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亿!中建动手,临港又有新动作

文化   2024-11-07 18:29   上海  


看全球设计,分享新技术、新材料。
悦时尚  悦生活

文章整理自FTA,转载引用请注明原出处。

图片版权:©FTA建筑设计  ©CreatAR Images


二十多年前,临港还只是一片滩涂地;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战略下新兴经济增长极的代表。实现从荒芜之地到自贸区的转变,临港承载的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雄心:走在制度创新和开放探索的前沿,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紧密交织。

中建东孚深耕临港,打造全新协同社区首发区域,中建未来港和中建智慧天地两个地块均由FTA操刀设计。在新城建设的热潮中,如何找到一条兼顾经济发展、产业创新和城市生活的新路径?



一座从头到尾

“策划”出来的城市



一座城市,可以从头到尾“策划”出来?

临港新片区,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二十多年前,临港还只是上海最南端的一片滩涂地如今,摇身变成了继外高桥保税区、陆家嘴金融片区等之后的又一个上海自贸区片区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金融国际化、金融国际化、行政精简化。

自贸区除了更加开放的政策支持,核心要素更在制度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促进经济转型,需要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开放探索。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自2019年8月揭牌成立,加快构建“五自由一便利”(货物、资金、人员、数据、投资自由和跨境服务便利)的开放型制度体系。

2024年,临港交出了“五年答卷”:各类政策出台330余项,形成138个突破性创新案例。超570个前沿科技产业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临港新片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9.8%、34.6%、33.4%。



“补短板、探新路”:从改革试验田到发展增长极,中建八局坚持融入上海、服务上海、深耕上海战略,深度参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两港大道、临港科技城、滴水湖金融湾、港城广场、海立方、海昌极地海洋公园……

上海中建东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建东孚)用实力和行动诠释“中国建造”,见证临港从“临大荒”到发展到科创策源新高地,与临港共同经历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临港速度”




实力代言“中国建造”

临港新片区,中建怎么做?



中建东孚以“深耕临港”为目标,全面融入临港新片区发展。位于沿湖一线的是中建长三角区域总部紧邻滴水湖西北角,地处滴水湖沿岸的第一圈层“科创总部湾”,FTA操刀设计两个地块组成的全新协同社区首发区域:中建未来港(商办用地)和中建智慧天地(科研用地),总计容体量约14.5万平方米,总投资超30亿元,集高端商务、研发办公和滨水景观为一体

距陆家嘴约56公里,距浦东国际机场约32公里、上海东站约29公里、距迪士尼约37公里、距离16号线滴水湖站仅2公里,项目所处位置是国际深水港洋山港的陆域腹地,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将围绕中建集团主导资源单位,形成为建筑科技赋能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 从未来发展出发,FTA建筑设计结合市场需求、体现临港形象,打造中建品牌的地标产品,大平层等为龙头企业发展预留空间。


肩负建设“中建未来港”任务,作为建筑行业的领军央企,中建东孚怎么做?


打造中国建筑未来的发展中枢,是中建的蓝图:“投建运”,中建具备产业全链优势。在临港自贸区跑向发展增长极的过程中,中建东孚将进一步资源导入、创新投资、产城融合、科技创新、综合开发等方面与临港共同探索,抢抓机遇,推动重点区域开发、重点领域建设。



“离世界最近”,中建东孚实力代言“中国建造”。

临港新片区兼具显示度和国际影响力,正在努力再造一个浦东的未来万亿级产业高地。中建东孚关注的不止是“基本建设”,更是“城市建设”的成效。

中国正处于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时刻。城市要实现腾飞,必须顺应市场趋势:转向以创新为核心的增长模式,开创属于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 三中全会开了:押注未来的底层逻辑变了……


中建作为城市形象管理者、产业贡献者、运营引领者,打造城市片区,以终为始——什么样的创新载体,才符合临港新片区未来城市的需要?


FTA建筑设计关注设计,关注客户,关注城市发展。经团队多次调研沟通,总结出中建深耕临港时亟需解决问题:形象、产业跨链、片区人气。





深耕一座城,
“精品化”是开始



中建东孚品牌的产品对于市场的动态保持高度敏感,临港软件园的拆除重建,标志着临港逐渐步入品质提升、形象重塑的大建设周期中建东孚有深耕临港优势,在临港的全新总部要走精品化战略。


中建智慧天地率先落成,将以科技创新为抓手,发挥中建的质量、品牌、人才优势及核心技术优势;搭建建筑行业的资源桥梁,拟引进中建集团下属研发中心、科学家工作站、设计、科技、产业等科创类企业,推动具有行业引领优势的产业集群发展。



明确临港新片区发展需求和中建企业定位,FTA建筑设计从城市形象、产业生态与人本运营三大方面进行赋能,探索“国际风、未来感、海湖韵”临港新城市名片下的总部建设范例。


1. 总部形象,怎么定?


