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兴胜、段晓文||日常生活教育与政治动员:革命年代中共妇女教材编写问题述论

学术   2024-11-12 12:00   河南  
点击“史学月刊”
即可关注我们


日常生活教育与政治动员:革命年代中共妇女教材编写问题述论



赵兴胜:山东大学历史学院

段晓文:山东大学历史学院


革命年代,为发展妇女教育,动员妇女参加革命、参加根据地和解放区建设,中共组织编纂过一批专门为妇女所用的教材。

早在苏区时期,中共就非常重视妇女教育和妇女政治动员问题。这个时期尚没有专门面向妇女的教材编写。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进一步加强了妇女教育工作。各地中共组织在推动妇女教育运动的同时,也开始探索妇女专用教材的编写问题,并陆续取得了一批初步成果。部分教材得到了广泛翻印、传播,其意义毋庸赘言。但整体上看,上述教材总量偏少,体系不完善,尤其是大部分教材偏重政治宣传教育。

事实上,妇女有更多现实生活问题。一方面,农村社会对成年男女一起上课的抵触较大,男人们、公婆们或基于个人心理,或基于家庭经济考虑,对妇女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反对者居多。另一方面,妇女们感兴趣的话题与男性不同,后者喜欢与生产相关的课程内容,而前者则更喜欢内容简单、贴近生活、教唱歌的《识字课本》。妇女也不习惯自上而下的教学方式。诸如此类,都影响了妇女参加教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因此,随着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政学、官民各界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入手,积极探索改进妇女教育工作的路径与方法。一,在理论层面, 必须教育妇女保育儿童,教育其卫生常识,组织其生产。二,在实践层面,许多妇女教育工作者通过自编教材的方式,将与妇女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纳入教学中,调动妇女学习的积极性。三,在社会层面,以《新华日报》为代表的舆论界,刊文强调妇女教育要“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四,在政策层面,中共中央根据中央妇委意见,在1943年2月通过实施了《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后以“四三决定”之名载入史册),确定了从经济丰裕和经济独立入手,提高妇女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妇女生活,实现妇女解放任务的新战略,并指出妇女教育应结合生产,“认识有关生产的文字,编制在生产时歌唱的小调等”。以上述探索为基础,革命根据地的妇女教材编纂指导思想日渐成熟。

在革命年代的妇女教材编写过程中,除卫生类教材外,其他如政治、识字、干部教育等教材,均有程度不同的“诉苦”内容,且通常情况下是这些教材的开篇第一课。整体上看,妇女教材中的“诉苦”,有以下特点。

其一,在内容上有一个逐渐深化和丰富的过程。其二,比较系统地梳理了妇女之苦的种种表现。具体说来:一是性别歧视。二是生活极其艰辛。三是没有家庭和社会地位。四是生育之苦。五是备受战争之苦。六是没有文化之苦。其三,深入分析了妇女之苦的根源。这方面的论述比较多, 虽然表述各有侧重,然矛头所指皆为旧思想、旧制度。其四,清晰地指出了解除妇女之苦的道路。概要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积极投身民族解放战争。这在抗战时期的相关教材中有比较充分的论述。二是积极参加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这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相关教材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三是向苏联妇女学习。许多教材介绍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对其妇女的各种权利保障,同时,这些教材也指出,苏联妇女的美好生活就是解放区妇女的明天,通过参与革命斗争、从事劳动生产、努力学习文化和创造文化,中国妇女也可以过上和她们一样的幸福生活。

此外,还需要特别关注的是,这些教材在推动“诉苦”运动的同时,也常常宣扬实现了思想解放的妇女们的“吃苦”精神。妇女教材中的“诉苦”,巧妙地将个体的痛苦,与根据地每个家庭的痛苦、妇女群体的痛苦乃至根据地全体人民的痛苦联系在了一起,使其成为推动妇女“进行各式各样的斗争”的重要力量。

工农群众,尤其是妇女的文化水平低,是革命根据地的普遍现象。因此,在妇女中开展“文字启蒙的工作”,也就成为动员广大妇女参加革命战争的先决条件之一。为适应这种需求,根据地的妇女教材把推动识字、扫除文盲作为其首要任务,在多个层面进行了探索。其一,大力宣传识字的重要性。其二,内容上以满足妇女生活需求为宗旨。其三,不断提炼符合妇女实际的教学方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两点:一是“从简到繁”和“适当重复”原则的提出和运用,以此增强学员的“信心与恒心”,在不断重复中提高学习效率。二是重视启发式教学。上述探索,对于提升根据地妇女教材的吸引力,推动更多妇女参与识字活动,掌握文化翻身工具,其意义毋庸赘言。

极端贫困是战前根据地的普遍现象。随着根据地建设的深入,中共妇女运动指导思想逐渐转向发动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协助其家庭摆脱贫困,实现其“人财两旺,过好日子”的梦想。基于以上,根据地妇女教材也把宣传鼓动妇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作为其主要内容。其一,为贫苦妇女们描述了美好生活的图景。其二,介绍了许多致富的知识和方法。其三,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劳动妇女的故事,提供了诸多示范和榜样。

以妇婴卫生教育为主旨的教材编写是同期根据地妇女教材中最具特色者,也最能体现“教学内容要与学员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一致”的妇女教育指导思想。之所以这么讲,缘于以下几点。其一,以适应根据地妇女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中央、边区和各根据地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以加强卫生教育、改善妇婴健康。妇女专用卫生教材就是在此背景下、适应此类需求编写的,其作用与意义可以想见。其二,具有多样化和专业化特点。“四三决定”发布后,新出版的卫生类妇女教材,与此前相比有了显著变化:一是总量增多,专业性越来越强,针对性越来越明显。二是知识体系丰富,重点突出。三是图文并茂,讲解细致。其三,努力吸收民间和地方经验。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根据地民众也积累了许多卫生知识和经验,如丰富的中医中药知识。与此同时,根据地建立后,教育和卫生工作者也积极探索适应基层妇女生活需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概而言之,革命年代中共的妇女教材编纂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侧重政治教育到以农村日常生活为重心、教学方法灵活生动的转变过程。这些教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同期国民政府所编同类教材相比,具有鲜明的革命性特点:一,它以服务工农大众特别是失学妇女为中心,具有鲜明的人民性特点。二,它在内容上以生活生产知识普及为中心,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三,它的取材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特别是包含了大批走出家门、建功立业的工农妇女的生动案例,并介绍了许多其他国家特别是苏联的妇女状况,具有鲜明的现实性。这些教材编纂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实践经验,也是中共革命精神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强的现实启发性,值得更进一步的发掘总结。

[说明:该文章刊发于《江西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摘编自《历史与社会(文摘)》2024年第3期。]

END


史学月刊
《史学月刊》杂志是史学专业刊物,发表高水平的史学研究成果,致力于培养新人。此号为本刊唯一官方公众号,主要提供本刊各期精彩文章,学界信息、学术文摘等。欢迎广大读者订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