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在二轮土地延保试点改革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深化农地纠纷化解经验,走出一条“两员三长”(政法委员、包村班子成员;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相关职能〈站〉所长)联合化解新路径,并广泛应用于各类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对创新基层治理产生较大影响,助力新时代基层善治。
打通三调联动闭环
“化解链”
草庙镇魏圩村小于村组于某因长期私占的集体土地将被重新划分,多次到村委会提意见,严重影响农田整并工作进展和周边群众共同利益,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调解难度较大。镇党委在接到包村干部反映后,第一时间组成由政法委员牵头、分管农业副镇长配合,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农经站站长参与的问题专班,会商研讨对策,全力开展化解工作。
为推动问题有效解决,专班约请于某和部分群众代表一起座谈,从情、理、法的角度对农田整并工作进行耐心解释。最终于某接受了按照二轮土地承包实际人口和面积进行调整的方案,使“一户一块田”得以顺利推进。
草庙镇作为全市二轮土地延保改革率先试点镇,因位于高铁泗县东站建设所在地,面临不少新问题和新挑战。为稳步推动试点改革取得突破,草庙镇党委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治理创新保稳定、促改革、谋发展,针对农地纠纷特点,通过建立“两员三长”联合化解组织架构和动态机制,充分发挥派出所、司法所及相关站所职能优势,广泛动员村“两委”成员、网格员、“一村一警”“法律明白人”等基层治理力量,实现行政、司法、人民调解力量的深度整合,有效破解矛盾调处过程中的堵点,为解决农地纠纷问题和消除各类隐患探明新方向。
“矛盾调解特别是土地纠纷,往往牵涉多方责任,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两员三长’联合发挥优势,明确压实属地、属事责任,打通了责任链条,形成闭环机制。”草庙镇党委书记任茂军表示。
建立分类分级三色
“预警器”
为进一步完善“两员三长”工作方法,使之更广泛地适用于各类矛盾纠纷调处,草庙镇探索出分级分类三色预警工
作法。
在草庙镇平安建设中心的矛盾纠纷排查线索台账上,工作人员用“红、橙、黄”三种颜色在备注栏进行标记。据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种适用各类纠纷的预警机制,可以辅助工作人员提前研判,根据矛盾化解需求联系相关人员或组成专班,为及时化解矛盾打下基础。
为区分轻重缓急,中心按照纠纷性质、积累时间、冲突程度、矛盾双方情况等对矛盾纠纷进行分类分级,从高到低划分为“红、橙、黄”三个等级。将半年内发生3次以上,村“两委”多次调解无果的矛盾纠纷定为红色;半年内发生2次的矛盾纠纷定为橙色;其他矛盾纠纷定为黄色。对综合研判为红色预警的矛盾纠纷,及时联系相关站所,开展针对性联动调处。今年以来,全镇处理红色预警等级纠纷5件,橙色等级纠纷10件,黄色等级纠纷53件,有效维护了镇域和谐稳定。
全面织牢矛盾化解
“防护网”
“两员三长”模式作为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新实践,整合了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中的机制链、责任链、预防链、利益链,形成领导统筹、部门联合、上下贯通、一体攻坚的闭环链条。
随着二轮土地延包工作的全面铺开,泗县各地积极借鉴“两员三长”经验模式,在实践中广泛应用。
泗县充分运用“两员三长”机制,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通过定期组织专项行动,安排村“两委”成员、网格员、新乡贤等基层力量,深入田间地头、上门入户排查纠纷线索,及时发现、就地调解。同时将不易化解的疑难问题等梳理反馈给包村班子成员或政法委员,由镇街党委牵头,组织相关责任部门成立专班,按照“一事一议、一案一策”原则,集中研判部署、出具化解方案,上门走访劝导或组织群众座谈,疏通矛盾堵点。
此外,泗县还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治理小程序,借助村公示栏等线上线下窗口,公开“两员三长”相关职责、联系方式,实现群众诉求有处说、矛盾有去向、责任有归属、化解有结果。
用好田间地头治理
“活经验”
“很多工作需要注重统分、责任到人。‘两员三长’为基层提供了进一步破除机制障碍、整合各类资源、提升服务效能的新思路,可有效实现‘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草庙镇政法委员张子龙表示。
在虹城街道东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前,张贴着一张社区网格化挂图作战示意牌,社区按照“社区包保干部+社区党总支书记+片区、楼栋长+网格员”模式自上而下建立四级网格化责任体系,将包保单位班子成员、在职党员干部等纳入社区“大党委”,下沉网格服务一线。通过“大党委”统筹,搭建“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驻点联系企事业单位+业委会”四方议事平台,开展“围楼夜话”活动,常态化推动在职党员志愿服务进小区等,靠前化解矛盾纠纷、深度协调利益关系。
“要顺应改革发展,适应形势的变化要求,解决前进路上的问题挑战,就应当聚焦改革和工作一线,深入探寻田间地头有效经验并加以运用。”泗县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郝猛表示。
讲好社区故事
传递百姓声音