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在浙江温州,曹女士出售闲置劳力士手表后,竟陷入一场意想不到的法律纠纷。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也让我们对司法程序和个人权益保护有了更多的思考。
事件经过
2024 年 6 月,曹女士在二手交易平台以 14.8 万元出售丈夫闲置的劳力士手表。手表是丈夫朋友所赠,几乎全新。曹女士询价当地回收店未得满意报价后选择网络售卖。贵阳买家购得手表,曹女士顺利收款。然而不到一小时,银行冻结其账户,警方通知她涉嫌诈骗。
在被警方带走调查中,曹女士得知买家付款中的 14 万元涉嫌诈骗所得。温州警方确认她非直接涉案人员,但贵阳警方却要求她退还“赃款”,否则不解除在逃身份。曹女士对此感到不解和愤怒,认为自己是合法卖家,不应承担退赃责任。
无奈之举
这对曹女士来说极其不公,她本是通过正规渠道出售物品、收款,却遭遇如此困境。公众对此也充满质疑,为何与诈骗案无直接关联的售卖者要返还资金?
争议与维权
曹女士的遭遇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从法律角度看,通常卖家不知资金来源应视为善意取得,曹女士在售卖中无参与诈骗或获取非法利益行为,理应受法律保护。贵阳警方的做法虽意在追回赃款,却未考虑曹女士作为善意第三方的权益,在程序和人情上引发不满和同情。
为寻求公正,曹女士已向上级机关举报,并准备通过司法诉讼捍卫合法权益。这起事件挑战了司法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希望相关部门能全面考虑各方合法权益,避免对无辜第三方造成伤害。案件结果有待进一步审理裁决,它关乎个体损失,更关乎社会对法治、公平与正义的信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