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9月,武汉大学实施“校外人员周末免预约”的入校规定,每个周末,我都会在朋友圈刷到有人定位珞珈山,爬山看彩叶,松弛得很。9月27日至12月27日,“交河一万里——吐鲁番丝路文物文书特展”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展出,社交平台人气特别高。△展厅里的网红机位,帷幔上印着极具民族风情的纹样,搭成的一条“丝路通道”。
△复刻洞窟中的壁画局部,细节逼真。
吐鲁番,火焰山脚下的古城,古代西域交通要道,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交汇点,是很多人心中此生必去之地。瓜果飘香的秋天,来自吐鲁番的149件(套)文物跨越万里之遥的旅途,在武汉与你相见。这也是迄今为止,吐鲁番出土文物文书最为全面、最高规格、最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在外展出。你可能会在心里嘀咕,“新疆吐鲁番的宝贝,为啥专程搬家来武汉?”先卖个关子吧,带着这个问题,跟我一起走进展厅找答案😉展陈位于博物馆二楼整层,拾级而上,深眼窝、高鼻梁的人物画像,悬挂在纯白的展厅里,耳边仿佛已响起驼铃声。进入展厅,你会先看到一整座按1:1规模复刻的洞窟,它的原型为火焰山脚下的「柏孜克里克石窟群」第20窟。这座洞窟位于吐鲁番市东45公里的火焰山下,始凿于南北朝后期,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它与大家熟知的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也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钻进去,光线明灭,各式壁画构成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别有洞天。逛展之前对新疆的国宝不是特别熟悉,在现场看到诸多可爱的物件发现,它们的状态真是“支棱”,保存得相当好。这是因为,吐鲁番有独一份的天时地利——它坐落在天山东段的南侧,地处内陆,山脉阻隔。来自海洋的水汽无法抵达,高温少雨的气候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就像天然的干燥剂,让丰富多样的古代遗迹和遗物得以保存。这份自大唐而来的饺子,是1972年在新疆吐鲁番的唐代阿斯塔纳古墓群里发现的。饺子呈月牙形状,和现在大家熟悉的饺子几乎一模一样。这不但与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饮食文化有关,也是因为阿斯塔纳古墓群埋葬的大多是从中原迁居过来的汉族人。透过一件件文物,你便能看到吐鲁番先民鲜活的生活场景。大唐盛世,吐鲁番成为西域都护府辖下的西州。作为连接中原与西域的纽带,见证了频繁的人员往来。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一大批珍贵的唐人文书,就像先民留下的朋友圈截图、日记片段。△少年卜天寿在抄写《论语》的过程中,悄悄写下的一句“小吐槽”。
12岁的少年卜天寿,心痒得厉害。墙头那边,花在开,鸟在叫,可他在写作业。明天就要放假了,先生却布置了抄书作业,而且是大部头的《论语》,他就在纸的边边角角,写下了自己的小心思:“写书今日了,先生莫咸(嫌)池(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翻译一下就是,好想放假!想出去玩!△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中原的汉人、北方的匈奴、柔然、突厥、回鹘、蒙古以及中亚的粟特人纷纷定居于此,四大文化体系,七种宗教、十八种文字、二十四中语言根植于此,吐鲁番成为文化繁荣发展的宝地。
此外,打官司的记录、买卖葡萄藤的凭证……都被如实记录在文书之上。那时候的纸张金贵,文书过期也不会直接丢掉,要循环再利用的。有时候,它们会被裁剪制成纸鞋、纸棺、纸帽,随着逝去的人一同埋入地下。或惊心动魄,或鸡毛蒜皮的大事小情,深埋在气候干燥的阿斯塔那墓地,留存至今。好了,现在回到开头的问题——新疆吐鲁番的宝贝,为啥专程搬家来武大?展览的尾声处,设置了一间书房,桌上摆放着手稿、茶杯、钢笔,书架上堆满专著,朴素而丰富。这里还原的,是曾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主任、中国史学大家唐长孺先生的办公场景。吐鲁番学是和敦煌学齐名的国际显学,武汉大学则是研究重镇。自唐长孺先生牵头整理吐鲁番出土文书开始,数十年来,武汉大学与吐鲁番学脉传承,百余件珍贵文书,经过双方团队师生的全面释读,整理了完整的录文。因此,这不止一场精美的展览,更是一场内涵丰富的学术盛宴。
“交河一万里——吐鲁番丝路文物文书特展”
📍地点:
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地址:
武汉大学校内,自强大道学府路与科技路交界处,近邻鉴湖
⏰时间:
9月27日-12月27日
9:00-17:00(周一闭馆,16:30停止入场)
🎫入馆:
观众凭借身份证或武汉大学校园卡免费参观入馆
📢校外人员入校:
①时间:周末及节假日,每日8:30-17:30
②通行校门:珞珈门、弘毅门
③进校须知:
-无需预约,刷本人身份证,步行进校
-车辆不得进校
-除8:30-17:30,其它时间谢绝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