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旧蜉蝣——StillShow by Stilllife,展览开幕现场,上海
2024.11.02 - 11.11
图片:Huahan Zhang
Stilllife于11月2日至11日在上海举办其年度标志性群展StillShow,主题为“恋旧蜉蝣”,展览位于历史悠久的洛克·外滩源众安·美丰大楼一层。延续了5月在纽约首届StillShow的主题,本次展览以一系列作品探讨记忆、身份与文化传承在后全球化时代的转变,成为连接东西方文化对话的重要平台。通过这次巡回艺术展,Stilllife强调了其作为活跃于上海与纽约之间的少数新生代华人社群之一的独特性,增进跨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快闪形式使Stilllife能够灵活适应各个地区的环境,同时突出全球化背景下的身份认同,打造国际艺术社群。
今年五月在纽约举办的第一届Stillshow着眼于信息无孔不入的赛博时代对于人类主体性的消弭,而作为Stilllife跨出美洲大陆、寻找故土源渠的第一步,本次双城展览上海站从上述的庞大主题中得到灵感,意欲抓取那消逝过程中关乎文化溯源和个人寻根的审美议题,来进一步探讨后全球化背景下“记忆”这一概念的延展与变异。
恋旧蜉蝣——StillShow by Stilllife,展览现场,上海
2024.11.02 - 11.11
图片:Alessandro Wang
当今社会,地域文化正随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资本化生产而与实际地域脱钩;而个体穿梭于纷杂的物理世界和虚拟空间,似乎越是参与其中,越是无所依。大他者——如民族主义、文化同质性、集体历史、社会共识——的逐渐崩溃正在从根本上瓦解社群所共同拥有的稳固性,那种线性的、共同的历史观不仅变得摇摇欲坠,更在文化、政治、精神等方方面面与个体发生断裂。正是这种不稳固主体的丧失感正激发了我们对于“回到过去(某时某处)”的渴望。
恋旧蜉蝣——StillShow by Stilllife,展览现场,上海
2024.11.02 - 11.11
图片:Alessandro Wang
从雅克·拉康的角度想,“回”是人终其一生重复的动作——回到“镜像阶段”之前未被外在“大他者”扭曲、异化的自性本源。既是一种对于精神家园的西西弗式的复古归途,也是对于想象中的自我的纳西索式的怜恋。“回”或许是怀恋那种已然丧失了的稳固(或是因为丧失而稳固)的历史,将目光投向过去的记忆,我们企图对抗这个非线性历史时代的倒错、矛盾、和不确定。这种广泛的怀恋似乎并不仅是渴望再现过去某些特殊时刻,同时也是一种更为隐秘的情感表达,是为了确认自我的稳固内在性的表达。
恋旧蜉蝣——StillShow by Stilllife,展览现场,上海
2024.11.02 - 11.11
图片:Alessandro Wang
而我们(尤指年轻的一代)似乎十分善于捕捉那些象征“记忆“的五感特质,胶片上的噪点和光斑(复古滤镜),物体表面因风化而产生的斑驳,旧家具的复杂雕花(做旧设计),一切褪色的、模糊的、轻微发霉的、不确定的、碎片的、过曝的、特定纹样、混响回声(reverb)……时间在一阵闪光灯的光眩后进入梦幻。
恋旧蜉蝣——StillShow by Stilllife,展览开幕现场,上海
2024.11.02 - 11.11
图片:Huahan Zhang
维兰·傅拉瑟(Vilem Flusser)曾在《后历史》(Post-History)一书中指出,由于电子媒介无时无刻不记录着纷杂无序的信息,记忆由内在且个人化的变为外在而客体化的,随时可取用,随时也可被搁置,人们主动地摄入着但又被动地遗失着记忆的字节。因此,能够满足甚至是深深刺激那种怀旧情绪的对象,实际上也可以是某段剥离个体经验的过往。
恋旧蜉蝣——StillShow by Stilllife,展览开幕现场,上海
2024.11.02 - 11.11
图片:Huahan Zhang
在“回”的代偿心理催化下,我们所想要怀念的或回到的,并不是个人的记忆或经历,而是任何一段能够被主体认同的历史碎片,即便是人造的碎片。借用罗兰巴特的概念,个体向历史投射完全私人的“外延”(punctum),记忆和历史在微观层面上被“一种怀旧的感觉”取代了。终于,回忆正在成为一个漂浮的符号化概念。
恋旧蜉蝣——StillShow by Stilllife,展览开幕现场,上海
2024.11.02 - 11.11
图片:Huahan Zhang
