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科普专家
2024.11.18 / 张意昆
高血压
慢性病中的“无声杀手”
本期科普内容责任人丨张意昆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常常因其隐匿性和严重性而被人们称为“无声的杀手”。它在无声无息中吞噬着无数人的生命,成为冠心病、脑血管病和慢性肾脏疾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血压的“无声杀手”特质,介绍其发病机制、症状、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和管理这一健康隐患。
HEALTH SCIENCE
高血压
慢性病中的“无声杀手”
HEALTH SCIENCE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顾名思义,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临床上,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经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俗称高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俗称低压)≥90mmHg。高血压是一种进行性心血管损害性疾病,以动脉压持续升高为特征,是全球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
二、高血压的隐匿性与危害
高血压的隐匿性是其成为“无声杀手”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在患病初期并无明显症状,仅在血压极度升高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才有所察觉。这种隐匿性使得许多患者错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机。
尽管高血压的症状不明显,但它对心脑血管系统的损害却是持续且严重的。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进而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此外,高血压还会对肾脏、眼睛等多个器官造成损害,如高血压肾病和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等。
三、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复杂,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又与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高血压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双亲血压正常、双亲一人患高血压、双亲均患高血压的子女高血压的发生几率分别为3%、28%和46%。
2.年龄:高血压的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国内研究显示,18~24岁组患病率最低为9.7%,而75岁以上组患病率高达72.8%。
3.环境因素:不良的生活方式,如超重肥胖、吸烟饮酒、生活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等,都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钠盐摄入过多可导致血管平滑肌肿胀,管腔变细,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4.心理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心理因素也会导致血压升高。应激性生活事件,如父母早亡、失恋、丧偶等,也与高血压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5.其他因素:糖尿病患者易并发高血压,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共同的发生机制。此外,肾髓质间质细胞分泌失调、排钠功能障碍等也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四、高血压的症状
虽然高血压在初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但一些患者仍可能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进行家庭血压测量或进行动态血压监测:
1.头晕、头痛、耳鸣或颈项部僵硬不适。
2.失眠、健忘或近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
3.遇事易激动或性情急躁,不易控制情绪。
4.经常哈欠频频,提不起精神,困意难解。
5.心慌气短、胸闷、胸痛,活动或上楼时加重。
6.视物模糊,眼前突然发黑或单眼发黑。
7.单侧肢体麻木或出现短暂性肢体活动不灵活。
8.走路时脚像踩棉花、摇晃不稳,有时不明原因突然摔倒。
9.反复自发性鼻出血。
五、高血压的预防与治疗
高血压是可防可控的。通过合理的日常生活管理和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1.合理饮食:饮食是影响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血压患者应以低盐、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控制每日食盐摄入量,一般不超过6克为宜。适量补充钾、钙等矿物质也有助于降低血压。
2.适当锻炼: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等。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
3.控制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通过控制饮食和增加运动,保持理想体重,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4.戒烟限酒:吸烟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而过量饮酒则会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坚决戒烟限酒。
5.保持良好的心态: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因素也会影响血压的稳定。高血压患者应学会调整心态,保持平和乐观的情绪状态。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6.定期监测血压:定期监测血压是发现高血压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高血压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或社区医疗机构进行血压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以便医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家庭自测血压也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方式。
7.合理用药:对于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是控制病情的关键。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并按时按量服用。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
结语
高血压作为一种隐匿性高、危害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通过合理的日常生活管理和科学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并控制病情的发展。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共同守护心脑血管健康,远离“无声杀手”的威胁。
HEALTH SCIENCE
健康科普|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