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湖里区最新发布!

时事   2024-11-06 13:24   福建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经市委同意,厦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行“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近期请全市六区和6个市直主要部门出席,介绍各区各部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工作举措、经验成效。



今天举行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

湖里区委书记吴新奎

湖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萍

湖里区副区长朱校园

湖里区副区长陈炜

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会议由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上官军主持



勇担特区发祥地历史使命

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



湖里区委书记吴新奎介绍湖里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湖里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湖里的改革发展事业一直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厚爱。1985年6月—1988年6月,总书记在厦门工作,亲自领导协调湖里建区、东渡港区发展、机场建设、厦航创立等重要工作,为初创时期的特区发展擘画蓝图、指明方向。2010年9月,总书记视察湖里金安社区,作出“让大家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的重要指示,寄予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殷切嘱托。就在上个月,总书记来到位于湖里区的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考察,要求我们适应形势发展,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



湖里区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接续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厦门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积极推进“两高两化”中心城区建设。






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主动服务金砖创新基地建设,谋划打造金砖创新基地实体承载区,出台了《厦门金砖数字街区实施规划(2024-2029年)》,落地了中国通用技术集团金砖创新基地总部区、金砖数字工业智谷一期等项目。积极服务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建设,入选全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努力打造融通中外、连接世界的桥梁纽带,进出口总额从2012年的1850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4163亿元。全力服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用心用情保障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五通码头运行,2012年以来累计接待旅客超1400万人次,辖区现有台资企业近1200家,培育2家国家级台青创业基地,设立2家专业台青基地,举办厦金同城生活圈论坛、福德文化节等交流活动500多场次。



二是认真落实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聚焦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规划,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平板显示、集成电路、航空维修、输配电、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等重点产业,持续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12年至2023年,GDP从737亿元增长到1724亿元、年均增长6.9%;规上工业增加值从318亿元增长到457亿元、年均增长6.4%;财政总收入从88.2亿元增长到288.1亿元、年均增长11.4%,获评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全国创新百强区、全国工业百强区、全省经济发展十优区。



三是推进文体旅商融合发展

大力提升城区综合环境



坚持高标准、常态化、全覆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全面启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和内部环境改造任务,后浦社成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全市样板。新建海上世界、湾悦城、古地石、万达鹭港等一批深受市民青睐的高品质商圈,利用闲置空间打造神山党员综合教育基地、仙岳山闽台文化交流馆、湖里艺术驿站等文化空间,建成市民公园、口袋公园86个,全线贯通23.6公里的环岛慢行步道“蓝丝带”,推进五缘湾涉海资源利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惠和石文化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评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四是坚持人民至上、为民造福

努力打造“一老一小”友好型、青年友好型、

外来务工人员友好型城区



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12年来新建中小学、幼儿园46所,新增学位3.9万个,近两年连续实现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全面覆盖,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持续提升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先后落地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面覆盖,获评国家级健康促进区。探索构建“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运用市场化机制发展普惠养老、托幼服务,婴幼儿托位数、养老床位数等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3.96万元提高到2023年的7.15万元。



在历届区委、区政府和全区人民的

共同努力下

湖里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的

基础更加扎实

湖里的发展未来可期

但也存在不少困难问题


下一步,湖里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上作出示范,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的重要指示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继续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围绕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中心城区的目标,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和文体旅商融合发展两条主线。



一是大抓产业、大抓工业、大抓科技创新、大抓招商、大抓服务,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加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把湖里发展成为专精特新企业的集聚区。

二是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好服务全市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建设,强化港澳台侨外各项工作,集聚发展资源。

三是全力抓项目建设、抓有效投资,有序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进一步夯实稳增长的基础支撑。

四是持续提升城区综合环境,加快推进以“三提升”为主要内容的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断头路”打通工程,谋划实施小片区缝合式提升。

五是继续用心用情办好教育、医疗、“一老一小”等民生实事,关注并解决好市民居民反映的困难问题、意见建议。



吴新奎表示,我们将牢记

总书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重要指示

坚定信心、坚持努力


会上

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

有答案了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加快推进发展动能转换。请问湖里区在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举措和成效?




