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为基层减负,村里承担的事项减少了,权责更清晰了,要开的证明也少了,这样我们就有更多时间、精力走村串户,为群众服务。”日前,嘉鱼县潘家湾镇党委副书记、四邑村驻村第一书记骆晓丽在谈及“基层减负”时,感触颇深。
事实上,我市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其中,全市各类政务类APP和微信工作群的数量已经缩减了40%,这一举措为基层干部切实减轻了负担。
基层工作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干部面临着会议繁多、报表繁琐、工作群组泛滥以及标识标牌过多等困扰,这些不仅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导致工作流于形式,不仅降低了基层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还疏远了基层干部与群众之间的关系。
因此,为基层减负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市推出一系列举措,为基层减负,促进干部更好服务群众,已初显成效。但要实现持续为基层减负,让干部更好地服务群众,还需从更深层次入手,构建长效机制,实现标本兼治。
首先,制度建设是基石。应聚焦工作群、政务APP、政务公众账号等方面,明确建群和使用要求,对各类APP、工作群进行精简整合。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避免将相关指标简单纳入考核、排名,并杜绝以工作留痕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现象。如咸安区创新推出社区“一套表”制度,实现了数据报表的显著精简。
其次,监督执纪是保障。各地纪委监委应通过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巡察监督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治形式主义问题。同时,建立问题线索快速处理机制,对加重基层负担的典型案件进行严肃查处,形成有力震慑。
再者,协同合作是关键。为基层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例如,通城县畅通信、访、网、电、微“五位一体”举报渠道,广泛收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线索,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持续推进的系统性工程。只有摆脱形式主义的束缚,让基层干部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才能更好服务群众,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邓昌炉)
编辑:徐志祥
出品:咸宁日报网络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