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纪念仪式与情感动员
陈莉莉: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纪念仪式是指为了特定目标对象所设计的具有纪念性质的规范化、重复性和象征性的政治行为。事实上,正是由于仪式所特有的规范性、重复性和象征性赋予纪念仪式以神圣性、稳定性和功能性,并将纪念仪式与强烈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对纪念仪式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将所要表达的强烈情感赋予仪式之中,适时组织了大量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纪念仪式。
纪念仪式的主体要素与情感互动
纪念仪式是将广大群众聚在一起的有效方式。一般来说,参加纪念仪式的人员越多、阶层越广泛,仪式操演所呈现的效果就越好。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对纪念仪式的前期宣传和有效组织,使得边区各界对纪念仪式的期待和热情持续发酵,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纪念仪式的参与阶层广泛、到场人员众多。根据纪念仪式的参与人员在仪式过程中的表现,参与主体可分为党政群体、劳动群众、士兵群体、知识群体等。
党政群体主要包括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群体和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群体。作为纪念仪式的组织者、主导者,党政领导群体通过议程设置、大会演说等来传播党的方针政策、塑造政党形象、凝聚群体力量。抗战时期毛泽东就频繁出席延安各种纪念仪式活动现场,发表演说,与在场群众互动交流。劳动群众包括一般劳动群众和劳模群体。士兵群体主要包括参加仪式展演的士兵群体和作为观众的士兵群体。抗战时期成千上万的进步知识分子奔赴陕甘宁、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在作为中国共产党抗战动员重要载体的纪念仪式上,列队整齐的知识群体始终是一道亮丽的青春风景线,这不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聚天下英才”的文化形象,也体现了培养教育知识群体的拳拳之心。
纪念仪式的主要流程与情感激发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纪念仪式都经过比较充分的策划筹备,有着规范的操演流程,通过仪式所激发的情感力量,唤起参与其中的人们的心理反应和情感共鸣。
中国共产党在举行纪念仪式前十分重视通过发布通知和社论等对纪念意义进行阐发和宣传。重要的纪念仪式还会采取放假等措施,营造时空场景烘托纪念氛围,创造条件使广大群众积极参加仪式活动。中国共产党通常对仪式的过程进行精心设计。陕甘宁边区纪念仪式的主要程序是:鸣炮升旗或奏乐唱歌;大会筹委会宣布开会意义;选出纪念大会名誉主席团、主席团名单,主席团登台;主席团总主席致大会开幕词;中共领袖及代表演讲;与会其他党派代表、外国友人或劳模代表演讲;献旗;通过大会致电、宣言与提案;呼喊口号;散会或游艺。这些环节不仅具有鲜明的共产党人特征,也是当时提升纪念仪式参与度和感染力的重要环节。并且,精心设计的仪式过程也充满了象征意义。纪念仪式操演结束之后通常会开展文艺活动和展览会,带领群众持续感受纪念仪式的主题。也会组织开展生产竞赛、体育竞技比赛、英雄模范表彰等,鼓励大家加紧生产、锻炼军事技能和健康体魄,以实际行动为抗战作贡献。为了动员广大群众以实际行动建设边区、支援抗战,通常在纪念仪式之后还会组织募捐、慰劳等活动。
借助仪式流程的周期性、规范性和神圣性,中国共产党将所要表达的强烈情感赋予仪式之中,并在仪式之后持续巩固仪式效果,努力使群众在纪念仪式的情感激发中切实行动起来、联合起来,真正为抗战作贡献。
纪念仪式的象征符号与情感表达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组织的纪念仪式非常重视符号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功能,主要体现在运用时间符号唤起记忆、空间符号建构团结、声音符号渲染气氛、器物符号彰显权威等方面。
时间符号方面,陕甘宁边区在重要纪念日周期性举办纪念仪式,尤其是每逢“三八”“五一”“七一”“七七”等纪念日,各机关、团体、学校、工厂等还会专门放假以便举行庆祝集会。在固定的时间举行纪念仪式可以确认和强化集体意识和共同情感,纪念仪式的时间符号也作为有别于日常生活的特殊时间节点得以传承和保留。
操演空间方面,陕甘宁边区通常选择在平坦开阔的广场、操场等地举办纪念仪式。纪念仪式的空间大小彰显群体规模和代表性,空间布置则体现群体关系尤其是党群关系。而为缅怀纪念而修建的抗战阵亡烈士纪念塔、纪念碑等,作为纪念仪式所建构的意图性仪式空间,在仪式操演之后仍然借助其意象彰显纪念主题,持续激发来此凭吊的群众团结抗战的情感力量。
声音符号方面,党政领导群体通过大会演讲传递政治态度、政策主张,参加仪式的群众通过唱歌、呼喊口号等表达归属感和政治认同。纪念仪式大多是在雄壮的歌声中或高呼口号中散会,以这种方式对纪念大会主题的回应表达了广大群众的政治情感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抗战的决心。
器物符号方面,悬挂孙中山肖像表明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未竟革命事业的政治合法性,同时悬挂国共两党领导人肖像象征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同抗日。仪式中象征国共两党团结的器物符号的变化也表明了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仪式现场的标语以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语言直接点明举办纪念仪式的主题和意义,而墙画则以鲜活生动、通俗易懂的线条勾勒出纪念仪式的旨趣所在。
纪念仪式中呈现的象征符号激发出人们的情感和动力,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在纪念仪式中周期性地运用象征符号,使这些符号循环演变为共同在场群众所共享的特色文化资源,并在之后人们的回忆互动中持续激活、累积其情感能量,促进群体团结并指导群体的行动。
总之,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纪念仪式通过动员党政军民学等仪式主体的全情参与使群体情感以集体互动的方式得到强化,规范化仪式程式的重复操演在周期性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唤起人们的情感能量,象征符号的意义传递不仅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而且持续地把唤起的情感带入心灵,在纪念仪式结束后仍能激发出这种情感。通过纪念仪式引起广大群众的相互关注和情感共鸣,使大家可以撇开个体的利益,沉浸于爱国本能和共同的记忆中,大大激发了社会各界团结抗战的情感力量。
[说明:该文章刊发于《理论学刊》2024年第4期,摘编自《历史与社会(文摘)》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