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版《牡丹亭》的特色
——北京戏曲评论学会会长 陈均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大戏楼的现场和屏幕前的朋友们,晚上好!
感谢田青老师的致辞!正如田老师所说,我们正在见证历史的一刻!
在正式演出之前,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我们这一版高校版《牡丹亭》的特色:
第一,这是一个“学霸版”,这几天正是期末季,参加演出的同学白天要复习考试写论文,晚上就来演出了。下午走台的时候,我们饰演“春香”的蓝心萍同学就在复习备考明天的高数考试,旁边的“睡魔神”马利豪博士于是给她讲解,开起了高数辅导班。虽然很忙碌,但是演员们对演出都很认真,自从确定演出建组之后,我们针对各折剧目组织了工作坊,请北方昆曲剧院相关行当的代表艺术家顾卫英、曹文震、王瑾、刘志霞、李欣、王怡、王丽媛等老师来进行传授与加工,她们今天也来到了恭王府,为自己的学生把场,以呈现最好的效果。尤其需要感谢的是杨凤一院长,在百忙之中拨冗前来观看指导、“检验成果”。感谢老师们!这是北方昆曲剧院与北京大学的“百年情谊”的新的篇章!
第二,这是一个“北清版”。以往我们策划组织或参加的校园版昆曲演出,大多是很多所高校的大学生共同参加。但是此次,我们特别组织了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两所学校来演出,由一两所大学来演出一出大戏,历史上很少有过。而且也更能证明“非遗”二十余年来所获得的巨大成效。
第三,这是一个“师生版”。以往的传统艺术的校园传习或美育,对象仅限于大学生,仿佛一提起进校园,就直奔学生,而教职工是缺席的。自2019年来,北京大学教工昆曲古琴协会成立,在随后的传习实践里,我们发现教职工有很大的需求,而且经过学习和训练之后,也可以达到较高的水平。而且,教职工也是由学生而来,持续学习亦是一生的追求。在高校版《牡丹亭》剧组里,有一些老师就是在学生时代参加过昆曲传习,在工作后也希望继续自己的爱好与学习。此外,学生是流动的,以前我曾比拟为“蓄水池”,但是教职工是比较稳定的,在昆曲传习上也是长期性、累积性的,因此值得格外重视。从大学生版到师生版,可以称之为从1.0版到2.0版。我们今天的这一版高校版《牡丹亭》由大学生与青年教职工共同演出,希望它可以成为校园美育的一条新途径。
所以,我们今天的演出,既有汤显祖在《牡丹亭》开篇所感叹的“牡丹亭上三生路”,也有吴梅先生在蔡元培时代的北大校歌里所写的“弦诵一堂春”“待培养出文章气节少年人”,是二者的融合,我想,这也正是高校昆曲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目标与意义所在。
感谢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与恭王府!感谢北方昆曲剧院的支持!北昆艺术家们的指导!感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工会、北京大学国合部、北京大学教工昆曲古琴协会、北京大学学生京昆社!下面请欣赏!
2024年6月12日
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