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微信号:hunanpic
文 | 图 杨忠生
中方斗笠起源于汉代
兴盛于明清
相传乾隆年间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实践
斗笠的制作技术
从最初的纯篾制品到采用水竹(淹竹)替代
再进一步将弓篾改为楠竹
圈篾改为桃竹
具有环保、新颖、美观、时尚的特点
防晒、隔热、防雨
……
等多种功能
竹编斗笠需要19种工具
81道繁细工序
斗笠有3层
内胎、外胎均由竹篾编织而成
两胎中间的上端夹有花洋布
下端铺一圈细棕丝
将两胎合拢,用篾条锁边
最后
在外胎表面刷浆、贴花、打墨、上桐油
撕篾
刮篾
扯篾
摊棕
编织内圈
上桐油
一顶斗笠,直径约60厘米
结实牢固,重量却只有300克左右
握在手中十分轻便
斗笠从上到下分3个层次
顶端10厘米处
涂有5个黑色三角形
中部是明黄色的光亮带
贴有印花
底端是一圈半透明的篾丝网
隐约瞧见里面夹层的棕丝
古朴而精致
走在斗笠之乡的路上
感受着悠久历史的厚重氛围
每一步都是对过去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
斗笠之美,不止于物
更在于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历史价值
(一审:伍霞 二审:曾益 三审:禹振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