湖里区副区长陈炜: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湖里区坚持工业立区、制造强区、科技兴区的发展思路,认真落实全市科创大会精神,聚焦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规划,着力构建城市发展内生动力,加快发展动能转换,科技创新引领道路越走越宽。主要体现在:


一是创新生态加快构建。制定实施科创产业发展三年行动纲要,出台支持企业培育研发创新能力16条、制造业和软件业倍增13条等系列政策措施。2021年以来,每年兑现专项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政策资金约1.5亿元,其中前置支持资金比例超过40%,有效减轻企业研发投入压力。深入实施“智汇湖里”人才强区战略,制定人才和重点群体住房保障17条等措施,累计引进和培育科技人才超万人。成立区企业服务中心,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前台中台后台协同的企业服务体系,累计服务企业6万多家次,解决各类问题3200多个。


二是创新资源加快引进。成功引进了嘉庚创新实验室科创产业(湖里)加速器、华中科大智能感知与工程物联网实验室等一批科创平台,推动落地了桑若钙钛矿光伏、利晶微新一代MicroLED、德尔科技、荣佳-百信AI智慧科技等一批掌握行业领先技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科创项目。同时,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共建“数字工匠”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基地项目,落地湖里创新园,预计每年可培养3000名工业互联网人才。


三是创新空间加快拓展。一方面,结合通用技术金砖创新基地总部区、金砖数字工业智谷、忠仑科创园等新建和规划项目,按照“433”配比(即40%研发办公+30%中试厂房及挑高实验室+30%荷载实验室),建设一批兼具办公、研发和高端制造的2.5产业空间,预计未来三年可形成超60万平方米新型科创产业空间。另一方面,按照“依法依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政企协同、一企一策、合作共赢”的原则,有序推进100宗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预计可腾挪170万平方米发展空间,已先行启动民兴工业、安联厂房等10个试点项目。此外,探索“研发+总部+委外制造”业态模式,打造市外生产制造基地,拓展低成本的产业空间。


四是创新能力加快形成。电子信息、机械装备2大优势产业持续巩固提升,重点培育发展平板显示、计算机与通信、集成电路、输配电、航空维修等5大重点产业链。辖区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93家,市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99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各类研发平台46个,高技术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78.3%,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入选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厦门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规划布局,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加大创新企业、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引进力度,逐步构建以企业和人才为核心的创新生态体系,建立健全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机制,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






今年,湖里区获评了全国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请问湖里区如何发挥特色,做好文体旅商融合发展文章?下一步有何打算?



湖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萍:近年来,对标全市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的发展定位,湖里区统筹文体旅商各类资源,苦练内功、系统推进,致力打造文化有引力、产业有活力、消费有动力、城区有魅力的文体旅商和夜间经济融合发展新格局。主要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规划引领文章。把文体旅商融合发展作为区委、区政府的工作主线,加强统筹谋划布局,编制文旅商和夜间经济融合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文旅主力项目,积极推动山海资源与生产生活空间有机融合,通过慢行、慢骑串联五缘湾片区、邮轮母港片区、特区文创园街区、SM商圈、古地石夜经济圈等,实现城景商旅相融。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低效用地再开发、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等工作中主动融入文体旅商要素,既注重留住乡愁、赓续传统,又推动盘活利用、激发活力,努力打造特色文旅空间。


二是做好产业引育文章。大力发展影视、艺术、音乐等文化产业,一批好项目、大项目为文体旅商产业蓬勃发展注入新动能。我们出台了促进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金鸡奖落地厦门以来,新引进影视企业914家、注册资本48亿元,海丝艺术品中心获评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保利厦门艺术中心正式落成,打造了不二城好书画产业园,引入了中国电影资料馆闽南分馆,与腾讯公司合作建设厦门影视科技文化产业基地,落地安踏体育公园项目,引进中国俱乐部杯帆船挑战赛等一系列品牌赛事。着力规范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制定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高质量发展措施,今年国庆期间我区高端酒店入住率全市最高。


三是做好IP引流文章。强化“影视+”赋能,《一闪一闪亮星星》等120多个影视剧组前来取景,带热了华美空间等60余个影视旅游打卡地;举办厦门-槟城双栖艺术影展、柬埔寨电影周等活动,实现“光影映照城市美好生活”。注重“音乐+”赋能,与太合音乐集团合力打造音乐街区,落地中国(厦门)数字音乐产业基地,举办中国数字音乐产业大会暨数字音乐年度盛典,服务全市打造音乐之岛。推动“文旅+”赋能,全国首个以闽南文化为基础的沉浸式文旅商综合体“屿见时光”样板段正式发布;“乐动厦门·乐游湖里”等各类文旅活动高潮迭起,文旅IP全方位助力文体旅“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


下一步,湖里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的重要要求,把握融合路径,谋划空间布局,开发多元线路,培育创新产品,打造文旅IP,全力推动文体旅商深度融合发展,努力为市民游客打造更有魅力、活力的湖里,为福建、厦门展示新形象作出更大贡献。


在这里也诚挚欢迎大家常来湖里,感受特区巨变、岁月更迭,体验海的浪漫、城的烟火,追寻“湖”光山色、“里”想生活。





请问湖里区在推进城中村现代化治理上有哪些具体做法和实际成效?