然而这种看似美好的替代性记忆补偿真的可行吗?这种恋旧情绪是否能成为一种逃避现实的乌托邦式出口?如上述所提到的,他者和自我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一个个大他者的瓦解,一个个小他者又被创立起来,我们似乎必须依托他者来确定自我。而所谓恋旧、所谓“回”实际上都是非理性的渴望,回到源初自性并不等同于回到任何一个寄托归属感、熟悉感的地方,我们能回到的也许是一个个短暂的恋旧瞬间。
恋旧蜉蝣——StillShow by Stilllife,展览开幕现场,上海
2024.11.02 - 11.11
图片:Huahan Zhang
本次展览题为“恋旧蜉蝣”,汇集了13位艺术家,通过雕塑、影像和绘画等多样的作品,以新一代的视角探讨自我寻觅之旅。Alice Gong Xiaowen将个人文化符号凝练为抽象简约的雕塑作品;顾幸子梦幻般的构图揭示了纯真历史中模糊的关系;郭思涵的画作通过融合技术记忆,指向人类之上的某种存在;Brittni Ann Harvey的雕塑作品在宗教叙事中吟诵物质历史;Harry Gould Harvey IV 的装置与绘画作品深入故乡的历史,将当地材料与民间传说结合,探讨神秘主义与工人阶级生活的交织;李丝竹的动态雕塑呈现道家式的宁静平衡,从而反映出观者的内心;Gozie Ojini对拾得物件进行历史和材质再创造,探索其作为物体在特定情境中的情感共鸣;Ren Light Pan的水墨画捕捉身体的瞬间灵动,将传统水墨与当代感性交织;孙天一的装置将散居文化的养生图像与生物科技并置,展现档案记录的精确性与记忆温度之间的悖论;Dexter Vandersall的绘画捕捉了悬而未解的紧张氛围中的人物,探讨未知的能动性;王也重新诠释传统丝织工艺,将其带入当代语境;赵叶思宇的人物角色拥有鲜活的叙事;周心语破碎的构图不可避免地脱离了传统女性身份。
正是通过这13位艺术家的作品,怀旧的浓度与记忆的形态逐渐在自我中成形,StillShow by Stilllife 成为讨论、喜悦、愤怒与发现的焦点……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郭思涵、布里特尼·安·哈维、哈里·古尔德·哈维四世
李丝竹、德克斯特·范德索尔、周心语于展览
恋旧蜉蝣——StillShow by Stilllife, 展览开幕现场
上海,2024.11.02 - 11.11
图片:Huahan Zhang
关于StillShow
StillShow是一个以策展和社区为导向的艺术展,作为两地重要艺术周期间的卫星展览,分别在5月的纽约艺术周期间在Soho和11月的上海艺术周期间在历史悠久的洛克·外滩源举办。自2022年以来,StillShow致力于展示新兴艺术家的作品,旨在塑造全球艺术界的未来。展览促进了艺术家、非营利机构、画廊与公众之间的跨文化联系,融合了时尚、设计及其他文化元素,将视觉艺术置于核心,打造跨文化的多元体验。
联合创始人表示
“Stilllife诞生于疫情后纽约的复苏时期,源自重新连接艺术社区的愿望,尤其是那些被边缘化的声音——包括酷儿与局外人。由Z世代团队创立,Stilllife致力于打破传统艺术世界的模式,推动大胆、包容的行动。” ——周淇,Stilllife联合创始人
“此次展览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回归。Stilllife的精神核心从一开始便扎根于上海,这座城市对我们的文化认同与跨文化体验意义非凡。我们期待通过此次展览,在上海与我们的纽约朋友建立起一个活跃且富有交流的社区。” ——刘子玉,Stilllife联合创始人
“在Stilllife,我们致力于打破传统艺术世界的疲态,倡导有机合作与包容性,这也是我们创办StillShow的重要动力。‘恋旧蜉蝣’展览反映了我们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探索,也是我们放大新一代艺术家声音的重要一步。此外,我们也专注于建立强大创意社群,并积极与周边邻里互动。” ——王晨雨,Stilllife联合创始人
(从左至右)陈族锐、德克斯特·范德索尔、刘子玉
李丝竹、周淇、哈里·古尔德·哈维四世
布里特尼·安·哈维、王晨雨、郭思涵、周心语于展览
恋旧蜉蝣——StillShow by Stilllife,展览开幕现场
上海,2024.11.02 - 11.11 图片:Huahan Zhang
//
资料来源:主办方及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40+场艺术博览会/展览11月轮番登场漫步魔都11月,一场灵感与文化的邂逅直击第七届进博会现场,感受“七”彩进博
· 魔都生活A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