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萍确认作弊!戏耍了全国人民的,不止她和老师王闰秋
文摘
2024-11-08 12:03
广东
似乎是破天荒头一遭,整个网络都在翘首以盼一个数学竞赛的结果。原本计划于 8 月公布,可到了 9 月却宣布延期,直至 10 月依旧毫无音讯。直至今日,11 月 3 日,它才在无数人的千呼万唤中姗姗来迟。当然,谁摘得金奖、银奖全然不重要,重要的只有一点:姜萍和王闰秋并未获奖。这还不止,二人不但在榜单上不见踪影,还被坐实初赛作弊。竞赛组委会专门发布情况说明,确认王闰秋在预赛时向姜萍施以援手,此行为违反了 “禁止与他人讨论” 这一竞赛规则。真相水落石出,不过确切而言,更像是 “真相犹遮半面”。因为通报仅仅提及 “王闰秋帮助姜萍”,却未阐明这帮助究竟到了何种程度。是仅仅简单地指引了一下答题思路,还是干脆直接奉上了正确答案呢?二者之间的差别可不容小觑。当然,不管是哪种情况,这无疑都是作弊行为,是一种欺骗,是对大众的公然戏耍,并且切切实实地引发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这场闹得沸沸扬扬如同闹剧一般的事件里,除了姜萍和王闰秋之外,还有众多人犯下了过错,有太多方面值得我们去深刻反省。依据现有的结果以及之前的种种消息,我们大致能够回溯事情的来龙去脉了 。他毕业于江苏大学数学硕士专业,对数学满怀热爱,一直怀揣着考博的梦想,却屡屡受挫。由于在大型竞赛中获奖能够为考博增添砝码,于是他便热衷于参加各类竞赛。阿里巴巴举办的这个数学竞赛,近乎于开卷考试的形式,存在着相当大的作弊空间。王闰秋或许是利用自己、妻子以及姜萍的身份注册了三个账号,依次答题;也有可能是直接拉上姜萍一起参赛,然后亲自指导。若姜萍能够获奖,这对王闰秋的工作大有裨益,而且师生二人还能收获奖金。姜萍作为学生,往往倾向于听从老师的安排,更何况取得好成绩对自身也是有利的,所以便配合了老师。没曾想,在指导姜萍的过程中,王闰秋 “超水平发挥”,使得姜萍取得了令人咋舌的成绩 —— 预赛第十二名。阿里竞赛组委会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 “奇迹”:17 岁的女生、农村出身、中专学历,却能在全球竞赛中名列前茅。这几个元素组合在一起,无疑是一个极具冲击力的爆点,也是一个能极大提升竞赛影响力的绝佳素材。这部纪录片一经播出,果然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央视新闻等多家官方媒体纷纷跟进,对姜萍赞不绝口。这是因为国家正大力发展中职教育,一个 “中专生荣获全球大奖” 的故事,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好题材。而善良的大众也乐于见到 “寒门出贵子” 这样的美好故事。巨大的流量吸引了众多数学专业人士的目光。他们接连站出来,指出姜萍的板书和笔记中存在的一个个低级错误,集体对她竞赛造假表示怀疑。而要证实姜萍是否造假,其实并不困难,毕竟 “数学水平不会弄虚作假”。之后,所有人都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 学校、当地官方、竞赛组委会、官方媒体、支持姜萍的博主和网友,还有向姜萍抛出橄榄枝的大学等等,全都骑虎难下。但即便如此,也不能一直僵持,只是这个口实在太难开,当时的热度又太高。所以竞赛组委会只能一拖再拖,直至热度渐渐消退,才终于站出来宣布:事实上,从最终的结果来审视,如果姜萍的成绩真的是王闰秋一手操办而来,那么不得不承认,王闰秋堪称一位数学高手。作为一名中专老师,能够在高手如林的竞赛中使所指导学生的成绩跻身第 12 名,这无疑彰显出他非凡的实力。除此之外,他一直怀揣着攻读数学专业博士的梦想,其知乎账号所关注的内容也全是数学相关的问题。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对数学充满热爱、理想之火尚未熄灭的年轻人。他有能力,也有远大的理想,如果能脚踏实地走正道,未尝不能有所成就。然而,他却陷入了急功近利的泥沼,选择了一条违反规则的捷径。他原以为这样做神不知鬼不觉,是安全的,可最终却摔得粉身碎骨。尽管学校对他的处罚相对较轻,仅仅是诫勉谈话,但造假丑闻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这足以让一位老师在社会舆论中陷入绝境。而且,他未来考博的希望恐怕是极其渺茫了,毕竟哪位导师会愿意招收一个背负着造假标签的学生呢?如果一种错误是很多人都在犯的,那其实没必要单独揪出某一个人来进行严厉批判。然而,我认为王闰秋真正不可饶恕的错误,是他所做的第二件事 。他明知造假造得太过离谱,却还积极配合竞赛主办方进行宣传。姜萍获得第十二名这个结果,王闰秋心里肯定清楚这是多么夸张的一件事。