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雄安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大会现场,北京交通大学教师李振坤展示新型智能流变性材料。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迎来发展热潮。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力量,不仅在于其持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提升效率、提供个性化服务,更在于这项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工作方式。如今,在雄安新区,人工智能应用的生动场景触手可及。
雄安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正式揭牌,1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完成入驻签约;发布雄安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图谱及需求场景;来自全国近30家人工智能领域企业代表进行项目路演,详细介绍各自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近日,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雄安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大会引来八方关注。回顾大会,透过一系列前沿科技、最新成果,可观察到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新趋势。
人工智能新技术催生新场景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10月25日,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雄安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大会在雄安新区举办。国内外百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雄安,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前沿,共同探讨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发展、新动态。
在活动现场,雄安新区发布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包括“人工智能+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气象”“人工智能+城市运行”“人工智能+水务”“人工智能+交通”“人工智能+政务服务”“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家居”8项内容。
“这8个应用场景,我们多个部门研究了很长时间。主要依据雄安的发展定位,以及各领域产业的发展需求来制定。”雄安新区科学园管委会副主任马扬飚表示,目前已经有相关企业进行接洽沟通,并且表达了与新区合作的强烈意愿。
今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气象部门积极拥抱新技术,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气象应用领域,开发新技术、新模式。
雄安气象人工智能创新研究院是中国气象局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主要力量,其人工智能的气象科学研究、科学发现与业务应用,符合此次雄安新区发布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需求。
“研制具备气象服务自主规划能力和内容可控的人工智能气象服务大语言模型,围绕交通、旅游等行业需求,提高气象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定量化专业服务能力。”该院副院长陆波说,大语言模型将为京津冀乃至全国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应对、重大工程建设、雄安智慧城市建设等提供科技支撑。
11月14日拍摄的雄安科创中心的人形机器人“小安”。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多款机器人加速走出实验室
从安装轮子走,到迈开双腿走;从进行简单搬运,到会做家务……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人形机器人正走出实验室,进入公众视野。作为雄安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大会路演项目之一,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周志迁带来的项目就是人形机器人产品。
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科创中心大厅内有两台人形机器人——“小雄”和“小安”,他们就来自这家公司。
“这款机器人的最大特点,就是集聚了34个智能柔性关节。同时,具有智能行动、智能语音、机器视觉、多模态交互等功能。”周志迁说,通过云端便可控制机器人,让它更适用于生活场景。未来,该企业希望将这款机器人打造为家庭保姆服务型机器人。
除人形机器人外,新一代软体机器人在此次活动现场也备受瞩目。
时而蜷缩成球,时而伸展成条……这款外形如阿米巴虫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能够在不同环境中自如变形。
“利用新型智能流变性材料开发研制的软体机器人,更具有灵活性。”该款机器人技术团队负责人、北京交通大学教师李振坤介绍,流变机器人就是通过运用4D打印技术生产出的软体机器人,具有极高的灵活性与适应性。
李振坤介绍,流变机器人体内具有一些功能性成分,相当于把驱动内化,这样就可以同时实现驱动、传感。未来,该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高速度、高刚度、大负载的场景中。
今年8月,在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北雄安新区赛区暨第五届雄安新区“智绘未来”创新创业大赛上,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项目获得了团队组季军。
在谈及项目未来是否会落地雄安,李振坤说:“雄安未来会成为科技类企业首选地,我们很希望能落地新区。目前,我们团队计划先将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项目纳入高新技术人才培育体系中,让创新的种子在这块优质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良好的发展生态,是吸引企业落地的重要因素。不久前,雄安新区出台《雄安新区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雄安新区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了雄安新区未来三年机器人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并推出配套支持举措。
随着雄安新区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力度持续加大,机器人技术不断在各领域深入应用。良好的产业生态,吸引着生产要素聚集,让经营主体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产业图谱看一座城的未来
大会现场正式发布的雄安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图谱,清晰勾勒出一座新城在该领域技术应用、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全景式蓝图,显示出新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无限潜力。
雄安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图谱包含基础篇、技术篇、应用篇三部分,涉及芯片、AI算法、机器人等十余个细分领域。通过该图谱,与会各界人士对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刻和全面的了解。
雄安新区拥有先进的数字基础设施、完备的产业链创新链体系、精准高效的支持政策、丰富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沃土。事实上,从城市治理领域到优化营商环境,再到便民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在雄安新区广泛应用。
雄安新区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梅卡曼德、灵犀医学、洞见科技等数十家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已在雄安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园完成入驻签约。
全球“AI+机器人”领域规模较大的独角兽企业梅卡曼德,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立8年来,梅卡曼德实现快速发展,业务覆盖中、美、日、韩、德等5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3D感知、视觉和机器人算法、机器人软件等领域形成了深厚积累。目前,梅卡曼德的产品已在遍布全球的1万多台工业机器人上得到应用,涵盖汽车、重工、新能源等行业。
“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一样,能影响到所有行业。虽然现在很多人从没用过机器人,但我认为未来5年,人工智能将在现有规模上实现重大突破。”梅卡曼德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邵天兰说。
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更需要加强引导。对此,马扬飚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离不开技术的集成和创新,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标准化对于雄安新区未来建设发展至关重要。雄安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园揭牌、人工智能产业图谱及需求场景的发布,是立足新区发展全局,推动人工智能不断突破与创新的关键节点。(河北日报记者 郝金钰)
- END -
来源 | 河北日报客户端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立即处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