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头版连续聚焦荆门

政务   2024-11-29 12:13   湖北  

这两天

人民日报头版连续聚焦荆门

↓↓↓


11月28日

头版报道

《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

聚焦荆门市供销合作社

拓展服务功能

提供多方位城乡社区服务






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新时代供销合作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农民外出打工,供销社为农民打工”“足不出村,在供销社网点买日用百货、生产资料”“收购农产品、收发快递、回收再生资源”……多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紧紧围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等重大国家战略,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在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农民增收致富、城乡融合发展等各项为农服务工作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创新服务机制

构建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有了专业的服务和技术指导,今年种的玉米不仅产量上去了,品质也更好了。”在安徽蒙城县东光社区贾寨村,种植大户程东飞对于今年的收成很满意。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直属企业中国供销集团所属中国农资·蒙城为农服务中心农服团队的帮助下,程东飞种植的700亩玉米年产量达到1300斤/亩,比往年高出15%左右。


  为助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全力做好农资供应工作,因地制宜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建设顺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契合农民生产服务需求、具有供销合作社特色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今年1至10月,全系统全资控股企业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达2.6亿亩次,其中耕种防收全程托管1590万亩。


  “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一项重点工作。我们连续5年将农业社会化服务纳入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重要内容加以推进,先后两次召开专门会议推进,并印发指导性文件推动规范发展。”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各地供销合作社在农业生产的全流程与各环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功能,加大服务力度。在产前,充分发挥农资流通主渠道作用,不断健全农资保供稳价工作机制,深入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依托全系统4200多家农资企业构建农资供应网络,进一步提升供销合作社农资流通网络覆盖面和终端配送能力。在产中,重点整合农资、农机、农技、信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和服务主体,统筹用好各方资源,提供代耕代种、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规模化、专业化服务。在产后,推动服务主体补齐烘干、仓储、加工等关键领域短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农业,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业增值收益。


  从平原到高山,从内陆到边疆,为着力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干起来不划算的事,供销合作社加强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从大田托管向草原托管、林果托管、高原农业托管扩展,服务内容从农资供应向耕、种、管、收、储、加、销全程社会化服务延伸,加力打造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生力军”和“国家队”。


  截至目前,全系统采取联合社帮扶、企业带动等多种方式,培育基层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社有企业等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1.5万个,建立生产性为农服务中心1.7万个,庄稼医院6.3万个。


提升流通服务水平

让农产品种得好也能卖得好


11月下旬,广东徐闻菠萝飘香。“过去这里没有公共型冷库服务,只能鲜果销售。现在供销合作社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我们按照供销社的订单种植,菠萝采摘后,除了直接上市,还可在供销社冷链物流园加工成速冻果肉,有效延长存储期,缓解集中上市压价风险。”当地菠萝种植大户吴建连说。


  目前,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在全省布局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网项目73个,依托冷链骨干网,聚焦特色优势农产品,开展“订单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优化供应链,打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冷链物流是我国农产品流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推进农产品产地、枢纽、销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制定出台《全国供销合作社“十四五”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实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构建各具特色的省域网、区域网。目前,全系统已建成一大批现代化冷链物流中心,冷库库容达1150万吨。


  为推动农产品卖得更好、卖到更远,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推进各类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积极参与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农产品流通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目前,全系统建设运营农产品市场4200多家,农产品经营企业7500多个,2023年全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额3.16万亿元。


  衡水湖畔、源味武川、田园徽州、小康龙江……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着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让一系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越叫越响,进一步拓宽了优质农产品销路,帮助农户增产更增收。


  “多亏了供销社的‘村播’,让我家土鸡销售额翻了10倍。”在浙江衢州市柯城区石梁镇小沟村,村民华锦芳说。他养鸡17年,在柯城区供销合作社的村播基地帮助下,量身定制了一套直播带货课,学会了线上引流、推广、开单,开拓出更广阔的市场。


  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直供直销、即时配送……供销合作社创新流通服务方式,推进线上线下加快融合,让地方特产插上“互联网的翅膀”。2023年全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达3400多亿元,同比增长21.5%。


  为推动脱贫地区农副产品销售,供销合作社开展系列帮扶工作。由总社举办的产销对接会、总社所属企业建设运营的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助力脱贫地区的农副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拓展服务功能

提供多方位城乡社区服务


海天蚝油、蓝月亮洗衣液……在河北邢台市南和区东三召乡供销综合超市,日用品、快消品专区人流涌动。


  “现在我们在村里可以享受跟城里一样的服务,这里商品丰富,都是知名品牌,价格也亲民。”东三召乡南头村村民陈丽丽说。目前,邢台已建成供销合作社乡镇综合服务中心81家、农村综合服务社186家。


