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鉴 | 华山论鉴8月25日播出藏品展示
体娱
文化
2024-08-25 22:06
陕西
陈艳军点评:您今天带来的这件大瓶子非常地常见,就是过去老百姓家里边的一个摆设,是实用之器。不管是远古时期的陶器还是贯穿整个陶瓷史的充满各种画片的瓷器,画片往往都蕴含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而且往往是画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个大瓶子上的画片有竹子、凤凰、鲤鱼,鲤鱼跃龙门,鱼化龙都是表达人进步、高升的寓意。中国古代神话之中凤凰是一对有雌雄之别的神鸟,雄为凤、雌为凰,合称“凤凰”,是百鸟之王,有百鸟朝凤这一说。有竹子、有凤凰,是鸣凤在竹的含义,《千字文》之中就有两句叫:“鸣凤在竹,白驹食场”,意思是凤凰在竹林里边愉快地歌唱,小白马在草场上休闲地吃草,它所表达的意思也是吉祥的。也有对凤凰的形容说凤凰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梧桐不栖,所以凤凰是一个非常高洁的动物,凤凰的纹饰在瓷器上的表达是非常吉祥的。范海洋点评:这位藏友拿了一个豆青釉花鸟纹的大瓶。这个大瓶高度大约是60厘米左右,我们把这种瓶称为“300件大瓶”。在景德镇大家对件数可能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它不是以高度为件数,它当时是以做这个器物的胎土来衡量。比如说做一个小勺会用一件胎土,像这样的大瓶得用300个小勺的胎土来做成,这么大的瓶子就叫“300件”。有的时候往往也不以它的高度为件数,比如做一个大缸高度没有那么高,它可能更宽,但是也得用300个小勺的胎土,所以说这个是一个很笼统的(标准)。一般情况按照惯性说60厘米左右的我们称为“300件”,85厘米左右的称为“500件”。这种大瓶子叫“嫁妆瓶”,当时女儿出嫁的时候就送两个大瓶,有平平安安的寓意,经常是成对出现。这个大瓶口微微外撇,细颈,颈部有两个镂空的耳,微微溜肩,鼓腹,近足处微微收,这也是清晚期瓶子的器形特点。底部是一个釉底,没有款识。那么这个大瓶到底是真品还是赝品呢?我的个人鉴定意见是这是一件清晚期豆青釉青花花鸟纹大嫁妆瓶。它的造型上下比例协调,尤其是这两个耳朵加在这个器身上更显得协调,有些仿品耳大小跟器身不协调。它的青花发色非常地沉稳,沉于釉下,釉面非常地肥润。它的底虽然胎体颗粒大,但还是非常地莹润。胎釉结合处火石红也自然,这种火石红红的颜色像橘皮一样,也符合清晚期民窑的特点。底边有一个鸡爪纹,有点微微的炸底,这也属于正常现象。罗迪点评:这种瓶子一般当时都是成对出现的,单独一只会影响它的价格。2016年嘉德拍了一只青花加白的人物瓶子,当时拍的成交价是1.38万元。过了十年它的价格基本上还是保持在这个状态,没有增幅,因为它存世量太大,而且这种器物不够精美。如果是官窑或者是比较精细的文房器,它这几年的增幅是挺高的。明末清初的瓷器这几年差不多翻了3倍,但是这种器物基本上以每年5%可能甚至更低的价格在缓慢地增长。赵一鹏点评:藏友带来一个凤鸟玉佩。这种鸟形佩饰历史特别久远,古代先民对鸟有一种先天性的图腾崇拜,因为鸟能飞,所以早期的一些部落甚至拿鸟作为他们的族徽,凤鸟这类的在红山、石家河文化期都已经出现了。