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以网络平台为媒介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量涌现。据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目前,全国职工总数4.02亿人左右,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可见,伴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正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力量。然而,由于用工模式的复杂性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职业伤害保障、劳动关系认定、工伤认定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难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解决。
职业伤害保障不足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由于平台用工模式的特殊性,许多劳动者在遭遇职业伤害时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赔偿和保障。这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加剧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障,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多个地区在出行、外卖、即时配送等行业开展了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未来,应继续推广这一经验,完善职业伤害保障体制机制,确保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遭遇职业伤害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除职业伤害保障外,劳动关系认定和工伤认定也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方面。由于平台用工模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劳动关系的认定变得异常复杂。许多劳动者在遭遇劳动纠纷时,往往因无法证明劳动关系而陷入困境。因此,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明确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为劳动者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工伤认定的标准和流程也应进一步优化,确保劳动者在遭受工伤时能够得到及时、公正的认定和赔偿。
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过程中,平台企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用工主体,平台企业应强化主体责任,通过健全奖惩机制、调整劳动强度、建立沟通机制等措施,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此外,平台企业还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晋升机会,帮助他们实现个人价值的提升。
政府也应加强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关注和支持。我国的劳动法制一直以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立法宗旨,其调整对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扩大,把越来越多的劳动者纳入保护范围成为劳动法制建构的方向。政府应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全面、有力的保障。
维护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始终是工会的核心任务。在新形势下,工会要更加关注职工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等问题。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确保职工的收入与企业发展同步增长。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的监督,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益。对那些忽视职工安全、违法违规经营的企业,工会要敢于亮剑,坚决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织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网,让他们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不仅是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尊重和保护,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记者 杨晶晶)
编辑 | 苏剑博
校对 | 闫雪瑞
审核 | 刘 静
投稿邮箱 | gsgrbwxgz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