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电层:数量、顺序、材料和铜重
2)非导电层:数量、顺序、介电材料和高度
1)尽可能使组件靠近,特别是那些具有短上升时间的信号驱动组件;
2)使用宽接地平面以保持电感尽可能低;
3)使用能保持回流路径短的板层堆叠;
4)避免接地平面中出现间隙。
1)增加相邻走线之间的距离;
2)减少走线与参考平面之间的距离;
3)在信号层之间添加接地平面以限制场的扩散(屏蔽)。
1)瞬态电压抑制器(TVS),用于箝制瞬态事件,避免对电路板组件造成永久性损坏;
2)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在检测到电压尖峰时将电流从敏感组件中转移出去;
3)热敏电阻,其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增加(或减少),以提供自调节保护。这些热敏电阻具有正温度系数和负温度系数。
1)将去耦电容尽可能靠近集成电路放置,以缩短回流电流的路径;
2)尽可能缩短接地连接,以减少寄生电感量;
3)选择具有低等效串联电感(ESL)和低等效串联电阻(ESR)的电容。
1)将走线移向电路板的内部区域;
2)在整个电路板周围添加过孔围栏以进行屏蔽。
1)通过合理选择介质的高度和特性来控制板层堆叠;
2)在差分对附近放置实心的接地平面。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