到了商周时期,凤鸟形的玉器进入高峰期,玉璧、柄形器都出现了凤鸟的图案。春秋战汉一直到明清时期,鸟形佩、鸟形玉饰非常多,量也很大。这个凤鸟造型有一定的明代造型,明代的时候凤鸟特别有意思,它单出来一类跟历朝都不一样,它变成锦鸡头、鹦鹉嘴、大鹏翅、仙鹤腿、孔雀尾。这件虽然头上锦鸡(羽冠)的毛没有了,但是鹦鹉嘴和孔雀尾都遗留下来。这个凤鸟腰上有一个云纹,这种云纹叫大写意云纹,这种云纹出现比较晚,清东陵里同治的惠陵前面的丹陛石、慈禧陵前面的丹陛石、慈安陵隆恩殿前面的丹陛石上面的云纹都是这样的大写意云纹。十三陵中长陵、康陵、定陵所有的丹陛石上的云纹都是这种小云纹,就是明代比较流行的三角形云纹,所以云纹的出现基本上就能排除了很多年代。您这个还是有明朝制式的风格,但是总体上又略晚一点。白海波点评:您拿过来这件叫“凤鸟形佩”。古代由于受制于玉料本身的局限性,再加上雕刻的工艺难度,在一些动物件上可能并不能够完全具象地表现出来动物的全貌,所以大部分都比较抽象一点,无论是红山、良渚以及后期所有的动物件都是比较抽象的。到了明清时候逐渐相对具象,但是也跟今天看到或者意想当中的凤凰有一定的差别。您这件凤鸟整体来看造型非常地飘逸,青玉质,这种玉质一般把它认为是一种广义的和田玉,油性、脂分都非常好,但是因为里面云母存在的原因,造成了非常多的片状结构。这种玉料到目前为止还在开采也还在使用,目前能够看到的一些很多仿中古时期玉器的玉料基本上用的都是这种,而且这种玉料带有不同程度的原生的黑色沁,一度被很多的行内人士认为这是宋、元、明时期经常使用的老提油工艺。这种料子由于原材料成本低,大量地应用于仿制中古时期的玉器。那么这件东西到底是真是假,是什么时候的?我的个人鉴定意见是这是一件明代和田青玉凤鸟形佩的真品。这件东西整个造型就是一个凤鸟形的佩,它表现凤鸟身体部位的羽毛应用了大量的摹古题材,这种题材肇始于宋代,流行于明代,明清两朝的一些动物件来表现动物的羽毛往往用到战汉时期很流行的勾连云纹或者勾云纹。阴线、砣痕标准,底部大开大合的磨砂质感非常清楚并且有轻微的氧化。整体肉眼看包浆皮壳就非常舒服,放大镜下更加得斑驳有序,上面残留有大量细碎杂乱的解玉砂制玉留下来的痕迹,皮壳包浆有层次感。拉丝是纯手工拉丝,局部能够看到由于手工拉丝造成的不平整的情况,但是被二次地精抛光,叫“拉带子”,就是穿过去一个布条再把拉丝面进行二次修整,尽管修整了但还能够看到手工拉丝造成的,呈现不稳定且非常杂乱的状态。保存品相比较完好,两端都有点小磕。王贵东点评:这种龙凤纹佩在明清时期其实是大量存在的,单独雕龙还有龙凤相互叠加的纹饰题材比较多,单雕凤的相对稀少一些。您这件做得比较灵动、生动,张力十足,算是你这件玉雕的一个特点。2020年北京翰海拍了一个夔凤纹玉佩,它的白度比这个稍好一些,拍卖成交价格是6.325万元。2024年中国嘉德拍了一个龙凤纹佩,它的动态张力跟您这件比较类似,它的拍卖成交价格是6万元港币。何纯点评:白龙山人王一亭是近现代著名画家,也是海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是当时上海非常著名的实业家。