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建筑背后的故事 |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浅谈网师园的归隐主题

政务   2024-11-28 18:04   江苏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加强对苏州文物建筑的价值挖掘,营造“文物保护,全民参与”的优良氛围,我们近期举办了“文物建筑背后的故事”征文比赛。经过激烈角逐和认真评选,十篇优秀作品脱颖而出。




即日起

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将陆续发布这些精彩作品

带您走进文物建筑的悠久历史

感受文化的魅力

今天一起来看第二期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浅谈网师园的归隐主题


作者:刘清华




十全街两旁店铺各有特色,美食美物丰富无比,因此游人如织,热闹非常。但走到路口一转身进入阔家头巷,喧嚣即刻消失,一条石板路通向的是小巷民居,里面藏着网师园。


网师者,渔夫也,清朝乾隆年间得名,园内有水塘一汪,南宋时园名“渔隐”,可见历任园主皆懂园趣,一脉相承。


“苏州园林甲天下”。“甲”不仅体现在苏州园林数量多,更多的体现在文人主导的造园艺术和审美情趣贯穿其中。在园林里面,既有入世的积极一面,比如网师园一进门就能能看到轿厅上方的“清能早达”匾额,也有陶渊明式豁达轻松的一面——渔隐、网师,都是归隐思想的体现。入世和出世,这看似矛盾的对立面,因为园林这种形式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丰富,在姑苏城内得以有机的结合起来,毫不违和。一方面,历史上的读书人和士大夫无一不想建功立业、拔萃翰林、青史留名。另一方面,这一群体中,功成身退者有之,心灰意冷者有之、官场失意者有之,“性本爱丘山”者有之,陶渊明的归隐思想,深刻的影响着他们。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姑苏古城,自古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教兴盛,正是理想的隐居之所。“结庐在人境”,只需几堵白墙灰瓦,便“而无车马喧”。入可归隐读书,出可结交高士,精神世界和现实生活兼具,这便是江南私家园林的独特优势所在。


这样的优势并非凭空出现,原因之一是苏州汇集了最优秀的设计师如文徵明,培养了最高超的匠人群体如香山帮,使得文人园林的建造成为可能。最重要的原因是历代园主多是读书人,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因此,在漫长的历史的传承中,虽然园林的面积有大有小,但其格局布置和文化内核确是一脉相承、不断的丰富和完善的。以网师园为例,宋朝时先有万卷堂和名为“渔隐”的花圃,至清朝增小山丛桂轩、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等。虽然历史相隔久远,但文脉传承不变,因此读书藏书有万卷堂、五峰书屋、竹外一枝轩,休闲娱乐有月到风来亭和琴室。清朝与宋相隔数百年,清代的“网师”仍与宋代的“渔隐”遥相对应。即便今天很多的游客对古文一知半解,进到园中,总会在那一瞬间基因觉醒——看到万卷堂,自然会想到“读书破万卷”,勉励自己刻苦勤学;看到“露华馆”,自然就联想到“春风拂槛露华浓”诗句中美景美人的历史典故;看到濯缨水阁,自然想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句,再想到园主志趣高洁;看到殿春簃,自然想到“尚留芍药殿春风”,又会联想到满园的芍药是何等的盛况;看到“樵风径”,仿佛能看到砍柴之人乘风而归的无忧画面,甚至也能联想到“渔樵江渚,侣鱼虾而友麋鹿”的归隐思想。人们会发现,尽管园林包罗万象,亭台楼阁、雕塑、回廊、花窗、铺地、匾额楹联、家具陈设、树木花草、假山湖石等等应有尽有、项目繁多,这一切却没有割裂及龃龉之感,彼此之间无比和谐,相映成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除了眼前的美景,联想之下,竟有意境之感,俯仰之间,益增乐趣。这种乐趣,是园林作为载体,展现出来的千百年的中华优秀文化传承,这些文化,在入园后,具象化了。具体到网师园,“归隐”成了园林的主题,贯穿全园。


园林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最雅致、最高级的美学追求。近年来,网师园因玉兰花而声名鹊起,每年玉兰时节的万卷堂、梯云室、露华馆、云冈假山等处相机齐响,众人争睹。原因就是网师园的门窗、花窗,通过框景、露景等园林造景手法,让玉兰的美更加内敛、含蓄,提高了美的等级,耐人欣赏、回味无穷。这种含蓄美,也契合了“隐”这一主题。这种美,叫做中式美学。苏州园林旅游的兴盛,足可以证明中式美学的复兴和国人的文化自信。


苏州园林不仅承载了中式美学,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放松的场所和洗涤心灵的精神家园。近年来,苏州园林开始推出夜游项目,相比白天,夜游的趣味性更强。网师园的夜游包含了昆曲、古琴、舞蹈等多个项目,沉浸式体验。当游客在幽静的夜色中,听着冷泉亭中缓缓唱出的《清平乐》。在月影花香间,看着对面上演昆曲《牡丹亭·惊梦》。时光在那一刻凝结,一时分不清是古人穿越到现代,还是现代人穿越去了古代。小小的网师园,给了所有人一个在喧嚣生活中的宁静所在,让灵魂得以归隐。




来源:苏州市文广旅局文物处(文管办)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点赞、在看、分享 

👇

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
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官方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