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晕船、晕机,相关治疗用药

学术   2024-11-10 21:31   北京  

 ▍来源:药店经理人  作者:张兴


晕动病是指乘生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时,或闻到特殊气味时,出现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群,又称为运动病。根据所乘交通工具不同,分别称为晕车、晕船、晕机。旅行结束后,上述症状会逐渐消失。

至于眩晕病,则是没有固定的机制,可以随时发病。眩晕症发作时,除头晕、头痛、呕吐、恶心等症状之外,还伴有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眩晕是由于大脑缺血前庭或迷路神经元炎,以及药物对第八对脑神经的作用而产生的头晕目眩,常伴有旋转性的运动幻觉等症状。在药物治疗上有所不同,应加以区别。

本文列出一些治疗晕动病的非处方药,可供晕动病患者乘交通工具时选择应用。

晕动病的病因及症状

晕动病因:是由于乘坐交通工具时,内耳迷路不适应强烈机械震动所致。当乘坐的交通工具发生旋转或转弯(如汽车转弯等、飞机作圆周运动)、或发生直线加(减)速度变化,如汽车启动、加减速刹车、船晃动、颠簸,电梯或飞机升降时,这些刺激转变为电信号后向前庭中枢传递并感知。这些前庭电信号的产生、传递在一定限度和时间内人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强度和时间的耐受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致晕阀值,如果刺激超过了这个限度就要出现晕动病症状。

症状:多在乘坐交通工具运行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发生。初时感觉上腹不适,继有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眩晕、精神抑郁、唾液分泌增多和呕吐。可有血压下降、呼吸深而慢、眼球震颤。症状一般在停止运行或减速后数十分钟和几小时内消失或减轻。亦有持续数天后才渐恢复,并伴有精神萎靡、四肢无力。重复运行或加速运动后,症状又可再度出现。但经多次发病后。症状反可减轻,甚至不发生。

自我选用非处方药治疗

(一)组胺H1受体拮抗剂

1.盐酸异丙嗪片:为组胺H1受体拮抗剂,能对抗过敏反应所致的毛细血管扩张,降低毛细血的通透性,缓解支气管平滑肌收缩所致的喘息,也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能增加麻醉药、痛药、催眠药和局麻药的作用。用于以下疾病:皮肤黏膜过敏,如长期的、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食物过敏、皮肤划痕症等;晕动病,如晕车、晕船、晕飞机、呕吐等。制剂规格为12.5mg,25mg,50mg。一次服1片(25mg),一日2-3次。

不良反应:有嗜睡、反应迟钝、眩晕及低血压。较少见有视物模糊或轻度色盲,头晕,口、鼻、干燥,痰液黏稠等抗胆碱作用。心率加快或减慢、白细胞减少等。增加皮肤的光敏性。

禁忌症:早产儿、新生儿禁用。

注意事项:急性喘,膀胱颈部梗阻,骨髓抑制,心血管疾病,昏迷,闭角型青光眼,肝功能不全,高血压,胃溃疡,前列腺肥大症状明显者,幽门或十二指肠梗阻,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儿童,服用本品后痰液黏稠,影响排痰,并可抑制咳嗽反射),癫痫患者(注射给药时可增加抽搐的严重程度),黄疸,各种肝病以及肾功能衰竭,瑞氏综合征(异丙嗪所致的锥体外系症状易与瑞氏综合征混淆)。应用异丙嗪时,应特别注意有无肠梗阻,或药物的逾量、中毒等问题,因其症状、体征可被异丙嗪的镇吐作用所掩盖。

儿童一般的抗组胺药对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和早产儿有较大的危险性;小于3个月的婴儿体内药物代谢酶不足,不宜应用。此外还有可能引起肾功能不全。新生儿或早产儿、患急性病或脱水的小儿以及患急性感染的儿童,注射异丙嗪后易发生肌张力障碍。老年人慎用, 老年人用该药易发生头晕、滞呆、精神错乱、低血压。还易发生锥体外系反应,特别是帕金森病、不能静坐和持续性运动障碍,用量大或胃肠道外给药时更易发生。

2.盐酸苯海拉明:该药为乙醇胺的行生物,可与组织中释放出来的组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H1受体,从而阻止过敏反应的发作,解除组胺的致痉和充血等作用,也有较强的镇吐作用,用于皮肤黏膜的过敏,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药疹,对虫咬症和接触性皮炎也有效,亦可用于防和治疗晕动病。规格为25mg、成人一次口服1片,一日2~3次。用于防治晕动病时,宜在旅行前1~2h服药,最少30分钟前服用。

不良反应:常见有啫睡、头晕、头痛、口干、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倦乏、共济失调。停药后可消失。少见一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肌张力障碍等,曾有给药后发生牙关紧闭并伴喉痉挛的报道。偶可引起粒细胞减少。长期应用(6个月以上)可引起贫血。

禁忌蒸:新生儿和早产儿禁用。前列腺肥大患者。

注意事项:该药有阿托品样作用,故慎用于闭角型青光眼、胃肠道或泌尿及生殖系统梗阻的患者。可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故重症肌无力患者慎用。妊娠妇女慎用,特别是早期妊娠者哺乳期妇女慎用。避免驾驶车辆及操作精密或危险机器。老年人慎用。

3.茶苯海明制剂:系苯海拉明与氨茶碱的复合盐,具有抗组胺作用,可抑制血管渗出,减轻组织水肿,并有镇静和镇吐作用、用于防治晕动病,如晕车、晕船、晕机所致的恶心、呕吐。

尽管治疗晕动病的首选药物是东莨菪碱,但茶苯海明是晕动病伴发恶心和呕吐时的首选!茶苯海明作为一种H1受体阻断剂,可能通过抑制以上过程而减少胃肠道运动,从而抑制恶心和呕吐症状的出现因此,对于以恶性、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晕动病患者,宜选择茶苯海明治疗[1]。