他在工商业和金融业的影响力通过两个事儿可以略见一斑:一个就是1922年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得诺贝尔奖之后,受邀讲学途经上海做短暂的停留,当时接待他的就是王一亭,现在还可以见到王一亭在他的府邸梓园招待爱因斯坦的合影;二是他的老师吴昌硕后来作为上海画坛的盟主,固然有他诗书画印的艺术(造诣),还有和王一亭对他不遗余力的推动是分不开的。王震自己的书画早期和徐祥(徐小仓)进行学习,是更像任伯年那一方面的绘画,比较秀巧。后来结识吴昌硕之后惊为天人,就拜入吴昌硕门下,把吴昌硕从苏州请到上海比邻而居,两个人住在一起经常合作,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见到非常多的吴昌硕和王震合作的作品。这个题材也是一个传统题材,芙蓉也称“木莲”,画的木芙蓉、双鸭都是好的题材,因为鸭子里面有个“甲”字,有连中科甲的意思,后来衍生成成双成对。李砚强点评:这位女士带来一幅署名王震(王一亭)的花卉。这幅画尺寸不小,得有4尺整纸,一看确实有海派吴昌硕的风格。主要画的内容是繁茂的芙蓉花开得正旺,芙蓉花下头正好蹲着一雌一雄的鸭子,从位置上看,主角是这芙蓉花,芙蓉花取的是幸福的“福”的寓意。细看它主要的局部叶子的下笔,我觉得画法有点粗糙,包括勾的花朵层次我感觉到工夫不够,但是一雌一雄两只鸭子的神态也都画出来了,造型结构还是比较准确的。这幅画左上方有作者题诗一首:“池塘风漾晚生凉,拍拍双凫戏夕阳;莫道深秋无好色,芙蓉浴水斗新妆”,“乙卯仲春,白龙山人王震”。印章是“一亭父”,下方还有一个闲章“苕溪”。这幅画是用一色的白绢宽边大裱,保存得还是比较好的。那么到底这幅作品是不是作者本人真迹呢?我的个人鉴定意见是这是王震(王一亭)所作的《芙蓉浴水图》真迹。这幅画的叶子、叶筋勾得确实有点霸气、粗糙,实际上是因为王震真正的身份跟职业是金融家、企业家、商会的总会长,画画是副业。如果在作品当中看到他画得像职业画家一样精细、专业,我倒觉得那反而是假的。这幅画的绘画方式、诗词书法基本上是他中年时期的风格习惯,所以我认定这件作品是王一亭的真迹。赵记弘点评:王一亭虽然是海派的画家,但是他横跨艺术、商业、金融、政治、慈善等各个领域,他是一个复合型的人才,正是因为他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奠定了他的社会地位,也为推动海派画家的市场起到了一个关键的作用。他结合了任伯年和吴昌硕的画风,缺少了自己的风貌,因此他的艺术造诣不及社会影响力。这件作品题材是芙蓉双鸭,芙蓉代表着富贵繁荣,双鸭因为鸭是有甲字旁的,因此它有前途远大的寓意,双鸭又象征着爱情的贞洁。2023年杭州西泠拍卖有一件15平尺的作品,成交金额是(约)11万。刘雄点评:持宝人带来了一组刺绣作品,上面的图案纹饰是太平有象或者叫太平吉象。我们一提起来刺绣可能都会想到咱们的苏绣,因为它历史悠久,已经成为刺绣的一张名片。但是刺绣是一个比较广大地域的作品,在中国除了苏州以外,各个区域都因为长期的工艺发展、技术积累而形成了所谓的流派,这幅作品属于京绣的作品。京绣起源也比较早,它可以追溯到唐代,北京地区是辽代的五都之一,所以当时是有设立绣院为当时的宫廷还有官员来服务。金中都、元大都还有明清两朝北京都是都城,所以京绣作品主要的服务对象其实是宫廷,由于服务对象的原因造成了京绣在选材、绣法、用料方面都有自己的考究和特征,在题材方面就要注重纹必有意、意必吉祥。