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白城市将粮食稳产增产作为头等大事,加快推进46万亩盐碱地治理国家试点,总结推广“大安模式”,高质量完成改善水田9.8万亩。探索“五位一体”建设模式,打造高标准农田49.1万亩。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落实水肥一体化面积全省第1,保护性耕作面积全省第3,开展现代化制种7.2万亩,粮食产量实现“十三连增”。
今年秋收时节,在大安市新平安镇中国化学盐碱地治理试验田,通过微生物的技术的运用让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碧水蓝天、草茂粮丰”的美景。
中化学环境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敏郎:我们用的是纯粹的一个微生物的技术,来修复盐碱地,让盐碱地回到原本的生态。当微生物恢复生态的时候,他基本上它可以形成那个团粒结构,就可以把所有反盐反碱的问题解决。
在盐碱地治理方面,白城坚持市县一体、全域统筹、规范有序开发,科学制定开发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以大安市为样板,总结形成“以水定地、集中连片、生态改良、良种培育、现代化生产经营”五位一体治理方式。今年,以镇赉县为试点,依托柠檬酸项目,通过施用天然有机水溶肥料、土壤生物改良剂,结合副产柠檬酸石膏利用等措施,将盐碱地改造旱田。
白城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安丽芬:盐碱地改良种旱田是一个难题。今年在盐碱荒地上通过喷洒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旋耕,然后进行按常规的种植方法,种植玉米长势非常良好。
近年来,白城市把坚决抓好粮食增产作为全市“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头等大事,突出盐碱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两个重点”,努力多打粮、打好粮,粮食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粮食产量逐年增加,今年,全市粮食产量迈上120亿斤新台阶,2025年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100万亩。
白城市委七届八次全会指出: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首要担当”,探索构建粮食稳定增产的综合保障体系。统筹盐碱地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应用三项重点任务,争取粮食产量“十四连增”。大力推广盐碱地治理“白城模式”,优化“五位一体”盐碱水田治理方式,探索柠檬酸副产品、复合微生物等盐碱旱田改造路径,完成盐碱地治理国家试点项目,做好盐碱耕地改造提升试点项目,打造全国苏打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区。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完善建设、验收、管护机制,推行“五位一体”建设模式,力争明年高标准农田总量达到761万亩。深入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落实水肥一体化500万亩、保护性耕作710万亩,加快创建国家级耐盐碱良种繁育基地,让中国人的饭碗装入更多“白城粮”。
点“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