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发妻恩爱50多年,晚年执意去找前女友,妻子苦笑:我懂你隐痛

文化   2024-11-23 14:11   辽宁  


林语堂先生曾说:用爱情的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要把婚姻当饭吃,把爱情当点心吃。



把爱情和婚姻看得如此通透的林语堂,也收获了与妻子廖翠凤之间50多年幸福美满的婚姻。但晚年时,林语堂却写了本《赖柏英》来怀念自己的初恋,又在《八十自述》里提起了刻骨铭心的前女友,而当他久病缠身时,听到前女友的消息,兴奋得马上就要去见她。


他的这番神操作,难免让人为陪伴他50多年的发妻感到不值,但廖翠凤却给了我们一个温情的答案,或许这才是他们能恩爱50多年的关键所在!



-1- 青梅竹马


1895年,林语堂出生于福建龙溪的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是教会的牧师,尽管家里并不富裕,但父亲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问题,培养了他读书的兴趣,为他后来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林语堂的母亲有个义女叫赖柏英,小名橄榄,与林语堂是青梅竹马的玩伴,经常一起去漫山遍野的玩耍,去附近的水沟里摸小鱼小虾,两人在陪伴与嬉戏中逐渐长大,橄榄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林语堂也长成了英俊的小伙子,两人的感情,也逐渐转化成懵懂而又真挚的爱情。



直到1912年,17岁的林语堂即将要去上海圣约翰大学求学,他舍不得橄榄,就向她提出了求婚。但橄榄从小长在村里,她从未想过要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只想在故乡自由自在的生活,何况家中还有年迈的爷爷需要她照顾。


林语堂的初恋随着他外出求学,而成为了过去。几年后橄榄嫁给了同乡的一位商人,她和林语堂之间也再没有过交集。



-2- 刻骨铭心


1912年,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他凭借着自己出众的学识和才华,成为了校园里的大才子,连隔壁圣玛丽女校的女学生们都对他有所耳闻,倾慕不已。


在这期间,他遇见了那个让他刻骨铭心的恋人陈锦端, 她是林语堂同窗好友的妹妹,林语堂第一次见她时,就被她清丽脱俗的美貌惊艳到了,以至于很多年后,他在自传中写着:“她生的确是其美无比。”


陈锦端不仅长得漂亮,还出身名门,父亲陈天恩是厦门有名望的医药实业家,她是真正的富家千金,举手投足间都彰显着她典雅沉静的气质。


郎才女貌的两个人,一个爱慕对方的美貌,一个倾慕对方的才情,相处没多久就坠入了爱河,两人在一起聊聊文学绘画,谈谈理想未来,对于两人来说那是最快乐、甜蜜的一段时光,所以林语堂在《八十自叙》中这样写着:“每每回到厦门,我总会在好友家中逗留,因为我深深爱着好友的妹妹。”


但这段才子佳人的爱情,表面看着十分般配,其实隔着两人家境的巨大差异,毕竟不落到现实的爱情,就如空中楼阁一般,虚无缥缈。


父亲陈天恩,自然不想把宝贝女儿的终身幸福,寄托在这个家境贫寒的青年才子身上,即便他有才华,但比起那些富家公子,他至少要再奋斗十几年。


但陈天恩并没有像其他父母那样,用强硬的手段去棒打鸳鸯,而是找到林语堂跟他说,要把邻居廖家二小姐廖翠凤介绍给他,让他好好考虑一下。



林语堂听完此话,内心已是五味杂陈,他知道陈天恩是嫌他家境不好,这么说也只是给他留个面子而已,他也无力反驳什么。但林家父母却觉得既然人家父亲不同意就算了,何不去看看廖家二小姐呢?


林语堂一心想着陈锦端,哪有心情去看别的女人。结果没几天,就听说陈天恩给女儿介绍了富家公子。林语堂因为失恋,每天把自己关在房中,不愿意出去。


最后还是姐姐用了激将法,跟他说:即便你娶了陈锦端回来,你养得起吗?陈天恩也是给你个台阶下,让你去看看廖家小姐,人家还不一定能相中你呢!”


姐姐的话,无疑又戳中了林语堂的痛处,他一气之下,竟决定去廖家看看那个二小姐。可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去竟然收获了陪伴自己一生的爱人。



-3-廖家二小姐


廖家能与陈天恩家做邻居,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廖父是当地知名的银行家,而廖家二小姐对林语堂却是早有耳闻,如今他竟然跑上门来跟自己相亲,让她觉得受宠若惊。


廖家二小姐尽管长得有些微胖,没有陈锦端那么漂亮,但她性格爽朗,敢爱敢恨,同样是千金小姐,她一点也不骄纵,反倒有些大大咧咧的,这让林语堂觉得跟她相处十分轻松,完全不用拘谨。


后来林语堂把廖翠凤邀请到家中吃饭,没想到这个千金小姐,竟然主动去厨房帮忙,她这个举动,让林语堂对她开始有了好感,林语堂晚年在回忆录中曾写过:“她到我家去吃饭,与母亲相聊甚欢,看她笨拙刷碗的样子,我知道,她将是我要娶回家的人。”


都说男人是用眼睛来恋爱的,所以在他遇见陈锦端时,被她的美貌所折服,觉得世间种种美好,都敌不过她的笑颜。但在他与廖翠凤相处后,她的朴实和亲切,让他感受到了人间烟火气,那一刻他才觉得或许她才是能和我共度此生的人。


结果林语堂又经历了一次对方父母的反对,但廖翠凤不是陈锦端,她面对父母的反对,坚定不移地说: 我嫁的是他的人,又不是钱,他对我好就够了,穷又有什么关系!


