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第一祖是谁?
周姓的始祖存在多种说法。普遍认为黄帝时期的大将周昌和太史周任,他们的后代以周为姓氏,可视为周姓的起源之一。除此之外,周姓始祖还有后稷、姬昌姬旦等说法。
周姓始祖后稷,姬姓名弃。
其母姜嫄外出游玩时踩到巨人脚印而怀孕生下他。
姜嫄觉得这孩子不吉利,好几次都把他扔掉了,可每次都因为一些稀奇古怪的现象,没让她得逞。
弃从小就喜爱种植麻、豆等农作物,长大后能分辨土质,在不同土地上种植合适的庄稼且收获颇丰。
周族的老百姓瞧见他擅长种庄稼,都跟着学起来,这样一来,周族就因为很会搞农业生产而闻名啦。
之后把擅长种植庄稼的本事传进了尧的耳中,尧便任用他当管理农业的农官,教导百姓进行种田劳作。
舜时弃又参加协助大禹治理洪水,大水退去后,他受舜之命帮助百姓种植百谷,被称为“后稷”后世人们将他作为农神而长期奉祀。
周文王姬昌是周姓始祖的其中一种说法。姬昌是商朝快结束那会儿的一个君王,他把残暴的商纣王给推翻啦,随后建立了周朝。在姬昌的管理之下,周朝变成了一个很厉害的国家,给后面的春秋战国时期打下了基础。
周公姬旦,即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为姬发的弟弟。他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周公旦的曾孙周公黑肩卷入周王朝王位继承问题内乱被杀,后辈子孙有因“周公”姓者改姓周。
周姓从什么年代开始?
周这个姓最早在黄帝时期就出现了呢,那时候都5000年啦,已经有周部落啦。好多资料上都写着呢,据说黄帝那会儿就有个大将叫周昌,商朝的时候还有个太史叫周任,他们的后代就用周当作自己的姓氏啦。
西周初年,周姓祖先把后稷奉为周族始祖,后稷的裔孙古公亶父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到文王姬昌时,以国为氏。除此之外,周公旦的后裔、周赧王的后裔、周平王的后裔等在不同历史时期也因各种原因改姓周。
唐朝先天、开元年间,姬姓为避唐玄宗李隆基名讳,改为周姓。五代后梁,成油死后被梁太祖朱温赐姓周。元朝末年,福建泉州苏姓改姓周,并迁移台湾新竹。清朝初年,明朝长沙藩王吉王子孙在明亡后逃往宁乡周家,为避祸改姓周。
周姓还源于少数民族,南北朝时,北魏献帝的第二个哥哥原姓普,后改姓周;唐朝上元年间,少数民族有“暨佐时”三字姓的改为周氏;代北的复姓“贺鲁”氏改为周氏。
周这个姓在历史的水流里持续地发展变化着,从黄帝那个时候起,经历了好多朝代,伴随历史的前行以及各种情况的作用,周姓一直不停地繁衍增多,分布的区域也变得越来越大。
周氏总人口多少人?
全国周姓人口众多,有2680多万人,为全国第九大姓。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湖南、四川江苏湖北四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34%。
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为周姓第一大省。
在广东百家姓人口数量的前20名排序当中,周氏的人口有155.6423万人。
全国人口普查表明,周姓在全国汉族人口里所占的比例是2.12%大概有2540万人。
当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500多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26%也就是说100个人就有2.26个是周姓人。
周姓有多少堂号?
