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跃林:让生命因教育更幸福

文化   2024-10-08 17:00   北京  

我演讲的高频词是“生命”“教育”“幸福”。如果不尊重生命,如果不能让人更幸福,那么,所有的教育皆可废除!让教育更加尊重生命,让生命因教育更幸福,这既是我的教育理想,也是我40年教师生涯的全部实践。我的演讲,由内是理想的抒发,而外是现实的描绘。我不需要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只需要我手写我心,率性而为,自然流淌。


                       ——姚跃林


姚跃林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名誉校长,福建省基础教育研究院/德旺基础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曾任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创校校长、党委书记十六年。著有《贴近学生做教育》《怎样的教育能给人带来幸福》《让教育稍稍有点诗意》《教育无非服务》《让教育更加尊重生命——姚跃林教育演讲录》《安静做真实的教育》《让教育带着温度落地》等。




明天注定要到来

我不时受学生之命写一点东西,从不敢敷衍。这些小文确非绝妙好辞,我能保证的是,它们都是我的真实想法,而且每一个字符都是从我的指尖流出。

《观澜》文学社的陈文薇和刘钰璐同学找到我,希望我能为新一期《观澜》报写一段放在“卷首”的话,话题是“为了明天”。据说这一期的文章都是此一类的。对于“明天”,我向来思考得不多。我是一个生活在今天的人,不够浪漫,所以感想不多。然而,我一直很赞赏和感谢为《观澜》报辛勤付出的老师和同学,写一段四五百字的话是不能推却的。伟大祖国的生日即将到来,在这安静的校园里,我想起了“明天”。

明天注定要到来

我们生活在今天里,明天蕴含在理想里。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就可能有什么样的明天。为理想而奋斗的动力就是心中辉煌而灿烂的明天。为了明天,我们要拼搏今天。虽则我们有N多的明天,但我们只有短暂的今天,稍纵即逝。

明天是希望,明天是力量的源泉。我们永远只能生活在现时世界,但我们的理想可以植根于明天。期待中的明天会使我们感到今天的温暖和意义。只有生活在希望中,我们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存在的价值。一旦理想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我们就来到了明天。

今天多美好!也许我不是学者,不是富翁,不是明星,不是高官,不是一切今天令人羡慕的角色,但我觉悟到了生存的陶醉和人类智慧的魅力。我的前途无限光明,因为我在成长中。

明天快来吧!或许我已成为学者、富翁、明星、高官中的一类或者某几类,抑或我仍然不是一切明天令人羡慕的角色,但我从心底里为我的已成为昨天的“今天”而自豪。一个有理想的“今天”让我的生活无比美好。

教育是为了明天的事业。如果说教育事业是一部大戏,学生一定是这部戏中的主角。学校精心搭建舞台,期待着你的精彩演出。

明天注定要到来。赶快行动!

写于2011年9月30日

在团委、政治教研组的指导下,学生成立了时事社。我也只是在他们招募成员时从海报中了解了大概,至今也不知道他们的运作方式。某一天,社长在教学楼走廊拦住了我,让我给他们要办的小报写个发刊词。他们要办一个A3纸大小的打印小报,篇幅有限,我只能写一篇短文。前两天,在橱窗看到了他们的报,居然名之为“领袖”,一共两期。以下是那篇小文。

乘上“时事快车”去“越狱”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中国自古以来读书人的主流价值观之一。即便现时,用“坐牢”来比拟中学生的读书生活,似乎亦颇少异议。其实,不唯学生,全部人类何尝不是感到越来越孤独。信息社会,在技术拉近了物理世界距离的同时,推远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拜金、物欲、自我、快节奏以及无处不在的过度竞争,使人类社会处处都是没有硝烟的战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高墙”林立,不是彼此包容,而是彼此包围。我们坐进了自己营造的“监狱”里。

这不是理想社会!我们需要改变这个社会!

所以,我对时事社的成立寄予厚望!

文学甚至可用荒诞的批判参与社会改造,而新闻必须视真实为生命。然而,真实的现象不见得是真实的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我们需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真善美假恶丑。我们不缺乏批判精神,但不见得会批判。作为还是孩子的同学们,个人自然可以任性一点;但作为时事社的成员,一点都不能任性。选择抑或评判,处处都是责任所在。

我希望附中学生的时事社是新时代的高速列车,不仅快,更重要的是安全、可靠、温馨、舒适,充满正能量。让我们乘着这列能量无限、魅力无穷的“时事快车”去“越狱”,去追逐文明和进步,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写于2015年4月2日

文学社拟出一期关于高考话题的报纸送给高三同学,命我撰一短稿。遂有下文。

走过夏天,你会更美丽!