  不仅农村居民生活更方便,城区居民买菜、采购也更加便利。“这里的蔬菜新鲜,惠民专区每天有6—10个单品价格比市场低10%左右,特别实惠。”在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惠民农贸超市军马场店,附近居民黄殿芝常来店里光顾。


  目前,荆门市供销合作社在中心城区设立44家惠民农贸超市,为周边居民打造放心“菜篮子”。该供销合作社还采用“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服务模式,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66家、直采基地133个,每年采购农产品2万吨,服务荆门市区57万居民。


  供销合作社系统从流通服务向全方位城乡社区服务拓展,形成县有物流配送中心和购物中心、乡镇有综合超市、村有综合服务社的县乡村三级流通服务网络,为城乡居民提供日用品和农产品销售、再生资源回收、快递流通服务、农产品上行及金融服务等一体化服务,打造县域范围内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截至2023年底,全系统发展连锁企业6100多家,建成配送中心8000多个。


  “自从快递可以送到村里,大家几乎什么都在网上买,食品、衣服、家用电器……我们这个网点现在每天往村里配送快递300多件,收寄快递200多件,每天都是满满一车。”在江西玉山县怀玉乡玉峰村供销集配服务网点,负责人徐文静说。


  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江西、河北、山东、湖北、重庆、贵州示范推广“互联网+第四方物流”供销集配体系,建立第一方买方、第二方卖方、第三方物流企业之外的第四方集配体系,让农村快递物流到村不畅难题迎刃而解。截至2023年底,6省份的供销合作社累计处理上下行包裹11.63亿件,在促进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以及农村消费提质扩容中发挥积极作用。


  供销合作社还着力夯实基层服务阵地,推动基层社规范建设,加快基层社改造,进一步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基层社综合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逐步增强。2023年,全系统基层社及其领办创办的农民合作社销售额在全系统销售总额中的占比提高到近一半。


完善回收利用网络

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一个电话过去,小区门口的‘小蓝车’就上门回收,省时又省力。”近日,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居民王玉荣买了一台新电视,在当地供销回收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旧电视机很快被搬走了。


  “小蓝车”是兰州市供销合作社所属兰州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开展废旧家电回收网络体系建设的抓手。“居民通过服务热线、平台下单等形式,可实现废旧家电线上预约、线下收购。目前,我们已建成分拣中心12个,建设各类社区回收网点1000个。”公司经理刘爱军介绍。


  今年以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积极服务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着力构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县域分拣中心为支撑、乡镇(街道)中转站为节点、村(社区)回收网点为前段、加工利用园区为后端的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加快形成供销合作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全国一张网”,取得初步成效。


  回收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目前,全系统共建有再生资源全资控股企业800多家、各类回收站点3.5万个、分拣中心470多个。根据系统规划,预计到2028年培育壮大80余家全资控股骨干企业,建设1万个标准化规范化回收站点,打造500个绿色分拣中心,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着力彰显供销合作社的作为和担当。


  着力打造深加工基地。在山东临沂,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再生资源集团旗下山东中绿公司的8条废旧家电拆解线忙个不停,年处理废旧家电资质能力480万台。在重庆,重庆市供销合作社所属再生资源集团建设全国首个新能源汽车回收再生循环综合产业园,其中锂电池梯次利用板块年产能1.2万吨。2024年1—10月,全系统规范拆解废旧家电2250万台,占全社会规范拆解量约31%。


  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还聚焦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与农村环卫清运网络“两网融合”,积极参与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为农业农村发展增添绿色。2023年,全系统回收农村生活垃圾超过1300万吨,回收废旧农膜94.5万吨、农药包装废弃物超8亿件。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供销合作社作为党领导下的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将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有关负责人说。







11月29日

《人民日报》头版报道

《湖北网球为什么强?》

提到荆门京山网球特色城市的建设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


  沿着总书记引领的方向,我国体育强国建设阔步前行,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结出累累硕果。来自广袤大地的基层体育故事,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澎湃运动活力,勾勒出“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的生动画卷。本报今起开设“体育强国路这样走”专栏,探访百姓身边的体育人、体育事、体育情。


  我国能够跻身世界体育大国、奥运强国之列,根本在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体育竞技训练提供了先进科技支撑和坚实物质保障,也为各领域体育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成长环境和广泛群众基础。


  ——2024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33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的讲话


2024年网球赛季刚刚落幕,湖北姑娘郑钦文以世界第五的职业生涯最高排名,为这个突破不断的赛季画上句号。在WTA(国际女子职业网联)年终总决赛中,她获得亚军。上一个获此佳绩的中国球员,恰恰是同样来自湖北的李娜。


