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民生百态,聆听民众声音。长沙市广播电视台、长沙市民政局、长沙市慈善总会联合推出了特别栏目《民生·民声》。《民生·民声》栏目以“短消息”“人物纪实”“谈话节目”等节目模式,围绕民政政策、社会救助、养老服务、未成年人保护、基层社会治理、专项社会事务、公益慈善事业等群众高度关注的话题,生动活泼报道民生故事,全面传播民政资讯,传递关爱与温暖。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部署要求,民政部等2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其中指出,要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项目,支持老年人消费品下乡等内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作为社会的宝贵财富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福祉和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便捷度、服务创新度、感受幸福度也成了当下备受关注的民生实事。
在宁乡大成桥镇鹊山村居家养老服务站,临近中午,已经有不少老人散步而来,等着中午开餐。厨房里,炖菜和汤已经可以出锅了。
鹊山村的老年食堂于今年的9月开餐,从筹备到正式开第一餐,用了将近3个月时间。据负责人说,鹊山村共有1000余户,4000多人口,年龄在80岁以上的高寿老人有150多位,虽说近些年村里产业发展,不少青壮年回村创业,但在外务工及求学的青年人还是占大头,村里的老龄化趋势比较明显。随着年龄的增大,不少老人由于行动不便,吃饭便成了难题。“在家里面的这些老人家,家里面哪怕有菜,有现成的东西,他们搞出来也不好吃,也不想动。”宁乡大成桥镇鹊山村村委委员肖新华说。为了让老人们吃上舒心餐,村委联合市民政,开办了老年食堂。食堂管一日三餐,早餐有面食、粥类和蛋奶,中晚餐每餐三菜一汤。每位老人一个月交200元,相当于一餐的伙食费只需2元钱。刘娭毑和老伴是老年食堂的第一批食客,已经80多岁的刘娭毑在听到老年食堂开张的消息后立即来给自己和老伴报了名。食堂里除了像刘娭毑这样不想做饭的老人,还有些与子女居住一起,但口味不合的老人。今年91岁的袁嗲嗲就是其中一位。他平日与子女一起生活,但子女的口味他总吃不习惯,老年食堂的饭菜软烂、清淡,正合他的口味。在老年食堂边有间老人休息室,供老人在等待开饭时休闲娱乐。有些老人在吃完早饭后就和老伙伴们在休息室里待一天,闲聊、打牌,天气好时,一起出来在广场上晒晒太阳,等到晚餐结束再回家。有些老人行动不便,子女要出去工作时又无法时时看护,就将老人送到这儿,让老人解闷的同时,自己也放心。如今,共有50多位老人在食堂就餐,就餐老人的子女们也会时常送些小菜、米面、肉类赠予食堂,除了表达对村上的感谢,也进一步保障了老人的伙食。“有时候我们早上或者晚上吃完饭的时候,我们会带着老人家们跳一跳筋骨操,因为老人家他们活动量都不行,我们会带着他们做手掌操、肢体操之类的。”宁乡大成桥镇鹊山村村委委员肖新华说。
同时,在餐厅旁还有一间智慧医疗室。工作人员会定期为老人量血压、测血糖,并将老人们的身体情况及时反馈给老人的子女们。在医疗室内还有数架按摩椅,老人们有时肩颈、腰腿酸胀不适就会来躺一会儿。“过冬天了,天气不好,老人家来回也比较不方便,如果政策支持,资金足够的话,那么送餐是比较合适的。乡下它不是城里,居住集中,这里居住条件比较远,人家来也不是很方便,也要考虑安全问题,如果可以,下一步可以探索送餐这一块。”宁乡大成桥镇鹊山村村委委员肖新华表示。一日三餐,餐餐温暖。农村老年人助餐服务的开展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困境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做到实处。不仅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利,也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升级农村敬老院服务
为老人再造温暖之家
