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有长臂猿,集中于一个名字很霸气的山岭之中,但目前数量极少。

企业   2024-09-19 20:30   海南  
海南有长臂猿,集中于一个名字很霸气的山岭之中,曰“霸王岭”,那有多少只呢?
从前是有很多只的。
20世纪60年代初期总数仍多达2000多只。
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很快便锐减为30—40只。
到20世纪80年代,仅于霸王岭一地可见7—8只。
猿的锐减当然与自然环境的变化有关,但也与人有关。
起初,人们对猿是充满敬畏的。它手臂十分细长,但却也十分强壮,因此它擅长借用臂力将自己高高地抛向空中,穿梭于山林的巅峰,极少下地活动,因而即便是住在它们栖息地附近的人也极难窥见其踪影,人们往往只闻其声,却很少见其形。
于是,猿啼便在人与猿的相处当中扮演起了重要的角色,尤其在古典文学当中扮演起了各种重要意象。而谈猿啼,离不开三峡,离不开盛唐。杜甫有“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回”;白居易有“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诗仙太白则更是与猿有着各种各样的缘分,流放途中收到被赦消息、惊喜交加,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瞿塘峡送别友人、催人肠断,有“谷吟晴日,江猿啸晚风”;夜宿巫山下同情巫猿、感慨万分,有“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东坡先生在海南的日子里,也曾欣赏到猿鸟同乐,写下了“柏家渡西日欲落,青山上下猿鸟乐”
然而,在往后的记载中,我们逐渐变得残忍了起来。
《粤东笔记》记“琼州多猿,射之辄腾跃树杪,于四周伐去竹木,然后张网得之。”
琼州多猿,古人曾张网捕捉。捕猿颇费功夫,它手臂长,善攀援腾跃。众人得把其四周的竹木都伐倒,张网才能捕得。毁其家园,张网捕之,为何呢?——养猿或食猿。《道光琼州府志》记:当地人曾捉猿来养,离开森林的猿常难以存活,当地人便煎附子汁以救;《光绪崖州志》也有记:“土人以其臂骨为箸,可以验毒”,因为迷信长臂猿的骨头可以试毒,便将其做成了筷子。
明清开始的大面积乱砍滥伐和肆意猎杀,几乎是把长臂猿逼入了绝境,百年间,长臂猿就在国内多地完全灭绝,“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本只是诗人思乡之情的投射,却真成了后世大自然哀鸣的真实写照。

长臂猿

20世纪90年代时,海南特有物种海南长臂猿的数量仅存不到10只,仅分布在海南热带雨林的霸王岭片区等局部区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为极度濒危,距离灭绝只有一步之遥。
1980年1月,经广东省批准成立霸王岭保护区,1988年9月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截至2023年7月,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增至6群37只。但距离20世纪60年代的2000多只仍遥遥。
一万年前,它们选择了这座温暖的小岛,月色摇晃树影,穿梭在热带雨林。如今,当人们开始觉醒,梦便不再血淋淋。
何杰华海南三书
 购买作者亲签定制版,请加微信:LYMDHN

另一面的海南
《另一面的海南》《文昌传》《海瑞传》作者。海南省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首席顾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