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低碳保供研讨会第9期
电力清洁低碳与安全高效发展
时间:10月29日下午13:30-15:30
地点:北京建国饭店地下一层玫瑰厅
会议开场
介绍研讨会背景和嘉宾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林伯强 教授
圆桌讨论
马莉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国家电网企管部副主任
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市场专委会委员
姚强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理事长
中电联首席专家
中国科协决策咨询首席专家
郑亚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能源行业电力市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朱磊
教授、博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重点专项项目资助
议题1:电力保供
报告梳理了过去几年国内外典型缺电事件、原因及启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深入,您认为我国未来在近、中期还存在哪些风险因素,会导致潜在的电力短缺问题?近年来超预期的电力需求增长态势将对低碳电力保供带来什么挑战?
报告针对局部地区电力短缺问题,围绕电源结构多元化、加强区域间电力互联互通、优化需求响应机制和注重电网智能化建设提出了4点政策建议,您认为其中潜力和效果最好、最具技术经济可行性的是哪一方面,是否应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有所侧重?您对电力低碳保供手段还有什么建议?
议题2:需求侧管理
需求侧在电力低碳保供中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随着新能源比例逐渐提高和源网互动增强,需求侧应该做出哪些调整来适应新的能源供需形势变化?
当前需求响应是需求侧资源参与电力保供的主要方式,但目前普遍存在用户的需求响应能力不足、响应意愿不够等问题,制约需求响应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提升需求响应能力和参与度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需求侧资源还可以参与哪些市场和商业模式,以发挥更大的系统平衡作用?
议题3: 路径协同
围绕“可再生能源+储能”和“煤电+CCUS”两条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路径,报告强调,要充分利用好退而不拆的煤电机组,煤电灵活改造搭配CCUS技术充当灵活性电源与备用电源的作用。当储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时,“煤电灵活性改造+CCUS”可以在电力系统中扮演跨月及跨季长时储能的角色,辅助大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您如何看待这两条路径之间的差异和协同?
随着新能源全面入市,电力市场化又会对两条路径的协同机制提出哪些新的要求?
议题4:灵活性电源
按照《新型电力系统蓝皮书》的设定,报告以2030和2045年为节点分短、中、长期分别讨论。短期内煤电承担着电力保供的主要责任,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尚处于成长期。中期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煤电从保供主体逐步向灵活性电源转变。长期新能源将成为电力保供的主要电源,而电源侧的不稳定性对灵活性资源提出更高需求。可以看出,在新能源逐步替代煤电成为主体电源的过程中,新型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系统灵活性对电力低碳保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未来在短、中、长期,我国电力系统主要需要哪些灵活性品种?在新能源逐渐替代煤电成为发电主体的过程中,如何强化政策和市场机制,以满足不同时期的灵活性需求?
会议总结
黄辉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转型项目高级主管
林伯强教授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扫码预约直播
来源 | 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