉集团来说的确是实力的大幅衰减,也使一统天下的目标更加渺茫。而且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刘备起家便是靠着荆州士人的支持才得以成功,如果此时不在政治上摆出进攻东吴的姿态,又谈何在荆州集团中维持声望呢?
也许有人会问,除了打击东吴,也可以选择北伐曹魏,直捣长安、洛阳,难道不是更省事?对此笔者的评价是建议洗洗睡吧,梦里啥都有(bushi)。
空谈误国,还是先看史料。
援引《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的内容,在夷陵之战的数年前,蜀魏两国进行的汉中之战中,刘备也一度面临十分危急的情况“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先主次于阳平关,与渊、郃等相拒”,汉中之战前后耗时两年,从建安二十二年(217)一直持续到建安二十四年(219)春天,刘备在前期甚至是处于不利态势,损兵折将,如果真的如演义中所写的那样所向披靡,刘备怎么可能耗时两年才拿下汉中?汉中之战刘备虽然胜利,但是伤亡很大,急需休养,而对于曹魏而言汉中丢失也并不算什么毁灭性打击,他们迁走汉中大量人口,将空城,残垣断壁和八百里茫茫秦岭留给刘备,从容地抹掉身上的灰回到更加富饶的关中平原,以逸待劳,而刘备短时期内根本无力冒着后勤补给匮乏的危险穿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攻打战略纵深极大的曹魏。即使能够跨过秦岭攻打关中,蜀汉的步兵面对有着丝绸之路西域良马buff的曹魏骑兵,胜利女神会真的再次站在蜀汉这边吗?
再三权衡之下,东吴实力较曹魏更弱,并且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进攻东吴是顺流而下,以怒兴师攻打荆襄的胜算明显大于从蜀中穿山越岭北伐曹魏。
于是刘备不顾丞相诸葛亮和将军赵云等人的劝阻,毅然发兵东进,一场大战也就不可避免了。
(三).战争部署
演义中讲到,刘备倾尽蜀中兵马东进,除了各地必要的留守兵力外几乎悉数而出,水陆并进七十余万大军杀奔吴国,一时间整个东吴肝胆俱裂,不得不遣使求和。爽文固然是爽文,但是历史却是需要真真实实的数据进行支撑。
回到史料记载,引用《晋书》对章武元年蜀汉人口的记载如下“刘备章武元年·· · · · ·· ·其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并且考虑到蜀中并未遭到太多战火的波及,隐匿人口户籍现象不明显,蜀道难行以及战争期间各国对边境人口流动控制的加强,真实人口数据也不会与之有太大的出入,而刘备出征一下子就带走七十万人,留下二十万人养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无疑是天方夜谭。
再者,从另一本官修史书《魏书》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癸亥,孙权上书,曰‘刘备支党四万人,马二三千匹,出秭归· ·· ·’这是老孙向曹丕上书臣服请求曹魏发兵的上书,按照常理来说,为了凸显形势的危急求得援兵,肯定会再将敌人的兵力夸大一些,大概也就能推断刘备的兵力在4~5万左右,假想刘备真的是以七十万大军东进,还有必要派遣马良以重利结交巫峡一带的蛮人并且换取这极小一部分兵力参战的成果么?只能说明刘备对自己的兵力并不自信,才会起用蛮人助战。
再看双方的将领对比,相较于汉中之战,刘备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万人敌”关羽张飞已经身首异处,在定军山一战中大显神威的大将黄忠和谋臣法正已于一年前(220)去世(并不是像演义中说黄忠与吴军力战而死)汉中太守魏延出于防备曹魏的需要无法调动,诸葛亮和赵云镇守后方督办粮草(并且二人极力反对刘备伐吴),马超身体大不如前也无法随军,使得刘备在荆州兵团覆灭之后本就紧张的兵力更是捉襟见肘。无奈之下,也只能率领冯习、张南、吴班、向宠、傅肜等较为年轻的将领出征,而且就算如此,刘备也不得不命令老将黄权率领一部分兵力屯驻江北防范魏军进攻,更是无形中削弱了对东吴的作战力量。
而反观东吴,鉴于此战事关东吴西部边界和荆州的安危,孙权也是高度重视,“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 ·”其中不乏朱然徐盛韩当等经验丰富的老将,更有陆逊等善谋之人为三军主帅,对比蜀军远道而来,东吴更是主场作战,有着更大的战略纵深优势。更关键的是这场战争集中在长江流域附近进行,东吴倚靠三江之固猥琐发育多年不倒,原因之一也是重视水军的建设,更是增强了东吴的力量。
战役还未打响,胜负似乎已经在冥冥之中注定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