用法用量:制剂有片剂和含片、片剂为25mg、50mg;含片为20mg、40mg.缓释胶囊:75mg.成人一次口服25~50mg。预防晕动病应在出发前30分钟服药,治疗晕动病时每4h服药25mg。1日用量不得超过300mg。1~6岁儿童一次12.5-25mg,一日不得超过150mg; 7~12岁儿童一次25~50mg,一日不得超过200mg。含片为20mg、40mg,当开始出现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时含服,成人一次20~40mg,一日3-6次,成人一日不超过240mg;7~12岁儿童一次10mg,一日3~6次,一日不超过120mg。

不良反应:大剂量服用可产生嗜睡、头晕,偶有药疹发生。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造血系统的疾病。

禁忌证:新生儿及早产儿禁用。

注意事项: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及从事有危险的机器操作。妊娠初期4个月妇女慎用。

不宜与其他中枢抑制药物同服。茶苯海明的镇吐效应可干扰阑尾炎和药源性反应的诊断。

特殊疾病状态青光眼、慢性肺病、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患者:以上患者不使用。儿童常见不良反应:迟钝、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罕见:幻觉,视力下降,排尿困难,皮疹等。老年人老年人慎用本品。

(二)中枢性胆碱受体拮抗剂

1.氢溴酸东莨菪碱贴片: 具有中枢抑制作用,降低前庭神经、内耳功能,并抑制胃肠道蠕动产生镇静、镇吐和抗眩晕症的作用,用于防治乘车、乘船和飞机引起的眩晕、恶心和呕吐等晕动病症状。

用法用量:每贴1.2mg、1.5mg。在出发前5~6h贴于耳后无发皮肤上,成人一次1贴,10岁以上儿童一次3/4贴:10岁以下儿童,一次1/2贴。

不良反应:有口渴、瞳孔散大、视力模糊、嗜睡、心悸、面部潮红、定向障碍、头痛、尿潴留、便秘等不良反应。

禁忌证:.青光眼、前列腺肥大、严重心脏病,器质性幽门狭窄或麻痹性肠梗阻患者禁用。2.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老年人、儿童、孕妇慎用。

2.盐酸苯环壬酯片: 系中枢抗胆碱药,它能阻断乙酰胆碱对脑内毒蕈碱受体(M受体)和烟碱

受体(N受体)的激动作用。能通过血脑屏障,具有预防晕动病作用,用于预防晕车、晕船及晕机。每片2me,成人在乘车(船、机)前半小时服1片,必要时4~5h后再服1片。

(三)调解前庭系统功能药

1盐酸地芬尼多片: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调节前庭系统功能,抑制呕吐中枢,有抗眩晕及镇吐作用,用于防治多种原因或疾病引起的眩晕、恶心、呕吐,如乘车、船、分机时的晕动病等。

用法用量:每片25mg,成人治疗晕动病一次服1~2片,一日3次。预防晕动病应在出发前30分钟服药。

不良反应;偶见轻微口干。

禁忌证:青光眼患者禁用。

注意事项: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

四其他药物

还有苯海拉明薄荷脑糖浆、复方氢溴酸东莨菪碱贴膏等。

服上述药物还要注意:1.对于旅程较短的情况(<6 小时),轻-中度晕动患者推荐提前服用茶苯海明片预防,对于敏感患者,建议提前按医嘱服用异丙嗪片;2.对于旅程较长的情况(>6 小时),轻度晕动患者建议首选东莨菪碱贴剂,必要时使用异丙嗪;对于中重度患者仍建议首选东莨菪碱贴剂,效果不佳者可重复使用苯海拉明或异丙嗪。3抗组胺药、抗胆碱药的主要不良反应就是倦睡,因此,车、船驾驶员及操作机器设备者工作时切勿服用;其他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症状不能用抗晕动病药来治疗,避免同时服用乙醇、镇静药、助眠药。4临床在治疗晕动病的过程中,常使用联合用药,来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并减少不良反应[2]。尽已有以上多种药物可用于预防晕动病,但从已有的证据表明,东莨菪碱是预防晕动病最有效的药物,以此为基础生而衍生的一些联合用药,如东莨菪和茶苯海明合用,对预防晕动病也有很好的疗效[3]。5药师对购药者,要交代清楚上述药物的禁忌证和主要的不良反应,以图用药安全有效。

自我药疗的注意事项

选择环境安静、通风良好的位置乘坐,尽可能还要选择汽车前部、飞机或轮船中部的座位,因震动最轻微。坐位时头部紧靠在周定椅背或物体上,避免较大幅度的摇摆。情况允许时,避免或减少加速、减速、转弯或旋转运动。发病时宜闭目仰卧。避免进食过多,尤其是甜食或饮酒过量。避免阅读,包括纸质读物及电子设备。

平时加强运动平衡锻炼,如平衡术、滚术、秋千、滚轮的练习,也可做摇头操等,对于防治晕动病非常有益处。平时适当补充富含B族维生素的.物,如全麦面包、瘦肉等,有助于缓解晕动症状。

旅行前服用抗晕动病药物后无效,下车、船后仍然头晕、恶心、呕吐持续无缓解,胸闷、胸痛、视力模糊、甚至大小便失禁时应立即就医。

参考文献:

[1]李政灏,刘鹏,蔡懿灵 治疗晕动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年5月,第37卷633.

[2]刘圆圆,付伟,郑爱萍.晕动病防治药物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年10月第41卷第5期572.

[3]程凯,徐斑,胡海波,唐尧.晕动病的预防用药评价.华西医学 2009,24(4)1064.


药圈网
药圈,药学人员的圈子!关注药圈微信,抢先知晓药学相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