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李文启的精彩喜剧人生

明星   2024-04-02 12:11   北京  





说起演员李文启,大家第一个会想到他的喜剧小品。每年春晚,李文启的小品总能给大家带来欢声笑语,而欢笑背后的故事更耐人寻味,也更值得言说。


李文启是总政话剧团的一级演员,获得过中国话剧金狮奖、政府文华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今天来聊李文启的喜剧人生。








采访|文:黄倩




01

年少初登评剧舞台,与艺术结缘





李文启是地道的北京人。父亲因为是业余评剧团的团长,他的哥哥姐姐也都参加评剧演出,从小耳濡目染,八岁便开始登台表演评剧,一下就演到了十三岁。他还记得演的最多的是《小女婿》。

这段舞台经历为他日后从事表演事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可那时候,上台表演就是李文启的业余爱好,他从没想过将来能真正做个演员。

1963年,中学毕业后,李文启考入了北京工商大学,却并没有报考演艺学校。那时他想的就是要好好学习,将来找份好工作。

大学毕业后,李文启被分配进了四川某部队的农场进行劳动锻炼。那时候全国普及样板戏,在农场大家组织了业余文艺宣传队。因为会唱评剧,又有很强的基本功,李文启一下成了宣传队的骨干。

1970年,他正式调入了成都后勤部宣传队,成为了部队干部,既当演员,又当创作组的组长。期间李文启创作了独幕话剧《高原兵战红似火》,自编自导自演,剧本刊登在《解放军报》,受到大家的好评。这可谓是李文启职业生涯的起点。

也正因李文启唱歌、跳舞、演话剧样样在行,1978年,他又被调入了成都军区战旗话剧团。李文启深感在戏剧方面他要深耕,必须得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1984年,正好中央戏剧学院有名额,李文启便进入中戏导演干部进修班学习了两年半。而他学的并非是表演专业,而是导演。他觉得导演专业要比演员更值得深挖。

从中戏学成回到成都战旗话剧团后,正赶上中央电视台举办首届戏剧小品电视大赛。因为有了中戏学习的这段经历,李文启创作热情高涨,他立即报名参赛,自编自导自演了小品《无题》。而这个小品没想到一下获得了此次大赛的二等奖。

于是1988年,李文启应邀参加了央视春晚,这是他第一次上春晚,他创作了小品《门铃声声》,从此他便与小品结下了不解之缘。


02

参军入伍,与小品结缘




因为小品《无题》的获奖和春晚小品《门铃声声》的展露头角,李文启开始在小品界声名鹊起。

1992年,李文启与赵丽蓉、巩汉林搭档,合作了小品《妈妈的今天》,他既当导演又当演员,这个小品令他一炮而红。从此每年春晚都会有李文启的身影。


1994年,他与赵丽蓉主演小品《吃饺子》。1995年,与郭冬临、买红妹主演了小品《有事您说话》。这个小品也令郭冬临、买红妹火遍全国。


同时,李文启导演的小品《纠察》,令孙涛一举成名。这个小品获得中央台第二届“小天鹅”杯戏剧小品大赛一等奖,和解放军文艺大奖、最佳导演奖。


后来,李文启作为导演又与孙涛合作了《坑道深处》。此小品获得第六届小品大赛职业组一等奖。但这两个优秀作品,李文启都没有出演,只是担任导演。



许多人都挣破头得找上春晚的机会,而李文启身为导演却没给自己安排出演小品的机会。


说到这个话题,李文启说:“那时候从中戏出来之后,就觉得自己的身份就是导演了,而不能把精力过多地放在演员身上,而要主攻导演。现在想想,我的职业生涯中导演了二百多个小品,自己出演的并不算多。但我就是完全从创作的角度出发,从故事出发,没有适合我的角色,我不会刻意地为自己安排角色。”


这就是李文启,他性格中就有这样甘当绿叶的精神。他导演的诸多小品捧红了许多小品演员,而他作为小品导演的身份却没不为观众所知,大家都以为他只是演员。


他从没有到处宣传自己的导演身份和导演作品。他说这是因为他是军人,低调、不张扬是部队生活给他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1996年,他导演并主演了小品《全都忙》,荣获国家文化部全国小品大赛一等奖、优秀导演奖和优秀表演奖、中央电视台第三届小品电视大赛二等奖和国务院文化院颁发的文华导演奖。《全都忙》和小品《歪打正着》又同时获得“文华新剧目奖。


2003年,李文启退休后也并没有退出小品舞台,反而更加繁忙。除了创作小品,还去全国各地担任小品大赛的评委;还到各地讲课,讲授戏剧等课程;还到基层排戏,继续担任导演工作。


他认为小品应该放入戏剧中,而不是跟相声捆绑在一起。相声是说唱艺术,属于曲艺;而小品是表演艺术,属于戏剧。戏剧与曲艺是有区别的。


而现在小品是纳入曲艺协会的,这是错误的。他一直想给小品正名,呼吁应该建立小品的专门组织和协会,但遗憾的是,至今这件事也没有落实。


他感慨地说:“如果我能年轻十岁,一定会积极推进这件事,现在年纪大了,有些力不从心了。”