周这个姓有很多堂号,这体现了周姓家族在历史传承方面以及文化特色上的情况。
如汝南堂,因侁公远祖、晋武城侯周浚乃汝南安成人,其后裔以远祖发源地之郡望为堂称。
文肃堂江西瑞昌辂北周氏开基祖周侁,卒谥晋国文肃公,故瑞昌周氏以此为堂号。
至德堂出自商朝典故,泰伯三让天下于三弟季历,以便姬昌继位光大姬族,孔子盛赞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吴姓和周姓的宗祠堂号“至德堂”均出于此典故,江西九江、德安瑞昌湖北黄梅等县周氏曾用之。
辂北堂因侁公开基地为瑞昌瀼溪之西辂北,湖北蕲春、南昌新建周氏仍延用此堂号。
爱莲堂源于北宋周敦颐之《爱莲说》,原于敦颐之上、下三代后裔称之,后全国周氏广泛使用。
棣华堂源于师教公裔“八友”兄弟八进士,宋宁宗敕棣华祠诏,江西武宁师教公使用此堂号,后武宁周氏包括肇公裔皆用之,今湖北武穴市侁公后裔仍以之。
敦睦堂为黄梅县孔垄镇江垺师愈公宗支之堂号。
敦本堂湖北鄂州沙窝遇公支和蕲春县翁家堑师尧公宗支使用此堂号。
敦伦堂安徽六安州石马畈师广公裔之堂号。
敦厚堂湖北鄂州师彦公裔之堂号。
崇恩堂侁公廿六世孙、师教支周忱致仕后主持修建“棣华周氏祠堂”,并在“崇恩堂”宝壁上方题镌“科甲簪缨”四字其后裔遂以崇恩堂使用之。
崇本堂商城县及安徽金寨县牛食畈师元公支贞四公裔之堂号。
竹桂堂湖北鄂州燕矶镇师说支取两村名各一字合之之堂号。
雪坡堂江西鄱阳县游城乡板埠桥村周氏,以元周伯琦“玉雪坡”之号冠之堂号。
昭穆堂湖北浠水黄城街师教公支、侁公廿一世孙志仪、行兴三的后裔之堂号。
思濂堂湖北省浠水县西洋河乡师徇公支之堂号。
福兴堂河南商城县武桥乡师是公裔之堂号。
文鸟堂河南商城县汪岗乡师震公裔之堂号。
仁义堂河南商城县观庙乡师仁公裔之堂号。
光霁堂安徽望江则公后裔、江西新建社林庄师纯公之彦卿裔之堂号。
濂溪堂江西新建安子庙田南庄侁公十三世孙麟公裔之堂号。
亲亲堂罗田县义川师元公支裔之堂号。
承启堂黄梅县蔡山镇师贤公支裔之堂号。
绍溪堂英山县温泉镇西河村师通公裔之堂号。
油菜湾堂,英山县方家咀乡余家咀村师通公裔之堂号。
世德堂新州县金台镇师广公裔之堂号。
睦族堂河南商城县冯店乡考隆河师元公支裔之堂号。
孝友堂安徽金寨县花石乡黃堰村师元公支裔之堂号。
忠孝堂江西新建县乔里周侯溪庄麟公裔之堂号。
肇基堂江西武宁辽田肇公裔,取肇公在此发祥之意为其堂号。
五福堂江西武宁周氏使用的堂号。
继述堂江西瑞昌侁公后裔使用的堂号。
三均堂江西瑞昌侁公后裔使用的堂号。
三酉堂江西瑞昌白杨镇侁公后裔使用的堂号。
三星堂江西胡口周氏使用的堂号。
四休堂浙江鄞江侁公十三世孙师厚公之孙周锷后裔使用的堂号,取号源于黄庭坚与致仕太医的典故,周锷希望自己知足常乐,不过分追求身外之物。
诚存堂赵宋朝时,饶州鄱阳侁公后裔使用的堂号。
周姓的堂号不但展现了家族的过往历史以及文化方面的传承,还变成了周姓家族凝聚在一起以及产生认同感的关键象征。
周氏后代分支走向如何?
周姓在以往的历史行进当中历经了好多回的迁徙,它的后辈生出了许多分支,这些分支大面积地分布在全国的各个区域,有的还迁徙到了外国。进入福建以及广东是周姓后辈分支的一个关键发展趋向。
唐朝初有周姓族人随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
唐朝末年,河南光州固始县周姓迁徙福建。
唐僖宗中和年间,周德琰为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县令,生三子唐昭宗乾宁四年,六镇藩镇叛乱,周德琰次子周枢与游、刘翁范等姓人闽,选择福建建瓯县的马伏为世居地,称为“马伏周家”。
周枢的后裔周枯,于北宋太宗淳化二年,迁居福建崇安县的仙店。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汴京,河南固始县周姓随宋南渡,迁至闽汀宁化,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这支周姓继续南迁入广东梅县。
北宋灭亡时,山东河南一带的周姓,大批随宋高宗南渡长江,定居浙江。
周密的老家在山东济南,他的祖辈从河南开封那地方往南边迁移,接着就在诸暨、绍兴等地方安了家。
北宋末年与南宋末年从中原南徙广东。
新会县桥亭房周氏,始祖周海门,原河南汴人,宋南渡后居广东南雄珠玑巷,后乃居新会桥亭。
新会县沙富房周氏,一世祖周监,字天枯原籍河南许州长葛县,遭元乱扈宋少帝至粤之冈州崖山。
梅县周氏大始祖周仁德,原籍河南固始县,随宋高宗南渡,迁居福建宁化县,南宋末元初,其裔孙“由闽迁粤”,迁居广东长东县,至七世祖周瑄,始迁梅县。
元末明初,江西吉安府周姓移民湖南邵阳地区。石碑周氏初祖炳四公,兄世常生江右吉安府泰和县,于元明间徙居湖南宝庆邵东之石碑。湖州周氏,一世祖周志亮,元末明初“奉旨屯垦湘潭,后卜居湘潭”。周志亮次子周肇翔,洪武年间“迁屯益阳”,于是“隶籍益阳”。
周姓的后代分支随着历史的变化,持续往各个地方迁移,造就了广泛的分布态势。他们在新的地点扎下根来并不断繁衍后代,把周姓家族的文化与传统传承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