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反响”的思绪

文摘   2024-10-29 09:01   北京  

写在于故乡淮安

邂逅拉美和加勒比媒体人士之后

2024年10月下旬,连续数日,相继从各个不同渠道传来文字信息,还有视频,都是关于我与来自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几十位媒体人士邂逅的报道,也就是我与他们见面的“反响”,让我颇为兴奋,感到高兴和快慰,也产生了许多思绪和联想,真的不一而足。

此前几天,10月20日,我在我的故乡江苏淮安,非常高兴地会见了27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不同媒体的30多位记者、编辑,与他们进行了愉快的谈话,谈及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还有淮安的历史和现在,当然也说到我自己与拉美和加勒比的长期、多方式的关联,被他们广泛报道。传来的信息和视频是报道的一部分,出自阿根廷、古巴、洪都拉斯、墨西哥和厄瓜多尔等国的媒体。据介绍,他们的报道引起了我国多家媒体和各方面人士的注意,许多人还都进行了转发,“反响”颇为热烈、广泛。

洪都拉斯《世界报》

阿根廷《号角报》

古巴国际频道

洪都拉斯电视台

这个反响,很自然地引起我的关注,产生出多方面的思绪。

“讲好中国的故事”,不仅需要中国人自己讲,也需要让外国人通过自身了解中国后自发地去讲,特别是国外的媒体能够去讲,显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应。长期的经验证实,亲自访问,亲眼所见,让国外人士实际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介绍中国,对于“讲好中国故事”很为关键。我参与的这次安排及其产生的反响,又一次证明这个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介绍中国,方法很多。将“人”和“事”密切结合,现身说法,以实景为衬,无疑可以产生出非常现实和特别的效果,给人以更大的信任感。从外国媒体的这些报道中,更强化了我在这个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有考虑的自由发挥”,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式。讲故事,当然要有“故事”,还需要认真准备,但不必都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刻板地去逐字逐句地宣读。有故事情节,有政策概念,有自信心,随机应变地介绍、互动,可以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让故事更加动人心弦,而且能够使得现场显得轻松、愉快,效果也更佳,更直接。

思绪绵绵,难尽其意。简单回顾,粗略思考。留下点小结性思索,以待延伸、深化,或许有用,于自己,于他人。

(写于2024年10月28日)


在淮安与外国媒体人士谈淮安

在故乡淮安邂逅拉美媒体人士

外交需要有媒体朋友


















































































































老徐札记
我是徐贻聪,一个退休老头,曾经出任过驻外大使,现在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还是老干部外交笔会理事,喜欢写点小文章,内容包罗万象,想通过此栏会友,希望大家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