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以“江湖义气”闻名的企业,在创始人东哥的领导下,长期强调与员工、消费者之间的兄弟情义,这种精神在当今功利主义盛行的商业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无论是东哥将员工视作兄弟的承诺,还是该企业多年来为消费者提供的快速优质服务,都为其赢得了广泛的好评。然而,在某年双十一的杨笠代言风波中,这份兄弟情与江湖气似乎遭遇了考验。
杨笠以其犀利的脱口秀风格和“普信男”言论迅速成为热点人物,但这种影响力也伴随着极大的争议。京东在面对来自部分男性消费者的强烈反应时,迅速与杨笠切割,终止合作。笔者一直赞赏京东那种超越功利主义的企业精神和快捷的优质服务,它在当下的商业社会中显得尤其可贵。但这一“始乱终弃”的举动不仅让许多支持杨笠的消费者感到失望,也让一些人质疑和期待如何才能真正秉持江湖义气。希望京东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让“兄弟情,江湖义”与商业利益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
一、“始乱终弃”策略的定义与表现
1.1 “始乱终弃”的定义
“始乱终弃”这一成语源于古典文学,原本用来形容感情关系中,最初表现得十分热情,但当出现问题时,迅速抛弃对方。将这一概念引入商业领域,指的是企业在初期看重某位代言人或合作伙伴的影响力和商业价值,但当代言人引发争议或危机时,企业会迅速与其撇清关系,以避免影响品牌声誉。
京东在2024年选择杨笠作为双十一的代言人,显然是看重了她在年轻群体中的影响力,特别是她在脱口秀舞台上对性别问题的大胆表达,深受部分女性观众的喜爱。然而,这样的选择很快引发了争议,杨笠在脱口秀中对男性的调侃,尤其是她提出的“普信男”概念,激怒了部分男性消费者。他们不仅在社交媒体上表达不满,还发起了抵制京东的行动,要求退款、退会,甚至抵制双十一活动。
面对这种愈演愈烈的危机,京东并没有继续支持杨笠或采取中立态度,而是迅速终止了与她的合作,甚至没有经过太多解释就切断了所有相关合作。这种快速而彻底的切割方式,正是商业领域中“始乱终弃”的典型表现。
1.2 京东的“江湖气”与商业利益的矛盾
京东的“江湖气”文化,一直以来强调忠诚、责任与义气,尤其是在创始人刘强东的领导下,这种文化深入人心。刘强东曾公开表示,京东的员工是他一生的兄弟,甚至在很多场合下把自己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形容为“同甘共苦”。这种表态深深打动了京东的员工和消费者,也为京东塑造了一个极具个人色彩的企业形象。
然而,企业在追求市场扩展和品牌维护时,往往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虽然“兄弟情”在内部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但一旦遇到外部舆论危机时,企业的决策往往会迅速转向理性和利益最大化,这时的“兄弟情”可能被抛到一边。在杨笠事件中,京东的“江湖气”似乎被置于了危机管理的次要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快速做出应对的企业形象,这也引发了外界对于京东“始乱终弃”的批评。
二、危机公关心理学中的“始乱终弃”现象
2.1 消费者的情感与认同心理
在品牌代言危机中,消费者的情感反应和认同感至关重要。杨笠的“普信男”言论,在她的粉丝群体中引发了广泛的共鸣,特别是女性消费者,她们认为杨笠的言辞勇敢、直率,是挑战男性特权的一种表达方式。对于这些支持杨笠的女性消费者来说,京东选择杨笠作为代言人,无疑是向她们传递了一种价值认同的信号。然而,随着危机的发酵,京东迅速撤下杨笠的代言,转而向男性消费者道歉,这在某种程度上伤害了部分女性消费者的情感认同,给人一种“说变就变”的感觉。
这种“始乱终弃”策略反映出京东在危机时更关注短期的市场反应,而忽视了长期的消费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基于产品质量和价格,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情感认同。企业一旦通过代言人建立起这种情感连接,突然的切割和改变往往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下降,进而影响品牌忠诚度。
2.2 决策中的压力与管理层心理
企业管理层在危机中做出决策时,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在京东的杨笠代言事件中,管理层不仅面临来自消费者的广泛抵制,还要应对内部员工的焦虑以及投资者和股东的质疑。这种多方压力下,企业容易倾向于做出“短、平、快”的决策,以期迅速遏制危机蔓延。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快速的决策往往受制于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效应。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在面对损失时,会比面对收益时表现出更强烈的情绪反应。京东管理层在感受到男性消费者的大规模抵制时,可能更加关注如何避免进一步的市场损失,而忽视了长期的品牌声誉和消费者关系。