两位年龄相差20岁的湖北金花,见证并助力中国网球的飞跃。而湖北网球的辉煌不止于此。论人才,从余丽桥、潘兵、李婷,到李娜、郑钦文,几十年来接续不断。论成绩,中国网球第一枚奥运金牌、第一个大满贯单打冠军、第一个世界最高排名,皆由湖北人获得。


湖北网球为何这么强?透过时空的长镜头,循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脉络,那些振奋人心的奋起与突破,汇聚成“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的时代强音。



几代人的薪火相传




个人、社会、国家共同发力

新型举国体制结出累累硕果


有一张照片流传甚广:2014年,在武汉市体育局江汉二桥训练基地,11岁的郑钦文与队友们守在电视机前。电视画面中,是李娜捧起2014年澳网女单冠军奖杯。那无比激动的一幕,给郑钦文种下了“大满贯冠军”的梦想。


2023年,已步入职业网坛的郑钦文回到家乡,与家人一起到湖北体育博物馆参观。一张张记录湖北网球发展历程的老照片,引得她驻足感慨:“这些荣誉就是激励我前行的动力。”一年后,郑钦文在巴黎奥运会勇夺亚洲首枚奥运网球单打金牌,她的拼搏身影也将出现在博物馆中,继续激励后来人。


薪火相传的榜样力量,为湖北网球注入源源动能。


1959年,自学网球成才的湖北姑娘严大翠亮相首届全国运动会,以出色的发挥入选国家队。一年后,湖北网球队成立,严大翠担任教练,成为湖北网球薪火相传的起点。


“好教练带出好球员,好球员退役后又成为好教练,这样的良性循环既是湖北网球稳定发展的原因,也是现象级球员不断出现的根本要素。”湖北省体育局局长水兵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丽桥、潘兵等优秀网球运动员退役后都留在湖北队,身体力行培育后备人才。


时光大踏步向前。荆楚大地上,一代代网球人精耕细作,潜心培育着网球沃土。从2004年李婷和队友在雅典奥运会首夺网球女双金牌,到2011年李娜首夺“大满贯”法网冠军,湖北运动员接连为中国网球实现重大突破,带动许多孩子走上网球道路。


00后郑钦文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出生在湖北十堰的她,6岁开始打网球,8岁时父亲带她到武汉求学,先后拜师李娜的启蒙教练夏溪瑶和省队教练余丽桥。随后,郑钦文学球的足迹不断延展,从北京的社会化俱乐部,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国际化培训,最终迈入职业网坛。


家庭培养的背后,更有体制的支持、社会的助力。湖北省体育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黄艳红说,郑钦文青少年时期需要大量国际比赛机会,湖北省和十堰市体育部门给予有力资金支持。随着自信踏上成人赛场,她很快跑出火箭般的蹿升势头。


2022年7月,武汉市乒羽网运动管理中心与郑钦文签约,省、市体育局联合对郑钦文进行“攀高保障”,以保证她的团队正常运转,并在聘请高水平教练员、科研、医疗康复等后勤保障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正如水兵所言:“运动员遇到困难,体育部门向前顶一步,运动员取得荣誉,体育部门向后撤一步。”


在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白喜林看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全面提升,更多家庭有能力和意愿培养孩子的网球兴趣,网球后备人才培养已呈现多元化特点,“通过多年探索与发展,个人、社会和国家共同发力并及时与国际接轨,尊重网球项目规律,让新型举国体制的培养模式结出累累硕果。”



数十载的精耕细作




坚实物质保障、良好成长环境

广泛群众基础,助力人才脱颖而出


网球曾被视为“贵族运动”,如今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带来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打网球,逐渐融入日常生活。


一项项上扬的数据,印证当前网球运动的大众化程度。在湖北,约有31.3万人平均每周参与网球运动1小时以上,其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达到14.2万人。全省的网球场地约3500片,处于全国前列。全省网球俱乐部和网球学校共计190家,市(县)级协会共44家。


从武汉市驱车一个半小时,便可抵达京山这座全国唯一的“中国网球特色城市”。京山市文旅局副局长高宝介绍,京山现有各类标准网球场346片、网球俱乐部25个,“城区步行6分钟就有网球场,大部分公共球场白天在小程序预约免费,晚上也只收取20元的灯光费,极大降低了参与网球运动的门槛。”


京山的常住人口只有50余万人,而常年参加网球运动的多达10万余人,其中5.8万人是青少年。目前,网球课已在全市58所中小学实现全覆盖,其中12所作为“网球+N”体教融合试点示范学校,打通了网球体育特长升学通道,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源源活水。


