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仓与陶灶
TAO
陶器是一种古老的陶瓷制品,主要由陶土经过成型、干燥和高温烧制而成。它具有吸水性,通常不施釉或施以低温釉。陶器的种类繁多,包括日用陶、艺术陶、建筑陶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陶器的国家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彩陶。陶器的制作工艺和装饰手法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陶艺文化。
陶
古
韵
灶
Cultural
Relic
陶灶是一种古代烹饪用具,主要由陶土制成,用于烹饪食物。它在中国古代家庭中非常普遍,尤其在汉代至唐代期间。陶灶通常具有炉膛和烟囱,有的还配有多个火眼,可以同时烹饪多种食物。其设计考虑到了通风和热效率,使得烹饪更为高效。陶灶的形状多样,有的模仿了当时房屋的样式,有的则更为简化。考古发现表明,陶灶在不同地区和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征。
陶灶的使用也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关,它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人们对火神的崇拜和对食物的敬畏。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灶逐渐被铁制和铜制的灶具所取代,但它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陶灶(汉)
2003年管城回族区郑州卷烟厂汉墓出土。
长方形,前壁开有半圆形火门,后壁高起开一挡烟墙,灶面开两火眼。两火眼上分别放置一釜一甑。釜为敛口,折腹,平底。甑为敞口,斜腹,平底,底部有孔。其中甑内放置陶勺。灶面及前壁火门两侧饰菱形纹。长29.9厘米,宽17厘米,高20.5厘米。现藏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陶
古
韵
仓
Cultural
Relic
陶仓是一种古代中国的储藏设施,主要用于存放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它通常由陶土制成,形状多为圆柱形或长方形,内部有隔层,以防止粮食受潮和霉变。陶仓的出现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的发展,陶仓的使用也逐渐普及。在古代中国,陶仓是家庭和国家储粮的重要方式,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稳定社会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陶仓文化是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汉代至唐代。陶仓文化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和丧葬习俗。在这一时期,人们普遍认为死后世界与生前相似,因此在墓葬中放置陶仓,以供死者在阴间使用。这些陶仓通常模仿了当时的谷仓样式,有的还装饰有精细的纹饰和图案,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和工艺水平。陶仓的制作和使用,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和准备,也反映了农业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彩绘陶仓(汉)
2005年管城回族区郑州卷烟厂技改
项汉墓出土。小口,圆唇,矮束领,腹部似筒状,腹下部略收,平底。外饰彩绘,通身饰凹弦纹,腹部饰五道黄色带状彩绘。口径8.8厘米,底径14厘米,高29厘米。现藏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策划:区委宣传部思想道德建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