这种决策心理使得管理层在危机中采取了“始乱终弃”的策略,即快速切断与杨笠的合作,期望以此挽回部分消费者的信任。然而,实际上,这种策略不仅未能完全消除负面影响,还损害了部分女性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导致品牌形象的进一步受损。
2.3 公关团队的执行与情境心理
在危机管理中,公关团队的执行能力直接影响危机的处理效果。京东在应对杨笠事件时,公关团队表现出了一定的被动性,未能及时向公众传达清晰的危机应对策略。整个过程给外界的印象是,京东在应对这场危机时显得急促且混乱,缺乏长期规划。
从情境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关团队在面对突发危机时,往往容易陷入情境性失效(situational failure),即由于情境压力过大,导致团队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出最优决策。在杨笠事件中,京东的公关团队可能在面对舆论和市场压力时,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消费者群体的情感需求,最终导致危机处理效果欠佳。
三、博弈论视角下的危机管理策略
3.1 京东与消费者的策略互动
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京东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可以视为一个典型的双边博弈。京东在选择杨笠作为代言人时,预期能够通过吸引年轻女性消费者,提升品牌的影响力。然而,当杨笠的言论激怒了男性消费者时,京东不得不在两性消费者之间进行权衡。
博弈中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能平息男性消费者的不满,又不至于失去女性消费者的支持。然而,京东选择了一个极端的策略——迅速终止与杨笠的合作。这一决策虽然在短期内缓解了部分男性消费者的情绪,但却未能顾及女性消费者的情感,导致双边关系的不平衡。
3.2 竞争对手的策略利用
在危机发生时,竞争对手往往会选择利用这一机会,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在京东选择终止与杨笠的合作后,其他电商平台可能会借此机会吸引杨笠的粉丝群体,尤其是那些对京东处理方式不满的女性消费者。这种竞争对手的“趁虚而入”可能会加剧京东的市场份额流失,进一步影响其品牌形象。
通过博弈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京东在应对杨笠代言危机时,过于关注短期市场反应,忽视了竞争对手的潜在攻击,以及长期品牌形象的维护。这种短视的策略虽然在短期内避免了更大规模的危机,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会给京东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
四、京东未来的危机管理建议
4.1 提高代言人选择的谨慎度
企业在选择代言人时,不仅要关注其带来的短期流量,还需要评估代言人背后的价值观是否与品牌长期战略相契合。在杨笠事件中,京东未能充分评估她的争议性,以及她的言论可能引发的两性对立。在未来的代言人选择中,京东应更加关注代言人与品牌核心价值的匹配度,并在合作前做好全面的舆情评估。
4.2 建立长期危机应对机制
危机管理不能仅仅依赖临时的公关应对,而应该成为企业日常管理的一部分。京东需要建立更加系统化的危机管理机制,包括舆情监测、快速响应和多方利益协调等。通过这种机制,京东可以在危机发生时及时做出反应,避免采取“始乱终弃”式的短期策略。
4.3 加强消费者情感管理
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关系不仅是商品交易,更是情感的纽带。京东在处理杨笠代言事件时,忽视了部分女性消费者的情感认同,导致了品牌形象的受损。未来,京东需要更加关注消费者的情感需求,通过互动、沟通和回应,建立起更加紧密的消费者关系。
4.4 重新构建品牌核心价值
杨笠代言事件暴露出京东在品牌核心价值上的某些缺失。在未来的品牌建设中,京东应当更加明确其品牌所代表的价值观,并通过代言人、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传递和强化。通过建立稳固的品牌核心价值,京东可以在未来面对更多的市场挑战时,具备更强的韧性和应对能力。
总结
杨笠代言风波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短时间内将京东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京东以其惯有的果断和敏捷,迅速采取行动,终止合作,试图平息危机。然而,正是在这次快速决策的过程中,曾让人无比赞赏的江湖气和兄弟情义似乎消失了。京东的这种“始乱终弃”固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其市场利益,但也让一部分曾对其情义文化怀抱期待的消费者心生失望。
一直赞赏那种超越功利主义的江湖气质,它在快节奏的商业社会中显得尤其可贵。然而,这个事件让很多人对江湖义气再次失望,尽管如此,笔者仍然怀着期待,希望京东在未来的危机处理中能够找到更加平衡的解决方案,不负江湖不负卿——既不舍弃初衷,也不放弃对消费者的承诺,让每一次危机都成为企业成长与反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