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独运,打造“内实外美” 品质工程——S215清水铺至安龙线K328~K329段灾毁恢复重建项目建设侧记

政务   2024-11-06 19:10   贵州  

秋意浓,冬将至。随着落叶的脚步行驶在水黄公路上,蜿蜒曲折的十里长坡穿梭在秋天美景之间,一道固若金汤的百米边坡屹立于眼前,边坡上点缀着千株花卉,为这条绚丽多姿的公路增添无限的生机与色彩。这便是水城公路管理局S215清水铺至安龙线K328+500~K329+500段灾毁恢复重建项目。





项目建设后实景图片

贵州省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路十八弯随处可见,位于水黄公路的十里长坡便是这样的“险路”。十里长坡属低中山侵蚀—剥蚀型地貌,位于斜坡地带,区内呈东北高西南低地势,地下水受季节影响大,强降雨天气下易引发山体滑坡和路基坍塌等自然灾害。

2021年汛期, S215清水铺至安龙线 K328+500~K329+500 段公路左侧上方坡体发生滑动,堆积体阻塞路面,造成交通中断。险情发生后,水城公路管理局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养护人员对滑坡口及路面堆积物开展清运,及时抢通道路并对被滑坡损毁的路侧挡墙及混凝土护栏进行修复。





项目建设前滑坡图片

然而,坡顶滑坡后缘仍有大量松散临空的危岩、块石,坡腰仍有大量松散堆积的巨石和岩土体,且滑坡体中部及滑坡后缘顶部已经发生开裂。在强降雨影响下,坡体有进一步发生滑动的可能,对车辆、群众的安全出行产生一定影响。

为有效防范化解交通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水城公路管理局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及贵州省公路局的关心指导下,组织设计、勘察等单位多次现场踏勘,科学制定恢复方案,力求实现“精准防护”,避免“过度设计”,最终确定以“清方放坡+窗式护面墙+框架锚杆植草+钢锚管框架梁+截排水+恢复路面”为主要方案的“十百千”工程项目,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真正做到了以“小投资”实现“大项目”,“小修补”服务“大民生”。





项目建设过程照片





多管齐下强举措,精心书写安全生产“大文章”

水城公路管理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和协同共进。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着力绷紧“安全弦”。项目建设过程严格执行贵州省交通运输厅“五条军规”和“八个一律”,压紧压实参建各方责任,拟定项目安全风险防范工作重点任务清单,严格落实班前安全教育制度,实现安全技术“三级交底”全覆盖,从严从实从细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坚决杜绝和遏制安全事故发生。

盯紧看牢过程风险,切实筑牢“安全堤”。该项目挖方边坡垂直高度为101.28m,为块石土边坡,属于危险性较大工程。水城公路管理局紧盯安全隐患风险排查整治,强化施工过程安全监督,主动对接省局专家有针对性地对施工现场制定行之有效的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全过程风险可控。

全面提升安全素质,持续织密“安全网”。主动开展“每周一学”活动,组织各参建单位、施工班组利用工地例会时间开展安全知识学习,针对施工现场安全防护、高处作业、有限空间等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知识普及,确保施工人员熟知各项项目工序风险点,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水平。







勠力同心共前进,全力搭建项目管理“新舞台”

积力所举无不胜,众智所为无不成。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参建单位通力配合,不断形成工作合力,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共同推动工程项目平稳有序快速推进。

畅通沟通渠道,优化管理体系。通过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建立参建打完协同联动机制,依托“日调度”“周商议”“月总结”工作模式,及时商议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小问题不过夜,大问题不过周”,切实打破各参建单位协作壁垒,达到同向发力、握指成拳效果。

聚焦选优配强,加大力量配备。坚持把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推动项目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选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搭档敢闯敢拼的新同志组建管理团队,老同志经验丰富坐镇把关,新同志思维活跃勇于创新,项目管理既有“定力”又有“活力”,呈现了“1+1大于2”的效果,为项目建设高效推进推进注入了“源头活水”。

强化信息建设,提高管理效能。为督促规范建设行为和操作程序,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在项目开工前便在项目现场安装视频监控,及时掌握项目建设实时情况,让项目施工过程始终被一双“无形的眼睛”牢牢盯住,确保施工过程规范有序,同时还有效节省了项目管理经费,提高管理效率,真正做到让数据多跑腿、管理人员少走路。







深耕细作创标杆,切实筑牢质量监管“压舱石”

工程质量是项目建设的底线,守住工程质量底线,是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以及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水城公路管理局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提质”的总基调,高标准把牢质量关口,高效率推动项目落地,让“品质工程”理念贯彻项目建设全过程。