每天都要经过你们的窗口;每天都要与你们当中的很多人在校园里邂逅;每一次早操,我都要站在升旗台前迎接你们的到来,继而目送你们离开操场……我们共同生活在校园里。当擦肩而过那一刻,当映入我眼帘的是不够生动的面庞时,我总在心里默念:走过夏天,到了秋天,你一定会美丽!

因为心中有目标,所以大家读书很刻苦。倘若胸无大志,爱学不学,则无所谓“苦”。世间万物,生存的哲学基础是“学习”。如果说对“学习一概是功利的”这样的说法我们还持怀疑态度的话,那么,经过高三一年的学习,几乎没有人怀疑其具有某种功利性。不能说从幼儿园开始就为高考而战,但到了高三,必须为高考而战。为高考而战的学习也是我们人生的重要一课。读书十几年,拿出一年来专门为高考而读,既是可以理解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应试教育不好,但应试能力不能不要,这种能力一辈子都用得着,而高三一年的高强度训练,我们从中获得的远不止应试能力的提高。高三苦读的生活被某些人形容为魔鬼生活,但走过高三的人回首往事时,往往觉得令自己自豪的恰恰是这种“苦”。我们在回忆这种“苦”时,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反而是甜。

既然高三生活是“苦”的,我们还怎么“享受高三”呢?这就是生活的智慧。我们首先要庆幸自己能够参与到高三一年的“苦读”以及为此作出的一系列智慧选择。这一年里,我们比较密集地调动自己的体力和智慧,在高消耗中高增长自己的才干。消耗越大,增长越多。我们要明白,这样的机会以及由此获得的心理体验,一辈子当中不可能经常拥有。“享受高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战术,是一种高明的姿态,是对“改变他人不如改变自己”的现实诠释。“享受高三”的心态,便于我们调整与各类人的关系,让我们少了很多纠结,使我们的心态更趋于平和,心灵更纯净,精力更集中,效率更高。

人生路漫漫,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总有普遍规律。学生第一要做的事就是好好读书,即便学做人也得主要在读书中学。其实,读书是美的。在附中美丽的校园里读书,难道不美吗?

我们将要挺进高考考场。但这里远不是终点,充其量是人生旅途的一个寻常驿站。一夜宿营,当晨曦初现时,你还得背着行囊踏着朝露向前奔。这里没有失败者,走到这里的人都是胜利者。拥有就是幸福,你要好好享受。这里,不能决定你未来是胜利抑或失败,你要做的是丢掉包袱轻松上路,认准下一个驿站,充满信心地奔过去。读书不仅是过程也应当是目的,不仅是竞争工具也应当是生活本身。我们要幸福地读书,幸福地生活。

每当我看到返校的校友那光彩的笑脸和自信的眼神时,我就坚信:走过夏天,你们必定会更美丽、更帅气!

走过夏天,前方的路还远,我希望你做一个“幸福的平凡人”!

写于2015年5月3日


如何培养幸福的生活态度,获得幸福的能力?

用学生喜欢的话讲培养幸福的生活态度和能力


《让生命因教育更幸福》

 姚跃林 著


如何培养幸福的生活态度,获得幸福的能力?本书通过有理想但不理想化的教育主张和实践,告诉你答案。


校长演讲如何成为校园文化符号,成为学校众多学生和家长共同期待的美好时刻?直面学生、立足校园、放眼教育,用学生喜欢的话讲学生能听懂的道理,以不同话题阐释人生哲理,阐扬教育之魂,弘扬为师之道。


愿本书与其姊妹篇《让教育更加尊重生命——姚跃林教育演讲录》一起,照亮更多愿意难为自己、改善自己的教育者。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扫码购买

编辑 | 陈凯


阅读原文 购买此书

大夏书系
从2003年成立至今,大夏书系已经出版了700多种图书,书脊上方的那一枚红色小印章陪伴多少教师从青涩走向成熟,愿教育路上,你我携手,追梦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