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的抉择。
处罚
快手又被“盯”上了。
几天前,“国家网络安全通报中心”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消息显示,近日,针对快手公司短视频中存在违法信息等问题,公安机关依据《网络安全法》规定,依法给予快手公司警告处罚。
快手这是犯了啥事?消息显示:
经查,快手公司存在对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未及时处置,以及落实青少年模式不到位等情况,导致违法信息扩散,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违反了《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公安机关依法对快手公司给予行政处罚,责令其全面落实青少年模式,全面排查清理违法信息,并依法依规处置违法违规账号。
具体的违法信息内容,公安机关并没有公布。但回看过往,快手并不是第一次收到监管的处罚。
今年10月份,厦门市公安局思明分局微信公众号“平安何厝”发布消息称,某快手号发布一则校园欺凌信息,但经有关部门核查,发帖人(未成年人)因博取关注,随意编造具有地点、人物等要素的虚假校园欺凌事件信息,造成不良影响。
更早的2021年7月,快手就曾因“传播儿童软色情表情包、利用未成年人性暗示短视频引流”等问题被中央网信办处罚。
尽管快手推出了“青少年模式”,并多次进行迭代升级,但其“青少年模式”被质疑存在内容低幼化、实名认证可绕开等问题。作为平台,快手难逃监管责任。
快手面临的监管质疑远不止未成年领域。
几个月前,根据媒体报道,在快手搜索“密码房”,会出现不少与擦边相关的结果。有女主播在直播连线时裸露全身热舞,其账号被封禁,而涉嫌擦边内容还存在于切片视频中。
更早些时候,中国经济周刊曾报道,在快手深夜档直播中,有主播的手机或对着昏暗的房间,或是几名低头看手机的少女,或是透过门缝向屋内窥探,以画外音的形式招徕观众或诱导观众赠送礼物,诱导消费。有网友感慨,如果你在深夜打开快手,进入这些直播间——就像在逛“红灯区”。
根据快手当时发布的治理公告,仅两个多月时间里,快手就有90多万招嫖账号冒头!
如何营造一个清爽的内容生态,是快手必须直面的问题。
差距
“北快手、南抖音”。
这是几年前颇为流行的一个叫法。地域的分布之外,这话还有一层意思:快手和抖音,平分了短视频领域。
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了短视频的爆火。早期,这也是一个刺激战场。400多个短视频平台激战,秒拍、西瓜视频、美拍、火山小视频、土豆网等平台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有一段时期,这个领域曾是秒拍、美拍、微视“三足鼎立”。再到后来,基本形成“北快手、南抖音”的格局。
快手的风头一度盖过抖音。早在2012年,快手就从纯粹的工具应用转型为短视频社区,到了2015年之后,快手更是迎来迅速增长,成为名噪一时的社交软件。
抖音则入局更晚,2016年9月才上线,最早是拍摄音乐创意短视频的社交软件。
快手在资本市场的亮相也早。2021年2月5日,快手在港交所敲钟上市。顶着“短视频第一股”的光环,上市后的第六个交易日,快手的股价就被拉升至417.8港元的高位,市值一度达到1.7万亿港元。
这啥概念呢?这个市值,让快手直接窜到中国上市互联网公司前五,市值仅次于腾讯、阿里、美团、拼多多。
但幻梦并没有维持太久。2021年,快手就是港股互联网跌幅最大的企业之一,年内跌幅一度达到85%,无数投资人被埋在了半山腰。
时至今日,快手的股价已经不足50港元,相比上市之初的高点已经跌去近90%。从市值看,目前快手的总市值约2000亿港元,相比高点蒸发1.5万亿港元。
要知道,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总市值都没有这个数,但快手只花了三年时间就跌没了。
反观抖音,狂飙还在继续,快手与抖音的差距,也被不断拉大。我们从几个维度来对比下。
先看用户数据:
根据快手的三季报,快手平均日活跃用户已经达4.08亿,平均月活跃用户达7.14亿。
最新数据显示,抖音拥有超过9亿的月活跃用户,日活跃用户也达到了6亿。
再看业绩:
2023全年,快手总收入达1134.7亿元,这也是快手年度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门槛。
同期,根据媒体分析,抖音2023年总收入为5954亿人民币。
再看估值:
从最新数据看,快手总市值约2000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864亿。
抖音还没上市,但报道显示,字节跳动近日通过股权回购计划向投资者提出每股180.70美元的回购价,估值约为3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1万亿。
综合看下来,也就是说,抖音的平均月活跃用户是快手的1.3倍,抖音的营收是快手的5倍,抖音的估值是快手的11倍。
只能说,不是快手不够猛,而是抖音太猛了。
内患
从内部看,快手也有一些忧虑。
时间回到2022年中,《财富》中国500强曾做过一个亏损企业排行榜。榜单上,亏最多的正是快手——亏损额超过780亿元。
要知道号称“A股之王”的茅台当时一年也才赚524亿,茅台赚一年的钱都不够它亏的。