聚焦关键环节,严格落实监督把关。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总目标,科学分解任务、细抓关键工序,常态化对刷坡坡度、锚孔深度、框格梁及窗式护面墙线型、外观尺寸及强度等指标开展抽查监管,对不合格的分项工程要求及时整改,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工。

检测贯穿始终,全面提升质量水平。聚焦关键质量指标,委托第三方试验检测机构,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覆盖质量巡检。进一步梳理细化质量隐患表现形式、形成原因、防治措施等,及时对项目存在的质量隐患进行指导,不断提升现场施工质量水平。同时建立“智慧工地二维码”,将施工过程质量检测资料、第三方检测报告生成智慧二维码,让项目建设质量监管有迹可查,为创建优良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注重内实外美,持续推动双标共建。始终坚持“路景融合”理念,在保障工程内在质量的同时精心打磨外观,严格控制坡度、框格梁线型、平整度等外在可见指标施工质量,切实提升路段颜值;同时提升边坡检修步道的安全性、功能性与趣味性,把项目努力建成“景观”,让观光人员既能观赏项目建设实景的同时也体验到漫步云端的乐趣,实现“内在质量”与“外在品味”有机统一。







科技赋能提新质,合力弹好建设养护“协奏曲”

交通建设领域日新月异,已从“满目尘灰”的传统方式跃升到工业化时代,并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奋力迈进。水城公路管理局秉承科技赋能理念,强化现代科技与公路建设养护协同合作,不断优化升级施工技术和装备水平。

运用科技手段,一体建设轨道运输系统。由于项目边坡垂直高度高达101.28m,边坡养护材料运输就成了关键点和难点。为妥善解决好运输难问题,项目管理人员群策群力,创新性地引入了单轨山地运输机来解决施工材料运送的难题,通过新设备运送水泥、种植土等施工材料,大大降低了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同时还节约了项目施工二次运输成本,为“小成本”建成“大项目”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为项目竣工后的日常养护工作提供了便利。

推进“建养一体”,同步设置灌溉喷淋系统。在框架梁及窗式护面墙内植草防护处同步设置灌溉喷淋系统,节约了边坡绿化灌溉浇水难的问题,超高扬程泵能将灌溉用水泵送至100米以上的边坡,让建设期的边坡绿化养护不再无计可施,也让养护期的绿化养护变得简单便捷,更为高大边坡绿化养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推进智慧建设,建立边坡监测预警系统。在项目第二、六、九级坡处同步安装GNSS智能位移监测系统,无论在施工中还是后期养护中都能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实时监测结构体的位移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发出预警信息至管理人员手机,为边坡灾害监测和快速应急处置提供了数据助力。





项目GNSS预警监测软件界面





着眼长远谋发展,奋力绘就绿水青山“新画卷”

生态兴则文明兴。水城公路管理局坚决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作为“底色”贯穿于项目规划、建设、运营和维护全过程,竭尽全力降低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做到周围绿化“只移不毁、只增不减”,让工程项目与周围生态环境协调融入。

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充分利用资源,将刷坡后的废弃石块,一部分用作窗式护面墙混凝土原材料,一部分经简单打磨后原地变成项目景观石、文化石,让废弃石块“重获新生”。同时,深入挖掘项目所在地文化资源,结合当地民族文化资源,在窗式护面墙上绘制地方民族文化元素,展现项目所在地—六枝特区中寨苗族布依族自治乡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场景和文化特色,进一步让公路行业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从“多元绽放”到“一体凝聚”。

补植花卉,处处有景。将边坡实际防护功能与公路工程美学元素相结合,选取三角梅、红枫、罗汉松、黄冠菊等花期长、花色艳丽、生命力旺盛、养护方便的花卉进行生态种植,项目绿化乔灌结合、错落有致,让项目绿化呈现“一坡一特色,坡坡皆是景”,让“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有花、四季长绿、常年洁美”六盘水公路形象深入人心。

“忽然堂堂成坦途,无复当时九折危。”做好公路建设养护工作,既是兜底民生底线的应尽之责,也是建设人民满意公路的应有之义。通过水城公路人的不懈努力,当初的“灾害路”已蜕变为“安心路”,成为水城公路人俯首奋斗的一个缩影。

水城公路管理局始终以公路“建、管、养、服”高质量发展为工作目标,精心建好、养好、管理好六盘水市国省干线公路,以路串景,以景润文,让公路承接更多山水之美,为六盘水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交通保障!





项目建设后实景图片

END

来源:水城公路管理局

作者:聂   宇   吴熙胜   王蕾婷

编辑:谌   影   张瑞敏   

一审:李   瑜

二审:王   杨   张祥兵

三审:张   杰

贵州公路
贵州省公路局是贵州省交通运输厅领导下的副厅级事业单位,负责省管普通国省道的建设管理、养护管理、安全应急管理等工作,并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进行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