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关山万里,“长城人家”这样烽火相传

乐活   社会   2024-09-16 21:01   北京  

2023年8月29日在山西省偏关县拍摄的晨曦下的黄河老牛湾,长城和黄河在此“握手”。


“九曲黄河十八弯,神牛开河到偏关。明灯一亮受惊吓,转身犁出个老牛湾……”
行走在山西省偏关县老牛湾村的古堡之中,曾担任多年村支书的吕成贵手指黄河边的“望河楼”(老牛湾2号烽火台),缓缓吟出这首家乡民谣。
地处晋西北的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境内长城纵横交错,曲折蜿蜒,有着“中华长城古堡第一县”的美誉。巍巍长城与滔滔黄河在老牛湾“握手”,形成了神奇壮丽的自然景观。

吕成贵在山西省偏关县老牛湾村留影(2023年8月29日摄)。


1965年出生的“吕叔”,是地地道道的老牛湾人,从中学时期开始就对长城文化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宣传长城保护。
“当时,老百姓没有多少保护意识,也搞不懂为啥要保护,”谈起往事,“吕叔”语气沉重地说,“可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每破坏、消失一点,就等于失去一笔财富。”


吕成贵在位于偏关县老牛湾村的望河楼考察长城(1999年7月15日摄,资料照片)。
吕成贵经过偏关县老营堡附近的一段长城。老营堡是明代长城的一座重要城堡(2023年8月28日摄)。
在偏关县老营堡附近的一段长城,吕成贵使用指南针测定方位。随身携带卷尺、指南针和锯子,是吕成贵多年考察长城、寻访古堡养成的习惯(2023年8月28日摄)。

在偏关县滑石涧堡,吕成贵试图折断一棵生长在古堡大门处的野树。树木的根系往往会导致墙体胀坏或开裂,是破坏长城的潜在威胁之一(2023年8月29日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吕叔”结合自己多年长城考察的调研结果,提出在老牛湾打造“长城文化、黄河文化、边塞文化”,其中有关老牛湾旅游开发的设想,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
2008年,老牛湾风景区开始运营,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现在,老牛湾村建起了30多家农家乐。每到旅游旺季,游客们都会慕名到这里“打卡”,领略万里长城与母亲之河“相遇”的独特风景。
依托长城和黄河两大旅游资源,乡亲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年人均收入从2008年的不足1800元提升到如今的两万多元。


这是2023年8月18日拍摄的宁夏盐池县瞭马墩烽火台。

长城是世界上规模、体量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文物、合理开发,给长城沿线居民带来了无形的财富。
宁夏盐池,因县域周围分布多个天然盐湖而得名,自古就是军事要冲。境内现有隋长城一道、明长城三道,总长约259公里,沿线还有众多古城堡、烽火台。在这里,一条35公里长的长城旅游观光路,串联起英雄堡、八步战台、安定堡等多处长城古迹。这条按三级公路标准设计的旅游观光路,路况好,标识明确,沿途设有观景台、休憩长廊等,极大地方便了自驾游和长城文化爱好者。


这是2023年8月17日在宁夏盐池县长城新村拍摄的盐池长城民俗博物馆,远处是明长城(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除了古长城遗迹,很多人也会慕名来到盐城县长城新村的一座四合院参观。四合院门口,“盐池长城民俗博物馆”的黑漆牌匾高悬于上。院落的一角,按照烽火台的样式营建。登高北望,不远处就是明长城,当地人俗称“头道边”。
物理老师陈静和丈夫高万东是这座四合院的主人,也是这座小型民间博物馆的创办者。



采访那天,夫妻俩刚从山西大同“出差”归来不久——二人是受邀参加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举办的长城沿线博物馆、纪念馆、乡村博物馆建设研讨班。
丈夫高万东自豪地说,“我们是最小的一个(博物馆),却是发言人数最多的”,大家听他们的故事几乎入了迷。
高万东是个热情的西北汉子,忙前忙后地给我们介绍情况。相比之下,妻子陈静话少了些,接受采访时让我感觉“谈得不透”。
后来才得知,夫妇俩曾几次接到自称“记者”的“采访”邀约,所以不太相信我从北京跑到宁夏盐池只是为了“报道”他们的故事。随着采访的深入,特别是我和同事们一起与夫妇俩起早贪黑“跑长城”,陈静逐渐“放开了”。


陈静在用无人机航拍晚霞里的五墩烽火台(2023年8月17日摄)。


生于斯、长于斯,陈静和高万东有着一份难以割舍的长城情缘。我问他们,日常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是什么。夫妇二人不约而同地回答,长城。
从2008年零散拍摄长城开始,到2014年着手系统性记录盐池境内的长城,两口子几乎拿出了全部业余时间“跑长城”,足迹踏遍盐池全县。


夕阳下,陈静和丈夫高万东在拍摄五墩烽火台附近的长城(2023年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陈静和丈夫高万东来到他们自费认领的一处烽火台(2023年8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目前,陈静和高万东的“长城之旅”已经超过十万公里,所拍摄的照片累计也有十余万张。实地探访时,夫妇俩除了拍照,还认真记录下每一处的遗存位置及规模尺寸,多年积累汇编,于2019年自费出版了《图说盐池长城》一书,详细介绍当地的长城历史和文化内涵。
为了“长城”,夫妇俩几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他们买下了如今这座四合院,却拿出三分之二的面积建设博物馆,一家人挤在偏房。由于特别喜欢“瞭马墩”(安定堡村3号烽火台),夫妇二人加入盐池县长城保护学会后,自愿捐资5000元,把它“认领”了下来。
临别时,我与高万东坐在树下聊天。我问他,博物馆未来能否盛得下他们搜集来的各种展品。高万东笑着答道,“等有了钱,再扩建”,言语间没有一丝犹豫。


位于山西省偏关县的明长城(2023年8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为长城倾尽所有的,又何止陈静和高万东。前文提到的吕成贵,年轻时就搞发明、办公司,成了“先富起来”的那批人。但是,他念念不忘的是村里的乡亲们。研究长城,保护长城,一方面是他的个人爱好,另一方面是他不忍村里人“守着宝藏去寻宝”。任职期间,他竭尽全力宣传长城,终于打响了“老牛湾”这个旅游品牌。

吕成贵家的炕头上堆满了与长城历史文化相关的资料(2023年8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在偏关县老牛湾村,吕成贵在调试其制作的长城文创产品(2023年8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晨光 摄


富裕起来的长城人家,越来越重视古老家园的保护。“吕叔”却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长城文化的研究之中。在他看来,只有更多地了解长城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保护长城。

吕成贵开车前往位于偏关县的滑石涧堡考察寻访(2023年8月29日摄)。
在偏关县滑石涧堡,吕成贵用手机记录下古堡大门如今的模样。虽然历经数百年风雨,拱门匾额上的“镇宁”二字依旧清晰可见(2023年8月29日摄)。

在偏关县滑石涧堡,吕成贵在草丛中寻访古堡当年的历史遗存(2023年8月29日摄)。


雄鸡破晓,望河楼处,“吕叔”发动汽车,再次踏上实地寻访和文献印证之旅。
身后,晨曦初染,家乡的老牛湾堡又迎来新的一天。


|点击下图查看相关报道|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城篇|黄河岸边“长城痴”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长城篇|为长城“画像”的西北夫妻

记者:刘金海

新华视界
新华社摄影部官方视觉分享平台。着力于图片新闻整合,紧跟时事热点,把握社会脉络,在“视界”中呈现世界发展的轨迹。以专业姿态拓展视觉新闻的广度和深度,以新锐视角探寻不一样的影像表达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