林语堂听到这句话时,感动不已,他也暗下决心这辈子一定要对她好。因为他知道对于一个千金小姐来说,选择反抗父母,下嫁给他这种穷书生,需要多大的勇气。陈锦端不就是没有勇气迈过那一步吗?



-4- 白首不相离


1919年1月,林语堂与廖翠凤步入了结婚的礼堂,婚礼当天,林语堂当着满堂宾客的面,亲手烧掉了两人的婚书,他说:“婚书只有离婚的时候才用得到,我们此生不会分离。” 


婚后不久,林语堂便带着妻子去欧美留学,尽管异国他乡的生活十分艰难,但林语堂始终不愿接受老丈人的资助,他不想被别人说闲话,毕竟他娶廖翠凤是出于自己的真心,而并非是贪图廖家的钱,更不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廖翠凤自然懂得丈夫的心思,在外面的生活再难,她都不曾跟家中诉苦和索取,这个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学会了做饭洗衣、省吃俭用,而在异国他乡共患难的这段经历,也让两个人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结婚快四年时,廖翠凤才敢怀孕,但因为经费不足,他们只能选择回国生孩子。此时的林语堂也拿到了博士文凭,回国后担任北京大学的教授,廖翠凤为他生下了三个女儿,两个人的生活也过得越来越好。


那时候的的民国才子们,都以打破包办婚姻为名,开始抛弃小脚妻子,另取新潮女性。廖翠凤也开始打趣林语堂:“那帮西装教授都抛弃了黄脸老妻,另娶新潮女生了,你好歹也是个教授,就不想赶个时髦?”林语堂却对她说:“这种时髦我是赶不了,毕竟离了你,我活不成呀!”


而林语堂也确实离不开她,遇到高兴的事,都得第一时间告诉她,即便是老夫老妻,每天他也少不了给她爱的抱抱和亲亲。



晚年林语堂,还曾经自豪地跟后辈们炫耀着,自己把一个老式婚姻变成了美好的爱情。确实,当年跟廖家二小姐相恋之初,确实并非出自于爱情,对她更多的是始于性格与人品,却在后来天长日久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渗透着爱情,两人相守了50多年,廖翠凤早已经变成了他心头的朱砂痣了。


但到了晚年,林语堂有时也会犯糊涂,经常看到女儿都觉得陌生,却偏偏对陈锦端念念不忘,甚至在陈锦端的大嫂来探望他时,他急切地问陈锦端怎么样了,得知她依然居住在厦门,他竟然兴奋地从轮椅上颤巍巍地撑起身,要去见她。


廖翠凤听了却没有生气,只是苦笑着劝阻他:“语堂,你又不能走路,怎么去厦门啊!”这话虽然简单,却可以看出廖翠凤在与丈夫相处的这50多年来,给予了他多少理解与包容。



所以林语堂才可以写出《赖柏英》来怀念自己的初恋,可以在《八十自述》里提起刻骨铭心的前女友,其实他并非不在意妻子的感受,而是他知道性格爽朗的妻子,从来不会去计较这些前尘往事,而且对两人的感情一直很有信心,廖翠凤还时常用前女友来打趣丈夫。


据林语堂女儿回忆:因为父母感情很好,所以母亲充满自信,经常得意地告诉我们,父亲以前爱过锦端姨,但嫁他的,不是当时看不起他的陈天恩的女儿,而是那个说出‘没有钱不要紧’的廖翠凤。


廖翠凤始终坚信丈夫深爱自己,她知道丈夫对陈锦端并非爱得有多深,而是年龄越大,对那些青春往事越发怀念,何况他当时还为此伤了自尊,她又怎么会不懂得丈夫的隐痛呢!所以丈夫在她面前从不掩饰什么,她觉得这样最好,就是要丈夫安安心心做自己。



林语堂与妻子廖翠凤50年的金婚纪念日,特意给自己买了一枚刻着”金玉缘”的金质胸针,还送给妻子一只金手镯,来纪念两人共同走过的50年,在他看来他们的结合就是金玉良缘,是婚姻里最好的模样,他还当着亲朋好友的面,为妻子献上深情的一吻。


他们这一生没有生离,只有死别,1976年,林语堂去世,廖翠凤完全适应不了没有他的生活,经常对着丈夫的墓碑聊家常,就好像他从未离开一样。


直到1987年,年迈的廖翠凤到了弥留之际,她一直抚摸着丈夫送给她的那个金手镯,上面还刻着一首被林语堂翻译成中文的外国的诗歌:


“同心如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

 幽冥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她笑了,如今她终于要去赴约了......


诗词散文课堂
欢迎进入诗词散文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