当竞赛方联系他,准备大力宣传的时候,他内心本应该是充满恐惧的,害怕事情败露,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要拒绝的。但是王老师并没有这么做,他彻彻底底地配合了宣传,不仅亲自出镜,还一本正经地讲述自己是如何培养姜萍的。这种几乎等同于板上钉钉的错误,直接让姜萍的伪装被彻底撕开,沦为众人的笑柄。在我看来,在这起事件中,或许站在台前的姜萍是可笑的,但真正令人气愤的,是在幕后一手操控全局的王老师。作为一名教师,他在这件事上,对规则和道德缺乏最基本的敬畏。结果,谎言的定律在此再次应验:撒一个谎或许轻而易举,可之后你可能需要用数不清的谎言去弥补这个最初的谎言。而王老师没办法将这个谎言一直圆下去,最终导致他抛出的 “回旋镖” 飞了回来,正中自己的眉心,落得个头破血流的下场。在此次阿里数学竞赛组委会发布的通报里,针对 “竞赛机制不够完善、管理缺乏严谨性” 的问题表达了诚挚的歉意。或许他们的初衷是美好的,组织一场数学爱好者的竞赛,大家共享欢乐,同时展现阿里对学术的重视。主办方原本想着 “大家一起参与,规则无需太过严苛”。然而,由于设置了不菲的奖金,且竞赛具备不小的影响力,在许多人看来,这可就不是简单的娱乐了,而是赚钱甚至改变命运的契机。这就好比家中存放着金银财宝,却将家门大开,这无疑是在考验人性,甚至是在诱导他人犯罪。当然,我认为主办方在规则设定上并无恶意,所以这个错误可以视作无心之失。作为竞赛的组织者,他们理应清楚参赛选手的高水平层次。面对这种异常情况,首先应该怀疑的难道不应该是 “是否存在作弊行为” 吗?可他们的第一反应却是 “抓住这个典型,大力宣传”。想要扩大自家竞赛的影响力,这本身并没有错,但在宣传一个典型之前,首先得确认 “她是真有实力” 啊。否则,你捧出一个假瓜,把它包装得越好,最后场面就越难堪,越无法收拾。然而,竞赛方并未核实情况,就直接强势推出了 “天才少女姜萍”。“你说什么,我就信什么,我甚至还要为你进一步美化。” 这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也正是这种草率的背书,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央视、人民日报等几乎所有官方媒体都参与进来助推 “天才少女姜萍”。“姜萍作弊” 这一新闻一经曝出,网络上嘲讽之声便铺天盖地。处于这场舆论风暴中心的姜萍,日子想必是极其难熬的。首先,她参与了竞赛作弊,这种行为严重违背了竞赛的公平原则。其次,在相关视频中,她展现出自己具备较强数学能力的表象。而这一行为成功蒙蔽了几乎所有关注此事的人,让大家误以为她是真正的数学天才,实则是欺骗了大众的感情和信任。这些错误是确凿无疑的,后续引发如此巨大的舆论风暴,她确实难脱干系。有一天,数学老师突然对她说,有个竞赛,你去参加吧,我来帮你答题,要是获奖了,对你有很大的好处。此时的她,想必会惊慌失措、六神无主,只能让老师来拿主意。老师告诉她:“没事,我帮你写文案,你照着念就行。”她或许会犹豫这样做是否妥当,但既然老师说没问题,那便听从了。就这样,她出现在镜头前,而后莫名其妙地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她确实不该完全按照老师的指示行事,可别忘了,她仅仅只有 17 岁,还未真正涉足社会,对世间的复杂毫无了解。看看她那张纯真无邪的脸,还有说话时那稚嫩的神态,就能明白她多半不懂得人世的险恶。而且在学校这个相对单纯的环境里,学生基本上都是以老师马首是瞻,信任老师的话语。是老师蔑视了规则,错误地判断了形势,才导致她也随之掉进了深渊。对于这样一个女孩,我更倾向于遵循 “汉隆剃刀定律”—— 如果能用 “愚蠢”(这里指的是无知懵懂)来解释,就不要用 “坏” 去解读。尽管她确实犯了错,但从根本上说,她不过是老师和竞赛方手中的棋子罢了。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绝不是她一个人所能左右的,她没有那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能力。所以,我实在不忍心对已经陷入困境的姜萍再加以指责,也希望大家都能对她多一些宽容。因为这个事能闹这么大,原因之一也是学校没有调查姜萍成绩的真实性。姜萍一贯的成绩,竞赛主办方不会知道,央视新闻也不会知道,你我更不会知道。不但没有求证成绩的真实性,还敞开怀抱拥抱了泼天的富贵。校长自豪地往脸上贴金的视频,现在看起来真像个笑话。把持住自己的底线,才能保护好官方的公信力,以及领导们的脸面。他们四方是最可能控制局面的,但是一个比一个趋利,一个比一个大意。结果最后不但全都掉了大坑,还把很多方面都拉下了水——教育局,当地领导,央媒官媒自媒体,支持他们的大众……谢谢你看完今天的文,如果认同,还请点亮【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