比起传统总部的设计,中建未来港的诞生更像是一个解题推导的过程。从前期对中建总部产业、产品的定位,到团队内部20个方案模型的层层遴选,再到对中国历史中鲁班锁的研究与元素提炼,中建临港总部的形象终于显形。


△ 概念体量生成图


中建智慧天地在延续滴水湖强烈几何向心感的城市肌理基础之上,对周边城市环境进行呼应,创造出围合的“花园”形态空间。灵感来源于鲁班锁榫卯式空间形态,榫卯相互穿插的构件对应建筑中的虚实空间,呼应中建文化《十典九章》,以“内正其心,外正其容”的设计理念,进一步回应中建理性严谨,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 中建智慧天地形体生成

2. 科创基地,要做“六边形战士”


科创基地内构建产业生态雨林,需要考虑用地政策,并结合产品供给情况,前瞻性洞察临港未来发展趋势。


经FTA团队研究,预计到2035年,临港新城主城区约有65~87万平的总部办公空间需求:市场将从“价格敏感”转为“价值敏感”。



不仅仅是引入企业,关键是大中小型企业形成“强生态”——什么样的产业空间体系,利于形成产业集聚的生态?


FTA建筑设计将中建东孚庞大的产业体系定义“产业交织圈”,科创基地作为微观下簇生环节,在于形以中建区域总部带动的“总部发展中枢” +“产业生态雨林”的和谐共生发展模式,搭建成集合“产业集聚地+创新策源地+展示体验地+商业服务地”的“云平台”。


从空间角度,可以简要分成功能各具特性的三层空间。





/底层空间:多样配套/

关键词:活力、创新、活动


FTA建筑设计以“热带雨林体系”打造地块社区型花园式办公,垂直叠加的设计形成了充满活力、创新、互动的“生活、工作、娱乐”(LWP)空间。

通过巧妙链接地块内的配套空间与公共区域,FTA建筑设计将多元开放、健康导向及环境宜人的底部活力空间有机地编织到城市肌理之中。这一设计促进了底层环境与配套设施由内而外的互动,是激活社区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该设计理念也精准对接了现代职场人士的生活需求:有效率,有想法, 有状态。


/中层空间:集中研发/

关键词:强关联、高互动、创新释能


中层研发空间由串联各地块的“创新活力环”构成,企业可以在此成长、学习、彼此受益,是一个理想的“产业孵化器”较大的空间尺度同高效灵活的平面布局结合起来,催化初创公司在此萌生,并为中小型企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沃土。

空间类型多元化,实验研究、联合办公、对话交流、非正式会谈、研讨会、商品展会及体育活动等均可满足。平台和四围的塔楼良好连接,各个区域之间通行“风雨无阻”,真正实现人性化的便捷可达。 



/高层空间:企业聚集/

关键词:独立行为&合作交流


高层办公建筑环绕平台四周,可提供相对私密的办公环境,高层区域可远眺空中平台内葱郁的绿色景观。塔楼适合多种领域的企业在此栖居。从创新平台脱颖而出的大型企业或独角兽公司,可根据需要灵活选取合适的办公空间。所有塔楼都通过水平方向的连接体系与中央平台充分融合,创造信息交换和互动交流的丰富可能。

△ “在花园里办公”?花园社区、屋顶庭院、品质办公的三大空间,办公环境更惬意!


临港新片区坚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在深入实施“人才筑巢工程”,累计引进人才约10万人,年均增长97%。中建作为城市运营引领者,打造科创基地,更是打造温度的创新社区。

创新持续,关键在于“联系”。

创新空间,是实现有机联系的核心触媒。



以绿色生态和人本视角打造360度的体验空间,中建科创基地是花园般的绿色建筑。无处不在的屋顶花园和中央公园,从全局到细节,FTA建筑设计不止关注生态节能园区设计,多角度考虑的“绿化视线”是其中一环。


设计如水连接空间,绿意涤荡身心。在非正式交流中,人才的创新灵感生根发芽。


△ 临港位于海风较大的地区,冬季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基于临港本土气候环境,立面设计通过杆件方向,形成有效的顺应海风趋势,避免形成紊乱的建筑局部气流,易于雨水排出。隐藏式开窗方式,既避免外界的大风灌入室内,又能保证立面的完整度。



新一代城市地标

“砖瓦”不止在“空间”



以创新为驱动,以品质为导向,中建东孚以匠心铸就了一座又一座城市地标。深耕临港,中建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承载着对城市未来的无限遐想。FTA建筑设计以专业的产城思维,通过设计语言,与中建共同描绘临港的未来蓝图。

临港新片区,既有面向全球的雄心,也有脚踏实地的干劲。新一轮的旭日,从东海之滨升起。携手中建,携手临港,FTA以专业一体化设计赋能增长:科技将为创新,生态将为宜居,产业将为蓬勃。




花儿漫
聚焦设计、地产、时尚、设计风向,打造上海设计时尚性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