当然,这个亏损额涉及一些财务计算方法。这780亿的亏损里,包含发给公司高管、财务投资者的股票,按照港交所的会计准则,这部分优先股要视同成本按照市价入账。
尽管是纸面亏损,但这数额也确实惊人。更关键的是,按照财报数据,2020至2022年,三年时间里快手合计亏损高达2084亿元。
至于钱的去向,除了我们刚才说的股票折价之外,很大一部分支出来自营销费用。以2021年为例,财报显示,那年快手的销售及营销开支为441.7亿元,占比达到收入的一半。
聚焦业务层面,快手目前的三大主线业务,都有自己的局限。
线上营销业务。增长很快,但很依赖营销,容易陷入“烧钱买用户”的陷阱。更重要的是,快手的这个业务要扩张,势必要和阿里、京东、腾讯和百度等更大的平台竞争,难度也更大。
直播业务。直播曾是快手的发家之地,如今正在主动削减这块业务的比重。而且,和抖音的“群星璀璨”不同,快手目前最能打的头部主播,依然只有辛巴。
辛巴显然不是一个“听话”的角色。“深潜atom”就曾做过梳理,从2020年至今,辛巴与快手的冲突至少有6次。放眼其他平台,你很难想象,一个头部主播能和平台有如此大的积怨,背后也暴露出快手的无奈。
电商业务。2018年至2023年,快手电商年度GMV(商品交易总额)分别为9660万元、596亿元、3812亿元、6800亿元、9012亿元、1.18万亿元,增速有放缓的趋势。相比之下,抖音电商2023年GMV高达2.2万亿,几乎是快手的两倍。
如何处理这些内部问题,关乎快手未来的发展。
出路
当然,快手也在想办法突围。
近两年,快手玩命降本增效,总算是止住了亏损。财报显示,2023年,快手实现营收1134.7亿元,同比增长20.5%;调整后净利润102.7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同时,快手也在寻找新的业务可能。例如短剧,快手暑期上线了85部快手星芒短剧,其中有21部都实现了播放量破亿。再如金融,这几年快手陆续拿下支付、小贷、保险等牌照,意图进军互联网金融。
但在笔者看来,对快手而言,有一条路是最有希望的:直播电商。
2023年,快手电商交易额(GMV)破万亿,达到1.18万亿元。这意味着,快手成为继淘天、京东、拼多多、抖音之后,第五家GMV规模突破万亿的平台。
实际上,快手完全可以对标拼多多。
尽管拼多多面临很多争议,例如“砍一刀”和“山寨”,但不得不承认,拼多多还是很猛的。作为一匹“黑马”,拼多多成立不到3年就在纳斯达克敲响了上市的钟声,从阿里和京东的夹缝中成功突围。
快手和拼多多有很多相似之处。
例如基本盘都是下沉市场。QuestMobile数据显示,快手在一线城市的用户占比仅为5.4%,新一线城市用户占比为14.1%,三四五线以下城市用户占比达58.8%。从产品均价来看,快手平台TOP20中,有一半护肤品牌的产品均价在100元以内。
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群体。按照麦肯锡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个人消费规模将增长至65.3万亿元,超66%的增长来自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例如都在发力供应链建设。2019年开始,快手就在持续搭建白牌货源供应链,并鼓励有条件的主播自创品牌,到全国各地建立直播基地。2021年之后,快手更是向南方市场进攻,搭建多个南方供应链基地、产业带。此外,快手还在建设电商物流供应链能力,与多家主流快递公司合作。
例如都搞“全站推广”。这样一来,平台流量再无付费免费之分,没有付费就没有流量。这是拼多多创收的利器,快手在2023年也上线了自己的“全站推广”。数据显示,2023年Q4,快手电商GMV实现4039亿,同比增长29%;同期广告营收同比增长20.6%至182亿元,效果明显。
例如都押注农业。快手三农生态大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快手平台上已有7.7万名三农万粉创作者,他们每月创作超过200万篇内容。
快手还宣布,"快手三农耕耘计划"将投入1亿元现金,重点扶持田园生活、农技知识、三农资讯类内容的创作者。通过这种方式,快手用数字化改变农村的生产方式,并进一步造富乡村。
在我们这个国度,目前还有着5亿多农民。快手押注农业,本质上也是为自己加了一道“护身符”。
综上来看,成为“直播电商界的拼多多”,快手或许能杀出一条路。
尾声
关于快手的发展,有人曾做过一个划分:
2016年以前的生态建设期,下沉土壤长出的江湖、性情文化,促成了粉丝粘性高的私域流量模式,为日后打下基础。
2016年至2018年,快手凭借直播风口正式商业化。
2018年后,快手谋求转型,一方面加紧公域流量建设,一方面以电商直播作为转型的突破点。
实际上,过去投资人对快手的估值,也正是从这个逻辑出发的。随着快手的上市,估值也来到顶点,但随之走向暗淡。
快手如何讲出新的故事?在笔者看来,要么吸引更多有价值的用户,要么开拓更多的商业场景。换句话说,要么更多人愿意在快手上花钱或者时间,要么现有的用户愿意在快手上花更多的钱。
目前来看,直播电商就是那个最佳的突破口。等电商真正规模化,上面的两个目标都能实现。
这条路也面临挑战。要进一步发展电商,快手势必要与拼多多、淘宝和京东等电商巨头发生碰撞,竞争更加激烈。
但为了自己,也为了投资者,快手必须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