今年,京山举办了42项网球赛事,其中包括两项国际比赛。“京山一年有40多个周末在进行网球比赛,全民参与,全体受益,孕育了深厚的网球文化。”高宝说。


对于大众来说,打网球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是日常消遣的方式,更是为很多孩子打开人生道路的一个新出口。


位于京山的湖北省网球学校2018年成立,全国各地的网球少年慕名而来。9岁的杨隽熙已在这里训练了两年多,妈妈杨仁慧很放心:“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收费合理,孩子打球训练和文化课学习都有保障,到现在已经获得6个冠军,其中两个还是全国比赛的。”


充盈的网球人口,浓厚的网球氛围,不断扩大着基层网球运动的“蓄水池”。截至目前,京山已向国青队和国少队输送4人,向湖北省队输送7人。今年巴黎奥运会郑钦文夺冠后,湖北省网球学校的电话几乎被打爆,全国有1400多名孩子前来报考,最终录取460人。


不只是京山。这些年,湖北省体育局通过伸展到各级体校、俱乐部的毛细网络,遴选出有天赋、有潜力的网球少年,加以培训、资助乃至选送到海外,参与职业赛事历练。依托各级政府的体育经费和政策扶持,湖北精心雕琢着网球“未来之星”。


“体育竞技训练有了坚实物质保障,依托良好成长环境和广泛群众基础,网球人才脱颖而出也就水到渠成。”湖北省网球学校党支部书记张波感慨。



新时代的全力托举




欣欣向荣的网球事业源自国力强盛

展现中国体育拥抱世界姿态


“每当有人问我来自哪里,我都会自豪地告诉他们,是中国一个名叫武汉的地方,人口不多,也就1000多万。”2014年,站在澳网赛场上,李娜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家乡。同年9月,WTA超五巡回赛武汉网球公开赛首次挥拍。10年后,焕新升级为WTA1000级别赛事的武网,迎来了郑钦文这位本土球星,赛事门票销售量创历史新高,超18万人次观众到现场观赛。


武网发展的这10年,也是新时代中国体育日新月异的10年。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竞技体育突破不断,体育产业生机勃勃,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交相辉映。网球,这个高度国际化的职业体育项目,折射出中国体育拥抱世界的昂扬姿态。


很多人都记得,2017年武网开幕式上“向湖北网球人致敬”的动人场景。严大翠、余丽桥、潘兵、朱本强、李婷、李娜……一位位网球名宿走到前台,他们脸上的自信与豪情,辉映着湖北网球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历程。


“只有营造了肥沃的土壤和友好的环境,才能助推中国网球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白喜林认为,湖北网球的探索经验,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借鉴和推广的样本。


今年武网期间,湖北省网球学校的孩子们来现场观赛。看着白俄罗斯名将萨巴伦卡的比赛,杨隽熙很受触动:“直观感受顶尖球员的球速和球质,让我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


在郑钦文征战WTA年终总决赛的同时,武汉同期举办了首届中国青少年网球城市挑战赛总决赛。来自全国33支队伍的127名青少年球员,展现中国网球的澎湃活力。最终,湖北省京山市网球学校获得U16组女子团体冠军,湖北省武汉市队夺得U14组男子团体冠军,扎实的人才储备可见一斑。


为了让年轻球员得到更多锻炼,湖北还将申办更多低级别职业赛事和青少年赛事,搭建金字塔结构的赛事体系,为本土球员提供更多高水平比赛机会。


“成为下一个郑钦文”的期盼,激励着广大青少年投身网球运动,也为湖北网球经济添了一把火。


如今,周末和节假日,前往球场打球的市民络绎不绝;各类网球体验课、培训课订单量连续攀升;众多网球赛事举办,吸引了大量网球爱好者前来观赛,“跟着赛事去旅行”推动体育旅游升温……网球文化引领着大众健康生活,“网球+”擦亮了湖北的金色名片。


欣欣向荣的网球事业,映照出时代精神、国力强盛。底蕴深厚的湖北网球,乘着新时代体育发展的快车,满怀底气和动力加速前行。


“我们将持续壮大群众体育基础,强化青训体系建设,办好网球赛事,构建湖北网球生态,培养更多优秀网球运动员,为国争光。”水兵的目光,已瞄准未来。





来源:综合人民日报整理

编发:牛武杰

审核:方丽荣

终审:邹荆炼

出品:九派通

报料:0724-2297655

邮箱:connect@jptnews.com

声明:本文文字、图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九派通
中共荆门市委宣传部主管,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主办。即时提供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致力打造一流区域性政务服务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