现在小品这种节目形式已没有以前火爆了,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许多低俗的小品搬到了短视频的平台,靠恶搞、出洋相、粗俗来博取观众的笑声,这完全是对小品的误导和歪曲。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导向。李文启也呼吁国家能出面制止这些低俗的短视频小品。



近几年,李文启仍活跃在春晚舞台上。2020年,他与王自健等人主演了小品《站台》。2021年,他与郭涛、梅婷主演了《父母爱情》。


2022年,还与佟大为、秦昊等人共同主演了《阳台》,都深受观众喜爱。


而说到小品生涯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事,并不是他一个个成功的作品,而是他的两个小品被毙掉的事。一个是《红包》,讲医生拒绝收红包的事,主题是廉洁;一个是《签约》,讲的是给老人建养老公寓的事,主题是孝道。


两个小品都是非常有正能量的故事。但遗憾的是,辛苦编排了几个月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被毙掉了,最后没能上春晚与观众见面。


创作中难免会有遗憾,但李文启始终认为,小品应该从生活中来,替老百姓说话,而不是为了博得观众的笑,扭曲了真实的东西。



03

进入总政话剧团,与话剧结缘




1992年,李文启调入了解放军总政话剧团,离开成都,终于回到了老家北京生活。那时候他爱人在成都军区卫生部工作,因为年龄也大了,加上孩子上学等问题便提出了想转业的想法。

李文启觉得既然爱人有这个想法,他也觉得如果能申请回老家北京工作也是不错的选择,于是两人打了转业申请报告。

回到北京时,李文启已经48岁了。问他为什么不早点提出申请回北京工作生活。李文启却淡淡地说:“我们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在成都生活了这么多年,我从没想过要回北京。如果不是爱人提出想转业的想法,我都不会提。我一直以成都为家,至今对成都也有深厚的感情。”

进入总政话剧团后,李文启参加了大型话剧《李大钊》和《最危险的时候》的演出。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李文启只在里面演了几个没有台词的群众角色。

因为李文启的喜剧形象太过深入人心,而这两部大型话剧都是正剧,团里特别怕李文启一出场会导致观众笑场,而影响话剧的严肃性,但又因演员不够,就给他安排了群众角色。演出时,坐台下的观众愣没看出来里面还有李文启。

但即使演群众角色,李文启也有自己的演法,他要演出与众不同。

在演《最危险的时候》这部话剧时,他演了四个群众角色,其中一个是日本兵。有一场被击毙的场面,他设计了两个动作:第一枪时,日本兵中弹但仍高举起手中的刀;第二枪响,他才把刀收回去死了过去。他说要让观众记住那个举刀的群众演员。这就是幽默的李文启,聊天时总能把别人逗乐。而欢乐背后正是李文启作为演员的职业精神。

当问到被分配成群众演员是否曾想过拒演时,他却说:“从来没有!角色没有大小。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作为演员,得做到什么戏都能演;作为军人,得做到服从分配,给你什么角色就接什么角色。”在李文启的职业生涯里从来没有“耍大牌”的概念。

谈到话剧与小品的区别,李文启认为,话剧是演人物的心理过程,而小品更多的是表现故事的结果。小品有时间要求,在这么短时间内能让观众跟着笑与哭,就是看你表演的这个结果是否能带入观众。

而话剧是带着观众慢慢走进这个故事,这个过程非常重要,观众看的就是这个过程。

2021年,李文启演出了话剧《兵心》。

《兵心》围绕一名军休干部帮助老战友和同为退役军人的子孙找回“兵心”展开叙事,展现出一代代退役军人,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面临的不同挑战、进行的不同斗争,深刻诠释了一代代退役军人对党忠诚、兵心如磐的坚定信念和脱下军装还是兵的使命担当。

这部话剧创作时六易其稿,全部由真正的军人演员出演,真实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老兵精神。黄宏看后,激动地说:“这部剧里面李文启演得最好。”

李文启说,当然让他开心的不仅仅是黄宏的这句话,而是他们在全国巡演中收获的巨大的社会反响。

看了这部剧的观众评价说:“当过兵的人看了不后悔当兵,没当过兵的人看了想当兵。”能受到观众如此高的评价,才是演员最欣慰的时候。李文启说希望这部话剧能继续演下去,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军人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兵心如磐”,是这部剧的主题,也正是李文启的艺术人生观。


04

职业生涯里没有退休二字




退休前,李文启的主要精力都在话剧和小品上;退休后,他开始接触影视剧的拍摄。参演了《赌王》《屋顶有太阳》《东北一家人》《候车大厅》《鸡毛蒜皮没小事》《郭县令轶事》《幸福满屋》《爱我好不好》《家有儿女2》《水兵俱乐部》《大宋提刑官》《老威的X计划》《炊事班的故事》《男媒婆》等诸多电视剧。

他特别提到了《男媒婆》这个剧。在这部剧里,他与李明启演一对夫妻。因为很多观众总觉得他俩名字相近,会不会是什么亲戚关系。而实际上两人没有半点亲戚关系。说到两人拍戏时,经常会有笑场的镜头。

