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办公厅2023年底印发《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2023年)》(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我国首个乡村振兴用地政策指南,也是第一个针对乡村振兴用地政策的‘工具包’。”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司司长赵毓芳说,《指南》旨在通过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用途管制、积极盘活存量等系列举措,切实提升自然资源领域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用地的能力,提高基层用地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1月15日至16日,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对2024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自然资源部表示,要坚持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健全“长牙齿”硬措施,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深化“多规合一”改革,促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三区三线”政策,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监督实施,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自然资源要素供给,着力支持经济以进促稳。强化差别化要素保障政策,提升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推进房地产领域“三大工程”配套政策落地见效。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之所以启动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是因为此前商品房和保障房的“双轮驱动”存在一长一短的情况。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对滞后,在住房供给中占比偏低,不能满足需求,存在短板。特别是在一、二线大城市,由于房价高,部分工薪收入群体买不起商品住房。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在新形势下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要求,完善住房制度和供应体系、重构市场和保障关系的一项重大改革。按照要求,各地要从解决困难工薪人群住房问题入手,根据供给能力,合理确定保障范围和准入条件,逐步将范围扩大到整个工薪收入群体。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根本目的就是要满足住房困难群众基本住房需求,按照要求,城市党委、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负有主体责任。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数量,将由城市政府“以需定建”,科学合理确定供给规模。“目前,有部分城市个别区域出现了供给过剩。可充分利用依法收回的已批未建土地、司法处置的住房和土地等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避免闲置浪费。”该负责人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近日印发《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导则(试行)》,通过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让更多群众享受到身边和“家门口”的优质普惠公共服务。导则坚持全龄友好、功能集成,安全可靠、服务便捷,因地制宜、探索创新三个基本原则,重点满足“一老一小”服务需求,兼顾全龄人群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优先设置养老服务、婴幼儿托育、儿童托管和社区助餐等功能,重点推广和优先建设(改造)功能复合集成的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值得注意的是,导则特别提出可持续运营,坚持以精准化服务、降成本运营、规模化发展、市场化竞争为原则,积极构建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样化建设运营模式,有效盘活利用城市存量资源,实现社区嵌入式服务可持续发展。同时,导则在设施安全、风貌控制、无障碍环境、标识系统、灯光照明、绿色建筑等通则要求上也作出相应规定。
山东省计划通过发放房票等举措降低购房成本,激活楼市。房票安置的实施已在德州、聊城等地展开,郑州的实践也显示其对楼市有积极影响。资金支持方面,央行PSL项目的启动为城中村改造和楼市提供资金保障。山东利用房票政策与城中村改造联动,预示着房市的新生机。
/数智城现 见筑未来/
/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