新形势下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关键在于提高其可及性、协同性、普惠性,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农村养老质量的提升,不仅体现在提供餐食等日常服务,农村敬老院服务的升级也惠利着逐渐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们。
在长沙县江背镇敬老院,临近中午,太阳暖融融,老人们都陆续在走廊上排队剪发、刮胡子。江背镇敬老院目前共有48位老人,大部分是失能失智,平时头发长了、胡子长了或者指甲长了,他们并不会打理,为了不影响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敬老院专门请了理发师免费上门修发、刮胡子,院里的护工则帮忙剪指甲。
江背镇敬老院开设于2005年,随着时间推移,院里的设备也逐渐陈旧,2018年,敬老院开始新建,不仅将老旧设备焕新、增设电梯等器械,还增添了工作人员的人数,如今院里共有12名工作人员,其中有7名护理人员,均通过县里的护理培训后上岗。“工作人员每天都来给我们铺一下床,每天打开水、拖地,搞得干干净净,对我们五保户也特别关心。”吴鸽明说。
记者了解到,院里的老人中无子女的五保户占了不小的比重,吴鸽明老人一直没有结婚,也没有后代,年纪逐渐增大,行动不便后就来到了敬老院,本以为老年生活会显得孤寂,但在院里工作人员的照料下,老人脸上的笑容也日益增多。而另一边,王国建老人的侄媳妇也向记者讲述了她在院里的所闻。“在这住了4个月了,当时他摔了一跤把骨头摔断了,院长他们很热情地把他接到这里来。”王国建老人的侄媳妇王玉仙告诉我们,王国建老人年轻时因耳疾没有娶妻,也没有后代,一直自己一个人住,直到几个月前的意外摔跤,导致老人腿骨骨折,这才住进了敬老院。几个月来,她与丈夫还有小姑子隔三岔五地来看望他,担心他过得不适应,但观察到的情况让家人们很放心。“真的长好了,以前好瘦,现在长得很好。”王玉仙说。中午11点30,是午餐时间,可以自主行动的老人陆续来到食堂,每餐三菜一汤。无法行动的老人则由护工送餐。谭利元是院里的老护工了,她主要照顾着院里一位身患重症肌无力的老人。
这位老人名叫李益军,今年69岁了。十几岁时,他查出患有肌无力,但因为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他并没有得到专业的治疗。因为生病,他也没有选择踏入婚姻,直到几年前,随着病情的加重,他无法活动四肢,只能进入敬老院生活。在这里,他的衣食得到了保障,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他也逐渐萌生了一个心愿。“我要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国家,因为第一,我没办法来感谢党。第二,因为我的问题是个难题,让医学来研究。”李益军说。在院里,还有几位无法下床行动甚至无法吃饭的患者,因为没有子女,所以都进入敬老院康养生活。护工们仔细照料着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老人们所使用的床都被换成护理床。平时,护工们经常跟老人们聊家常,为他们解闷、逗趣。每隔段时间,院里还会举行象棋比赛、牌类比赛,获胜的老人还能得到一些小礼品。老人的生活不再如他们想象般寂寥,而是充满温情而愉悦的。“从最开始来的时候,觉得所有的老人比较难相处,比较难管理,但是你真的静下心来,觉得老人在很多时候都是很可爱的。从你对老人的积极付出,看到老人脸上欣慰的笑容,你自己会有更大的获得感和成就感。”长沙县江背镇敬老院院长郭望说。当前,我们面临着如何优化养老服务、提升养老质量、丰富养老方式等多重挑战。在《关于进一步促进养老服务消费 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的若干措施》中也提到,鼓励盘活闲置农房,为周边老年人提供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运营能持续的养老服务,推动养老服务设施提质增效,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打造安心放心养老服务消费环境,让老年人的幸福成色更足。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人文关怀,才能让农村老年人在晚年享受到更多的幸福,让民生暖阳照进每一个角落。
三审:胡凯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