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伟力】从修建红旗渠闯过的疑难工程看林州人的智慧 | 郭新林
文摘
文化
2024-11-16 06:01
河南
*诗歌 同学情--常流海
*林县方言岛 解析林县方言中的几个生僻字--尚 善
*诗海撷英 雨后太行--邓清泉
*素秋之约 天下第一华塔--申向利
说明:发表先后以当天发布为准。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文|郭新林
人工天河——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她的修成充分展现了林州人民的智慧与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和技术难题,林州人凭借智慧和勇气,成功闯过了多个疑难工程。
红旗渠开工,首战就是漳河截流,建造拦河坝。这一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是由任村公社500名社员干的。他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劳动,完成了一二级截流,第三级截流就是合拢,这时两边的水都被堵住了,挤到中间仅有十米宽的低谷,河水奔腾咆哮。投进的沙袋,石块,被急流一冲而尽,就是一二百公斤的大石头投进去,也被冲得无影无踪,这时截流成了大难题。怎么办?工地营部领导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办法找群众!”于是,领导、民工围在一起,思索解决办法,你一计,他一策,提了很多宝贵意见,最后决定用人墙堵水的办法,经过反复争论,一致认为此法可行。可是当时天气寒冷,漳河两岸冰雪未消,河水寒气扑人,人能受得了吗?此时,几名青年积极分子表态说:我们是长在红旗下的新青年,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没困难,遇到困难就退缩,咋能称得新青年!
于是,40名青年脱衣下水,冲向急流,他们手挽手,肩并肩,形成了道道人墙,使急流打起了回旋,浊漳河狂暴的气焰霎时大减,负责垒砌的民工们,手疾眼快,急步流星地抬石头,背沙袋,在人墙下游垒起一块块巨石,贴上一个个沙袋,填下一筐筐石渣,终于把急流截住了,为施工创造了条件。1960年5月1日,渠首拦河大坝胜利竣工。这一壮举体现了林州人在困难面前的团结与决心。
作为红旗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的凿通面临极大挑战。此处工程,地理位置特殊,进口左侧为一条深沟,崖壁陡峭,西边崖壁像弯弓,如同鬼斧神工一刀切,人称:“小鬼脸”,东边是巨石累累的狼牙山,上边是金鸡脑,穿过狼牙山到寺沟是红旗渠的又一险段。
1960年3月4日,总指挥部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共青团红旗渠委员会,工地团委接受了这一任务后,团委书记张汉良,技术员钟志远等人到实地研究,制订出了施工办法。万事开头难。横水公社九家庄村青年贾九虎,腰系绳索,凌空作业,在悬崖上挖出了炮眼,打响了凿洞的第一炮,接着又选出了4名炮手,用木杆把炸药包顶在石壁上放炮,硬是炸出了一条梯形小道,接着大队人马上阵。先是由横水公社组织了320名青年施工。为了加快进度,后又从各公社挑选了300名青年组成了突击队,昼夜奋战,突击施工。为了争取时间,青年们献计献策,研究有效措施:一是扩大工作面。在隧洞旁边开了5个旁洞,由两个工作面增加到12个;二是改进爆破方法。青年们根据山形、地形、岩石形,创造出了三角炮、瓦缸炮、立炮、台炮、连环炮等凿洞爆破新技术,日进度由0.3米,提高到2.8米;三是改进工具。青年洞的红石头,一锤下去只能打个白点,工效太低,后来从洛阳借来一部风钻机,可是钻了不到0.3米深,就毁掉40多个钻头。为了攻破钻头这一关,又从横水机械厂调来两名技工,专门研究解决钻头问题。他们经过琢磨洞内岩石的特性,洛阳钻头的优缺点,研制出了既不软又不硬而耐磨性强的优质钻头,破解了这一难题。由于措施得力,经过一年零五个月艰苦奋战,1961年7月15日,青年洞全线贯通,提前完成了任务。
总干渠穿山越岭,延伸到白家庄,被浊河拦住。该河平时干涸断流,一到汛期洪水暴发,上千流量奔腾而下,按设计红旗渠必须穿河而过。该工程难就难在渠河交叉问题上。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先搞设计,如果请专家来设计,不但误的时间长,而且费用还高,所以决定民工们自己设计。工地技术员们经过现场勘测,决定在渠河交叉处建筑空心坝,设计坝体呈弓形,坝腹为双孔涵洞,可以弓上走洪水,弓腹走渠水,全部就地取材,用料石垒砌。方案制订出来后,有的人持怀疑态度说:“还没见过什么书上有这种设计方法?”民工们自信地说;“我们把洞完成后,写到书上不就有了吗?”红旗渠通水到现在50多年了,空心坝运行一直良好。这一工程建筑设计既经济又实用,充分展现了林州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作为红旗渠一干渠上的重点工程,桃园大桥的施工难度极大。这一艰巨工程交给了能工巧匠多而闻名的采桑公社,号称鲁班之乡的南采桑、南景色、下川三个大队承担修建。该工程按照设计的方案,桥下走洪水,渡槽中间流渠水,渡槽上面跑汽车。该桥施工难度很大,南北飞越100米宽,34米高,共7孔,每个桥孔跨度8米,仅起拱搭架就需用木杆3000余根,算上搭脚手架,木料用的就更多了。
这么多的木料从那里来啊!这一艰巨任务落在了公社党委委员、工地指挥长郭增堂身上,他和工地技术员秦永录,以及三个大队的连长,组成了攻坚小组,他们根据立木顶千斤的原理,设想改双梁搭架为通梁搭架,改用石头代替顶梁柱,减少肋条,称之为简易搭架法,这样一下可节省木料2000多根,而且提高了工效。经过186天的奋战,使大桥胜利落成,采桑营又一次战出了威风。桃园渡槽好威风,
采桑民工修建成。
桥下汛期流洪水,
槽中渠水缓缓行。
桥面南北通大道,
一桥三用多功能。
林县人民多壮志,
敢与鲁班来比功?
在三条干渠通水典礼时,采桑营被评为特等模范营。上述三个连也被评为特等模范连,郭增堂个人被评为红旗渠建设特等劳模。红旗渠的修建历时十年,全长1500公里,其间疑难工程何止这些?在这些工程中,无一不彰显出林州人民智慧与坚韧不拔精神的结晶。这一伟大工程不仅解决了当地的用水问题,更成为了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 - 作 者 简 介-
郭新林 笔名怀艺,林州市东姚镇辛村人,1937年10月出生。退休干部,历任教师,完小校长,采桑公社办公室主任,党委副书记,林县化肥厂、红旗渠水泥厂党委副书记、厂长,林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End-
【民间故事】秦母劝孝快板感浪子 | 郭新林(文)新生(播讲)
河顺文艺
监制 / 魏俊彦
编审 / 王俭周 杨存保
本期编辑 | 李明生 新 生
投稿邮箱:weijunyanlz@163.com
监制微信:w6816831
编辑部主任微信:ianshu5678
编辑微信:sxf7301 cdf8207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