有一场戏是讲李文启给李明启揉腰,李明启嫌他揉得应付,便埋怨他道:“我让你揉腰啊!”因为李明启有点胖,演的时候,李文启就随性接了一句台词:“你这哪是腰啊!”结果这一句台词出去,大家全都笑场了,整个剧组都乐得拍不下去。

走到哪里把欢乐带到哪里,性格、人缘都超好的李文启凭自己的随和与敬业交到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与赵丽蓉、黄宏、郭达、蔡明等圈内好友经常合作,亦师亦友,成为知己。

他特别提到了赵丽蓉,当年他们合作小品《妈妈的今天》,一开始设定的角色是李文启与巩汉林演哥俩儿,管赵丽蓉叫妈,这下李文启觉得有些不自信,叫不出口。后来他们三人反复改戏,最终李文启决定演张大爷,演赵丽蓉的舞伴。

这么一改既符合了年龄,又找到了角色定位,反而觉得比较顺了。许多小品都是这样一遍遍反复修改磨合创作出来的,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当时,李文启作为导演,要求大家看完剧本对词。但对词时发现赵丽蓉不说话,这才知道她不认字。她跟李文启说,只要把她的词告诉她,说两遍她就能记住。果然,赵丽蓉不看剧本,台词说两遍当场就能对词,这就是“口传心授”的功夫。

李文启很佩服她,全靠脑子好练的这功夫。赵丽蓉的朴实、平民情怀、智慧与勤奋都让李文启记忆深刻。

李文启背台词也有一套绝活,他拍戏从来没有因为台词不过关影响拍摄进度。他采用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词,而不是死记硬背。台词跟着人物走,跟着剧情走。

他经常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那儿,脑子里转着这些台词,凭人物感觉去记台词。有时他一边抽烟,一边回忆台词,效果非常好。他也不用老伴帮他对词,就自己琢磨,台词都在脑子里了。

现在一些年轻演员不背台词,就靠现场数数,他最深恶痛绝。这是对演员这个职业的侮辱,更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

李文启现在年纪大了,他既没有经纪人,也没有助理。有时拍戏老伴陪着他,他说这就够了,不需要炒作、摆架子,也不想麻烦别人。

所以有时剧组请他拍戏,会直接跟他压价。他只要一听到剧组资金困难,他自己就提出片酬减半,从不让别人为难。

但在生活中,当遇到不良商贩时,他却会挺身而出,绝不妥协。

有一次网购被骗,他就维权,折腾了一个月。他说钱是小事,但是不能纵容这样的不良商家欺骗消费者。尤其是现在老年人对网购本身不在行,所以会经常被骗。通过维权,他也吃透这个教训,也想帮助其他人不再上当。

军人身上的正义感在李文启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遇到菜市场上的不良商贩,他也会上前与人理论,告诉他们不能这样坑蒙拐骗。

工作上必须妥协,军令如山;但生活中,尤其遇到坏人坏事,他是不退让的。人活着就是要有正义感,要为老百姓说话。这也是李文启有观众缘的根本所在。

李文启在出色完成部队交给他的各项任务外,还积极参加大量的社会文艺演出活动。他曾参加数届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综艺大观》、《心连心》及各类大型电视晚会。

他的专访和作品专辑,分别在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戏剧博览》《精彩十分》《军营文化》《焦点访谈》等栏目播放,获得了专家和观众的认可。在总政话剧团先后荣立三等功三次,两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还获得总政文化部颁发的热心为兵服务的文艺战士奖

李文启除了演戏,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写书法。他从小就练书法,没有正经拜师学过,就是童子功。他笑言,他的书法是抄“大字报”练出来的。这正与启功如出一辙。

有一次启功在某座谈会上谈到他的书法,说就是每天抄“大字报”,抄多了就练出来了。李文启谦虚地说,肯定不能与大师比,书法就是一个业余爱好。

退休后,他参加了总政话剧团组织的书法培训班。现在他的书法得到圈内的高度评价,看他写得行云流水,自成一格,大气婉约。

他也不像其他演员,书法写得有一定名气,便去开直播卖钱。他说不搞这些,爱好就是自娱自乐,不能全都为了钱。

“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李文启八十岁时写了这幅字,还道,“一颗静心观世界,半盏清茶悟人生。”这正是他的人生态度。

采访的最后,李文启笑言要回去帮着老伴下厨。他说买菜做饭大部分由老伴包了,他负责面食,两人配合默契。

他说:“这辈子老伴跟着我不容易,年轻时生活穷苦,如今老了还要照顾家庭。孩子在国外工作,离得远,我与老伴相濡以沫,这就叫患难夫妻,是别的感情替代不了的。”

是的,唯有感情是最牵动人心的东西,也是最打动人的东西。祝福李文启老师,也期待今后能在舞台上继续看到他欢乐的身影。



end



李文启的书法作品:








原文发表于《金秋》杂志四月刊:





往期推荐



浅语花开
悦读与分享,理智与情感,旅行与生活。合作加V:qyhk003808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