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贵州如何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谢忠文认为,要走一条适合贵州的“非对称性赶超战略”之路。近年来,贵州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据2024年12月贵州省科学技术厅官网的消息,贵州综合科技创新水平首次突破50%,达到51.34%。贵州的创新驱动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以大数据为引领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单项突破性取得了重大成效。特别是围绕着六大产业基地,盯住3533这个目标,培育出一批新兴产业,包括低空经济、新能源材料、矿产资源的开发萃取、制种技术等。谢忠文说:“目前贵州的区域综合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在23到25之间,这对后发赶超中的贵州来说很难得。”谢忠文说,“教育是贵州的短板,目前还没有985高校,各种研发平台还比较少,研发投入也不够。贵州创新驱动成效的背后,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以及贵州走了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非对称性赶超战略”道路。“非对称性赶超战略”是通过有所为有所不为,不盲目追随,通过创新基础科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差异化、不竞争的战略格局,来实现赶超目标。谢忠文解释说,通俗来说就是,要依托贵州的比较优势,抓住牛鼻子、抓住风口、实现赶超。什么是贵州的比较优势呢?谢忠文认为,贵州的比较优势首先体现在大数据为引领,发展建立数据储存、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兴产业。第二是气候,贵州有大量的动植物资源,具有创新研发生物技术的优势。第三是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对挖掘民族文化资源,研发苗医药具有先天优势。另外贵州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优势还体现在对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及精深加工等方面。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站在开年新起点,贵州将继续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谢忠文建议,要把资源投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比如投向重点实验室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区域合作战略,与发达地区协同创新。谢忠文认为,协同创新要抓住三个关键词:借地、借力、借人。他告诉记者,“借地就是在其他地区建设飞地研究机构,现在我们国有大型企业比如瓮福、茅台等企业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在其他地区布局创新体系。借力主要借智力,让在贵州的两院院士,以及贵州籍在外的人才,柔性引他们为贵州所用。借人就是把各种人才聚拢在贵州。”谢忠文特别提到,要把年轻人吸引到贵州,既加速了城市化,也推动贵州科技创新后备力量的储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把创新资源投到企业去,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建到产业链上去。支持以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从表面看,创新是自然科学领域的事,但深层次是制度的完备,是创新生态的打造。谢忠文建议,要加快创新制度建设,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以及产权交易制度。包容创新失败,探索实施科技成果入股、知识产权入股。最后,还要尽快完善孵化基金制度,加大政府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打通资金进入创新链的最后一公里。“有了正确的政策、正确的路径、优良的环境、集聚各方资源,创新驱动发展一定会开出绚烂之花,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篇章再添动力。”谢忠文说。记者:陈艳、肖微、代艺颜(实习生)
编辑:曾璐 | 责编:孔薇 | 编审:刘郁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