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人

文摘   2024-08-25 22:57   海南  


这几天跟朋友闲聊,聊起大厂降薪裁员对其他行业造成的冲击,我好奇问了一句,既然大厂这么卷,动不动就加班裁员,为啥大家还乐此不疲呢?


没办法,因为大厂给的实在太多了。同样的岗位,小厂大概只能给个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大厂能开个2.5到3倍的工资,转正一年小厂最多能给个13薪,大厂能开15薪,这么一算大厂干一年顶小厂干三年,同样是牛马,大厂干个三五年,原始积累就完成了。


拥有大厂的资源和经验,不管是骑驴找马还是按部就班,都能更快提升自己的经验能力,大厂实际上完成的是个人生产力预期的最大化。


以往大家都有个误区,就是评价工作的成长性都是以能不能吃到苦作为一个参考标准,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样的说辞,更是让不少人奉为圭臬。


实际情况却是恰恰相反,进入实际工作中,你会发现,你要是能吃苦,就会有吃不完的苦,你要是能吃亏,就会有吃不完的亏。每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随着苦越吃越多,慢慢的从心理到生理都会产生微妙的变化。有好事网友还做了下上班吃苦工作前后的对比,一看你就懂了。


当个人从进厂工作的那一刻起,就完成就从个人到生产力的转化,当然再差一点的连生产力都谈不上,顶多只能算作生产工具,作为生产工具你需要提供的是稳定和效率,没有人会没事选择跟生产工具共情。这么一来个人的情感情绪就会被压缩,久而久之就会反映在身体上。


失眠+黑眼圈,过劳肥,内分泌失调,情绪化……


班味十足就是对这种影响最客观的评价。


有些大厂似乎已经想明白这一点,把人力管理的目标慢慢变成了生产力管理,你要让生产力最大化,就必须给予到个体更多的资源技术支持和情绪价值,所以休息区健身房咖啡厅游戏房,能上的都给你安排上,充分的情绪价值再加上高于其他行业许多的薪酬。自然而然能收获更多掌握先进技术生产工具的精英,自然而然就慢慢垄断生产力和生产资料了。


其实一直以来人们有个误区,就是提到生产资料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土地,当然如果农业社会土地的确是排名第一,但是进入工业革命后,生产资料变成了机器设备原材料和能源,虽然工厂依旧需要土地,但是需求量已经较农业社会大大降低了。


进入信息社会,生产资料变成了数据,信息技术和设备,软件和算法,以及网络平台和数学基础设施(手机电脑平板宽带),当然还有知识产权。写到这可能有朋友已经发现了,信息社会人们想从事生产放大生产力,已经可以基本脱离土地了。


很多人貌似还并没有适应这样的变化,身体游走在信息社会,思想还停留在500年前,内心充满着对于土地的痴迷于贪念。最终这样的矛盾让他们与新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失之交臂,失去了提升生产力的可能。


没有了生产力,你又如何能期待改变生产关系呢?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天命吧

倚天就是不出
沧海一声笑,无招胜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