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安全运行 促高质量发展
公务、商务航空安全运行与恢复发展研讨培训在淮安举办
公务、商务航空安全运行与恢复发展研讨培训现场
公务、商务航空是民航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包机飞行企业数为125家,包机飞行小时数达10470小时。其中,专门从事公务航空运行的航空公司为31家,公务机数量达128架。随着航空市场的逐步复苏,我国公务航空需求呈上升态势,迎来发展新周期。
公务航空具有省时、灵活、便捷的特点,是个性化、高效率的运输方式,更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副主任戴军表示:“中国公务航空市场前景广阔。作为通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航空的安全管理是确保整个行业飞行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我国公务航空的安全管理涉及多个层面,包括规章规范、计划管理、运行监控、监督检查等。然而,目前我国公务航空在运营过程中,在资质材料、飞机管理和实际运行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为进一步规范公务机预先计划管理,他透露,运行监控中心计划于今年修订《公务航空预先飞行计划日常管理细则》,通过计划指导运行,充分发挥预先飞行计划源头管理的作用。
民航局运输司通用航空处处长唐赫从市场监管法规依据、行业发展概况和典型突出问题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国包机飞行定义、分类及市场监管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他强调,公务航空作为通航高端运输服务业态,正处于恢复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行业自我革新与市场规范监管能力的考验并存。目前,公务航空市场存在企业主体良莠不齐、同质化竞争激烈、违规销售、“黑飞”“灰飞”等问题时有发生。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须调整公务航空服务供给结构,实施有效的监管措施,并倡导企业诚信自律,共同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唐赫表示:“行业内部的互动、互谅、互信是推进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鼓励行业内各企业积极向监管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相关立法和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只有通过这样的良性互动,才能确保公务航空市场的稳定与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一个健康、和谐的行业生态。”
通过对近年通航和小型商业运输运行数据统计,我国公务航空运行安全水平相对稳定,对维护航空安全、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公务机市场呈现高位稳定运行的复苏态势,市场需求依然强劲;随着境外运营商飞机运行限制的放宽,国内市场提前步入了全球化运营竞争的新阶段;目前,国内公务航空运力结构以大型和远程为主,随着消费观念的日趋理性,多元化的运行供给结构将成为市场新的增长点;此外,非传统航空器的迅速崛起,特别是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在客运、货运、紧急医疗服务以及空中游览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也为传统有人机的短途运输和包机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
面对新技术、新业态的挑战,如何在确保“安全第一”的前提下,持续推动公务、商务航空健康发展,提升运营效率与安全性,以适应新发展格局,是当前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理事长马松伟表示:“本次研讨培训是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搭建的一个重要公益平台。大家齐聚一堂,交流研学成果,展望公务、商务航空发展方向。通过本次研讨培训,希望能全面提升公务、商务航空安全运行能力,助力行业恢复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创新的思维,破解难题,共推行业发展,谱写建设交通强国民航新篇章,为推进中国现代化贡献民航力量。”
研讨培训参会嘉宾合影(记者刘九阳/摄)
据悉,本次研讨培训活动由旺旺集团提供支持。为期两天的研讨培训对CCAR-91部运行飞行规则、CCAR135部安全经营管理、CCAR65部运控人员安全管理、预先飞行计划管理系统使用及预先飞行计划审批、运输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教学授课、交流研讨和宣贯。
此次研讨培训为公务、商务航空实现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为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落实全国民航安全工作部署,持续推进民航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高效顺畅、保障有力的航空运输网络以及开启民航新篇章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