湖里区副区长朱校园: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湖里区坚持全域、彻底、科学治理的原则,率先启动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创新“两改造三提升”工作策略,即改造基础设施、改造内部环境、提升管理体系、提升服务体系、提升文旅商融合品牌,努力将城中村打造成为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的现代化社区。主要有几方面做法和成效:


一是打造宜居社区。空中缆线杂乱是城中村改造的“老大难”。我们以缆线入地为切入口,开展强弱电缆线整治,在强电方面,拆除架空线路约8.5万米、铺设管道约73万米、新装下地电缆线约45万米;在弱电方面,新敷设架空缆线约213万米、铺设管道约25万米、新装下地电缆线约163万米,基本告别空中“蜘蛛网”,实现电力整体增容75%。我们破解空间梳理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创新点状征收模式,持续攻坚“空间梳理和四打通”,拆除违建搭盖16.97万平方米、盘点低效空间约23.6万平方米;打通各类道路封堵点近万个;道路改造长度近15万米,实现车畅其流、人畅其行。疏通地下“毛细血管”,修复1.7万米雨污排水管道、新增雨污管道2.74万米。开展首层界面和表后线整治行动。完成水改、路改、电改、气改、技改、充电桩建设及改造等消防“六改”。探索破解“二房东”管理问题,按照统一出租房管理平台建设、统一出租房合同范本、统一租金涨幅标准、统一水电费标准、统一租客入住规范和统一管理服务“六统一”标准,全面推进“散租统管”,逐步推行“统租统管”,为湖里追梦年轻人、新厦门人创造避风港。在湖里,“住有宜居”照进现实。


二是打造宜业社区。我们探索宜业社区的培育模式,建立“1+2+N”工作机制,强化1个党建引领+搭建2个管理服务平台+引入N个治理主体,创新EPC+O模式,在围里社、塘边社试点引入专业化运营企业,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实现建设项目财政与社会投资1:2撬动效益,一体化打造社区发展新样本,破解高危低效产业替代的问题。我们解锁“文旅商”融合发展的思路,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特色街,引入台青创客家等台商台青创业发展。在湖里,宜业之景欣欣向荣。


三是打造智慧社区。我们探索智慧社区的提升模式,依托湖里“城市大脑”,串联海量数据,搭建智慧城中村管理服务平台,用数据感应民生小事,用智慧守护万家平安,破解规范各类管理问题,让科技赋能基层治理。在湖里,美好生活正加“数”前行。


四是打造和谐社区。我们探索和谐社区的治理模式,制定实施党建引领城中村治理导则,成立综合治理委员会,凝聚原住民、房东、租户、老人协会等多方力量,共建共治共享,更吸纳在厦台胞参与治理,让两岸融合从“小家”开始。设立益骑驿站,为户外工作者构筑休憩空间。设立零工驿站,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就业信息、指导推介和政策咨询等服务,幸福感近在咫尺,真正让城中村焕发新生机、承载新希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快提升管理体系、提升服务体系、提升文旅商融合品牌,努力将城中村打造成为全龄友好型社区,为厦门建设“两高两化”城市贡献湖里力量。





五缘湾作为生态文明“厦门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请问湖里区将如何进一步做好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让五缘湾这个“城市之肺”造福于民?



湖里区副区长陈炜:这几年,我们坚持深化拓展“厦门实践”,持续抓好五缘湾生态保护和综合开发,以全省“一县一特色”专项改革试点为契机,重点推进五缘湾涉海资源利用管理服务机制体制创新。五缘湾先后入选了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国家发改委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福建省第一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主要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改革聚合力,管理服务并重。牵头中央和省驻厦机构、市直有关部门等8个单位出台《五缘湾涉海资源利用管理服务机制体制创新的若干意见》,建立健全“市—区—平台公司”多级协同管理服务机制。成立由湖里区政府牵头,市、区两级监管部门以及平台公司、企业协会参加的综合管理委员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五缘湾涉海资源利用管理的统筹规划,推动落实行业标准规范和监管要求。设立工作协调小组,由市、区执法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服务保障职能部门和属地街道共同参加,落实综合管理委员会议定事项,协调调度管理服务资源,提高监管效率和服务效能。


