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讲新诗,怎么安排写作练习?
“让学生们学着写写诗吧!”有人说。
这确实是一个很应时应景的方法。学生们很感兴趣,也确实能写出一些不错的作品。譬如这一首:
也许
我永远得不到一切
但梦却可以
只要我的梦想不灭
也许
我永远不能活到永远
但,心却可以
只要我的心不死
这首短诗就是从前学完新诗学生写的随笔,诗虽然短,却已经有诗的趣味,也很有少年的青春昂扬。正是诗意的年龄,写写诗,紧张的学习生活也会多些情趣。
可是在写诗之外,我们其实还可以随时随处来一些更实用的微写作练习。
譬如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由“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句,引导学生仿写和拓写就可以提炼出这样的句子:
一、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驼走沙漠,马驰草原,我们青少年当心怀家国,以奔跑的姿态在新长征征程上去挥洒汗水……
二、是雄鹰,你就搏击长空;是鱼儿,你就水中遨游;是骆驼,你就行走沙漠;是骏马,你就驰骋草原。找准自己的位置,让拼搏去成就我们的一生……
三、与鱼为友,可翔浅底;与鹰为邻,可击长空。身边是谁,你有可能就会成为谁,不知不觉我们就会被我们身边的朋友改变……
我们可以看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生的文章立刻从语言和境界上都有所改观,这也让他们在考试时能够脱颖而出。
“学以致用”。对经典作品,除了把它们作为营养大餐来滋养学生精神这样的“大用”,我们也要讲究作文里这样的“实用”,让这些珠玉能为学生的文章增色。
春江明月,可共潮生。这一类的微写作练习其实不用特意,它可以随机而行,滟滟随波,千里万里,日常教学只要看到好的文章,针对某个角度我们都可以练一练,无论是语言、布局,还是构思。
最近我们就进行了一次这样的写作训练。
课前积累说到了阅读材料上的一首诗——虞世南的《蝉》,简单介绍了一下咏物诗的相关常识,说及这样的写作传统也影响到了新诗的创作,我就给同学们补充了台湾诗人张错的一首《茶的情诗》。
附此诗全文:
如果我是开水,
你是茶叶,
那么你的香郁,
必须依赖我的无味。
让你的干枯柔柔的
在我里面展开,舒散
让我的浸润
舒展你底容颜。
我必须热,甚至沸
彼此才能相溶。
我们必须隐藏
在水里相觑,相缠,
一盏茶功夫
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
无论你怎样浮沉
把持不定
你终将缓缓的
(噢,轻轻的)
落下,攒聚
在我最深处。
那时候
你最苦的一滴泪
将是我最甘美的
一口茶。
这首《茶的情诗》,其实就是现代咏物诗的佳作。它以“茶叶”和“水”为喻来写美好的爱情。特别新鲜有趣,富有创造性。诗中“茶叶”与“水”彼此都不完美,相溶相依,纠缠沉浮,却成就了最甘美的一口茶。
诗并不算长,却有情趣,也有理趣。这样沏茶的过程,不只可以隐喻爱情,其实也可以来谈其他人生哲理。读完了,讨论完了,有些意犹未尽。觉得完全可以就此写一写,不然太浪费了这么好的诗。于是也就顺势布置了这样一个写作练习:
请化用此诗的意境,围绕“合作”写一段文字。要求:
一、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
二、要借用诗歌内容,由一杯甘美的茶的形成过程引出观点,或者把它作为论据去运用。
三、字数200字左右即可。
练习的目的就是让他们初步尝试议论文写作,也改变一下他们写作的原生状态,尽量能让他们的文字凝练一些,优美一些。也启发他们可以不拘一格地借鉴前人作品。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检查作业,却发现这次微写作不尽人意。有的同学只泛泛写了一两句“茶”,然后就是空泛的议论;有的写了却不能融进话题里,很割裂;有的甚至行文连个“茶”字也没有出现。虽然写前我已经做了好了心里建设,但面对这样的结果还是有些失落。
经过反思,我发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以前学生们写的大都是记叙文,阅读文学作品之后跟的相关练习,也多是天马行空的读后感,几乎还没有进行过这样指向明确的议论文练习。第一次写,还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怎么办?明白了错误原因指出他们的错误就算了?
那么以前的练习就只是白白浪费了时间。
没有其他选择,只有二次练习。
唯有这样,才能把练习落到实处,真正进步。
二次练习,首先明确训练方向,(这次拓宽话题,“合作”之外,可写其他)为了学生有所借鉴,练习前我也特意下水写了一段文字:
茶叶,干枯而且苦涩;清水,沸腾而且无味。可是,茶叶只有在水中浸润浮沉,才会舒展绽放出秀美的身姿;清水只有经茶叶的点染、氤氲,才会散发荡漾出清幽的香气。水的无味也离不开茶的苦涩,茶的干枯离不开水的沸腾。茶叶与水,这样彼此相溶,彼此激发,最终竟成就了一杯最甘美的茶。
而我们人类也是如此。一个人的花朵不是春天,一个人的晶莹不成河流。当今社会,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和融合越来越深化,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休戚相关,我们甘苦与共,我们也只有携手,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才能彼此成就。
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一起合作吧!见彩虹一道,听清歌一曲,共创最美新世界!
教师下水,只是示范,给他们打开思路,让他们明白——原来还可以这样写。因为时间仓促,我写得也不够完美,也只能算是给他们一点启发,至于他们游多远,就完全是“海阔凭鱼跃”了。
鉴于学生相关积累不够丰富,写得单薄寡淡的情况,这次二次创作为了让他们能有东西可写。我还提供给他们一些“米粮”。
1.球星与其他球员合作,携手赢得球赛。
2.一带一路,多国合作,齐谋发展。
3.国共合作,共御外侮。
4.“捧”“逗”互助,成就一段完美相声作品。
5.集科技研发与文化创作一体,打磨精美的游戏《黑神话·悟空》
……
有了“米”,也有了我“熬稀饭”的教程,那么孩子们应该能做出他们的“米糕”,包出他们的“粽子”吧?
我拭目以待。(且待下文)
(你的每一次“点赞”和“在看”,都是最真诚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