这个作品题材太平有象纹饰就非常地吉祥,象纹其实在商周时期开始就已经有了,因为商人服象,所以当时的青铜器、玉器……圆雕作品都有同类纹饰。后来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给象文化赋予了更多的吉祥寓意,因为它是菩萨的坐骑。清代确确实实是一个玩谐音梗玩得非常溜的时代,上面伸一个戟,那这个戟就代表吉祥,所以这个也叫“太平吉祥”,有时候是人物骑着象,“骑”字也可以当作吉来讲。象鼻子卷起来是一个如意形,所以也叫“太平如意”。李磊点评:持宝人张女士带来了一对儿金漆木框,里面是在绸缎上用刺绣和盘金绣做成的一个镜芯。京绣也被称之为“宫绣”,主要是用于宫廷陈设悬挂所用的。释迦牟尼乘白象入胎,白象就代表了智慧、力量、圣洁和慈悲。大象背上的鞍垫上面有海水江崖和蝙蝠,有福寿双全之意。旁边用盘金绣做了缠枝卷草,两者结合有福寿连绵之意。大象背上有一个宝瓶,共同组成太平有象之意,太平有象的纹饰在清代宫廷里面是非常常见的。宝瓶本身也是代表长寿和富贵之意,宝瓶上面的纹饰有一束莲花,共同构成一品清廉之意。宝瓶上面有三只长戟,中间有一个,两边其实还有半个,这个是有前后叠压关系的,跟这个宝瓶共同构成平升三级之意。古代的官员分为九品,一下能平升三级,官运亨通,这也是所有走仕途的人所向往的境界。这个戟的外面还能看到有连续的吉庆以及双鱼,这个纹饰又构成了吉庆有余。这边连过来有如意,又有一个吉庆如意之意。除了这些纹饰之外,边上还有洞石花卉,洞石其实就是寿石,有长寿之意,花卉有富贵之意。整个吉祥寓意的图案让我们应接不暇。这件东西从国外的角度来讲,有清代制作流失出去的,还有民国时期十三行包括各地绣品外销的,甚至在解放初创汇期也有很多北京的工艺品外销。作为“燕京八绝”之一,京绣也是外销的主流产品。那么您的这一对到底是新是老,是什么年代的呢?我的鉴定意见是这是一对清代的京绣,通过刺绣盘金工艺所作的太平有象的镜芯一对。首先在丝织的绸缎上面通过精密的手工织绣所织的整体图案给人感觉平滑、细密、均匀、光亮,这种是京绣宫廷绣品当中很典型的特点,很明显是手工织造的,这种固定式的图案有点像是刺绣当中的官窑。象头的花卉、鞍垫、宝瓶上面的莲花、鞍垫上的卷草纹饰、海水江崖这些位置能够看到盘金绣,盘金绣也是京绣当中的一个很典型的标记,这种绣是要求一线到底,宫廷对这样的工艺要求很严格,中间不允许被折断和剪断,所以整个纹饰是完全连贯的。这两个镜芯看起来好像保存如新,但是相应的老化痕迹是有的,底部的绸缎如果说完全是新的话,颜色要比目前的状态肉红一点,这个是长期悬挂有日照、氧化之后所形成的老化痕迹。通过木框上面的漆金工艺、表面成色还有老化痕迹来看,这个木框也是清代晚期的。王云栋点评:决定一件器物价值的是它的品相、工艺还有年代。您这件盘金绣等级还是非常高的,古人有诗:“凤凰相对盘金缕,牡丹一夜经微雨”,就是对盘金绣的细致描绘。2022年西泠拍卖拍了一个清代中期的太平有象的一个围帐,价格拍了5.1万多元。但是那个并不是盘金绣,是刺绣,盘金绣要高于刺绣。
地点:天下川江展示中心(泸州市龙马潭区学府路2号)地点:河北省定州市文博新型文化业态示范园(定州市中山中路开元寺塔东50米)地点:西安大唐西市国际古玩城(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劳动南路1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