二是以规划强引领,保护发展并重。把五缘湾纳入《厦门金砖数字街区实施规划(2024—2029年)》范围,编制五缘湾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强化在规划指引下推进涉海资源整体提升、片区空间优化。在做到功能服从景观、避免过度商业化的前提下,统筹片区整体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加强影视旅游业态、高品质文旅活动、体育赛事、新兴度假产品等资源导入。目前,五缘湾片区拥有19家涉海经营旅游企业,落地五缘湾星空海湾微度假、OFF WORK营地、悠见坞等一批高品质文体旅招商项目。2023年新机制实施以来,五缘湾帆船游艇项目体验近200万人次,人气热度不断攀升。


三是以平台为主导,降本增效并重。成立五缘湾文体旅发展有限公司和五缘湾文体旅综合服务中心,建立业务推广、赛事举办、项目收费、服务优化和环境提升等标准体系,构建环湾范围内统一的运营服务保障和协管平台。探索推行帆船游艇经营统一纳管、统一收费、统一价格、统一排班、统一环境营造、统一品牌营销、统一监督、统一规则“八统一”标准化管理模式,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促进合作共赢和持续性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与开发一体、监管与效益并重、政府与市场协同,以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目标,持续在生态保护、环境提升、游客动线优化、商业业态更新和丰富、旅游产品和赛事活动资源导入等方面发力,努力将五缘湾打造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典范的创新地、金砖和“金砖+”国家交流合作平台、在全球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滨海运动休闲旅游湾区。在这里也恳请广大媒体朋友多关注五缘湾、宣传五缘湾,带动更多市民游客走进五缘湾、享受五缘湾。




近期,湖里区印发实施《厦门金砖数字街区实施规划(2024-2029年)》。请问湖里区在谋划金砖数字街区建设上,有哪些设想和安排?



湖里区委书记吴新奎:在厦门建立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厦门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厦门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结合我区东部开发,建设金砖数字街区,进一步打造金砖创新基地实体承载区,是我区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厦门“一二三”战略规划》的具体举措,对于塑造城市IP,增强城市的持续竞争力,也具有重要意义。厦门金砖数字街区位于厦门岛东北部,总面积22.9平方公里,包括两岸金融中心—五通高端商务区片区、五缘湾片区、湖边水库片区三大片区。


一是总体思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提出的“两高两化”指示要求以及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重要精神,抢抓和融入金砖国家合作、两岸融合发展、数字中国建设的机遇,坚持保护金砖数字街区山海湖湾生态基底,大力培育发展数字、金融、科创、文旅、康体等产业业态,推动金砖数字街区成为产城融合的金融科创中心、互惠共享的两岸共同家园、山水交汇的城市生态客厅、展现特区形象的国际社区、特色彰显的文体旅商载体、彰显“两高两化”特征的城市门户,促进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和湖里东部新城建设。


二是四个主要目标。一是建设智慧城市示范样板;二是建设数据产业集聚中心;三是建设金砖和“金砖+”国家国际化合作平台;四是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基地。力争到2029年,新中国成立80周年、第10届金砖论坛举办之际,“四大目标”初见成效。


三是十项基本任务。一是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二是积极推动应用场景研发创新,三是培育数据产业,四是“三片区一外环”重点空间开发,五是实施一批具有“两高两化”特质的重点项目,六是选培一批国际社区,七是建设厦金“同城生活圈”,八是建设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九是面向金砖和“金砖+”国家扩大国际合作、提升开放能力,十是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实施规划落地,重点抓紧三个方面工作:一是理顺实施机制,解决有人抓落实的问题;二是坚持“两化三单”工作法,强化项目抓手,目前,围绕10大任务,已经梳理了首批136个支撑项目,我们还将进一步突出新型基础设施、争取国家层面支持、重点招商项目三张清单,更加有序有效抓落地;三是全力加强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建设。在此,也期待社会各界关注并积极参与。



编辑/士清 铮澜 视频编辑/晓燕 林婕 宜轩 田阳

责编/晓曦 林琳 编审/林军

点个

厦门广电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第一批试点单位,于2004年6月28日挂牌成立,已构建起广播、电视、网络、移动电视等现代全媒体传播体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